APP下载

凸显活动策略 重视能力提升

2014-09-02江碧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

江碧英

摘要: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精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重视优化数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建构数学模型,进而提升和完善学生的认知技能,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活动目标;知识形成;问题解决;认知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17-02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独特体验,进而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活动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活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各种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求知、体验和发展。

一、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活动目标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形不成量的实际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这些现状,根据数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异常灵活的数学思维,以及新颖的创造性见解等数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并使学生的日常思维转向科学思维方式,达成预设的数学活动目标,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统计”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两个家庭近四年来的用水量,2010年:145吨(语文教师)、129吨(数学教师);2011年:134吨(语文教师);116吨(数学教师);2012年:153吨(语文教师);135吨(数学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把语文、数学老师这四年来家庭用水量制作出复式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复式统计表后,再认真观察表中从2009年至2012年教师家中用水量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此表分别完成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要求学生互相探究怎样把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合二为一,进而制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以明确的数学活动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去分析教师家中用水量的变化情况,实现解决数学问题、达到教学活动目标、实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体现知识形成,促进问题解决

教学活动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考察和经历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时空,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树立数学问题意识,建构数学知识模型和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山城中心小学决定在校园里新建一条小路,在小路的一边准备栽种一排常青树,如果这条小路全长20米,每隔5米栽1棵树,大家先猜一猜,学校应准备多少棵树苗呢?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在小组里叙述各自的验证方法,以学具当树苗动手摆一摆,探索树与树之间有多少个间隔,在20米的小路上应该栽种多少棵树,再对自己的猜测和验证过程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全身心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又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教师出示算式:22.4÷4=?,学生观察算式后,发现这道算式与整数的除法算式唯一不同的是应该怎样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探究后,师生通过总结评价,提出两种意见:①不改变商的大小前提下把小数变成整数进行计算;②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师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后,一部分学生认为把22.4千米化成22400米,计算过程: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另一部分学生采用了竖式计算:先用22÷4=5……2,由于余数2表示2个1,与小数点后面的4合在一起表示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后,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因而要在商“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体验到这是一种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感悟到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必须对齐,也就是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一来,学生就在数学活动中发现了数学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建构了数学知识模型。

三、重视实践活动,完善认知技能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善于拓展数学实践活动时空,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完善数学认知技能。

教学“体积容积”时,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提出思考题:哪个装水多?谁能设计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探究各自提出的方案,然后分小组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领悟了装水多的容器容积就大,装水少的容器容积自然就小。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画着平行四边形,底纹画着边长1厘米方格的硬纸板,先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要求学生探究如何运用计算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或移一移等操作方式,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拼成一个长方形,运用数方格、平移两个小三角形或旋转两个小三角形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恰好是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与探讨,在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效地培养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
SPOC 教学模式实施问题解决研究*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