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说话情境 培养说话能力

2014-09-02曾梅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说话能力创设培养

曾梅林

摘要:古人云:话有三说,巧说为妙。那么,怎样说话才算得上“巧”呢?那就是说出的话必须含情、蕴物、有序、成文。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其说话过程中主要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内部语言。那么,如何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激发他们感“说”的能力呢?

关键词:创设;说话情境;培养;说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16-02

一、立足课堂,诱导学生参与

孩子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起初的学习是听到人说然后再自己说,后来是从课堂学习中学说。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小学语文课提供了许多口语教师的素材和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堂的优势,利用教学中的一系列载体,开展说话训练。

1.凭借具体教材,创设表演情境。语言教材是进行读写训练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书面语言往往要比口语精确有序,更注重语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就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悟“法”,以后说话时就能有法可依。我在讲《倔强的肖红军》一文时,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名读、分小组、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再让学生自由组合,就地取材,虚拟情境,尽情发挥。这样就使学生除了实现情感的交流,也真正领会了陈庚同志关心革命后代而肖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崇高品质。再如《西门豹》,这一课的特点是对话生动,耐人寻味,所以我请学生们大胆上台饰演文中的人物。由于小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生动的表演使他们很快理清课文线索,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和体会到巫婆官神的丑恶嘴脸。像这种可以诱导学生参与训练的课文很多,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各种各样的课文剧,就能提供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且这种方法打破了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酐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梳理的能力。

2.结合图画,身临其境讲述。“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在课堂教学中,能集合课文内容,出示有关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凭借画面的形象来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想象,入情入境地说话。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表达顺序,从而提高说话能力。

3.注重音乐渲染,瘾大“闲谈”。大量的研究课题发现:音乐是将大脑调到a波顿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有人称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洲际高速公路。因为音乐最容易撩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袅袅的课堂上让学生即景“闲聊”或就近“现聊”,可以起到强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提升学生联想的能力,产生新的语言形象。比如在讲完《黄河魂》一课时,我精心选了《黄河大合唱》的乐曲片段帮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想象壶口瀑布动人心魂的场面,使学生在催人奋进的音乐中各自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这种群体参与的开放式说话训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题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于晴至高潮处酐畅淋漓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使画面更加丰富并鲜活起来。学生们更加体会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开展各种活动,创设说话氛围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动手、观察、体验、想象、创新。开展活动,能丰富说话的内容,提高说话的技巧。

1.引导“玩”中说。学生的自我表述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间才能得以孕育、诞生。如《丢手绢真有趣》活动课中,我和学生在草地围圈而坐,蓝天白云,绿树草地,孩子们回到大自然的环抱里,进入最佳氛围,学生互相追逐,出现许多不同的有趣场面。这时引导学生自主看说,选择观察对象,摄取说的素材,然后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种自由、和谐、愉快的氛围成为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土壤”。

2.引导“做”中说。凡学生自己经历亲手做的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感情丰富。在一次“比比谁的手巧”活动中,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自制小作品,做做说说,并开展销会,推销产品,创设了交际情境。

3.引导“议”中说。根据训练要求,设计话题,让学生根据话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在讲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围绕“圆明园要不要重建”这个话题展开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边想边议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发起学生创“说”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力争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的时候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还要求他们注意说话的语调、语速、语态等,注意特定的情景,并有意识地围绕这几个方面去联系口语表达能力,即“围绕主题”、“口语表达生动形象”等。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说话的情境,让说话训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如利用每天的晨会课,给学生创“说”的机会。学生每天除了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了解国内大事,还对身边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解,可以用“新闻简播”的形式讲述昨天或今天身边发生的事,要求简明扼要。每天小组派一人上台,按座位轮流进行,最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由于所讲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和事,所以讲的人有话讲,听的人感兴趣。有时上台的话题相同,这就要看各人所站的角度或遣词造句的应用能力了,这种做法不仅练了口才,还加强了思维训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阅历少,思路很难打开,哪怕是对比较熟悉的话题也可能言之无物。此时教师可采取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找米下锅”。一次,我拿出一张白纸,问学生:“看到老师手中的纸,你想说些什么吗?”学生一时不知所措,于是我便巧设疑问:“你们知道这张纸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没有发明纸时,字是写在哪儿的呢?”如此一点拨,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看到老师手中纸,我想说:纸啊!有了你,我可以写字、画做算术,还可以写信、习作……”“请再认真看一下,这纸是什么颜色?大小怎样?正反面有什么区别?”“老师手里拿的是一张白纸,是长方形的,很薄,下面很平滑,反面比较粗糙,还夹着一些小黄斑点……”在教师的质疑引导下,学生找到了“下锅之米”,话语虽然略显粗糙,却并不空洞,同时也教会学生:要想言之有物,必须要注意观察和实践。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说话能力创设培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