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德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2014-09-02孙晓光
孙晓光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基础部 学生工作组,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作为社会基本构成中的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群体,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生理、心理基本成熟,人生观、社会观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群体。但是又会在逐渐成长和成熟的各个重要阶段,遇到很多自我无法正确做出判断和决定的困惑,这就需要德育教育来为他们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引导。这个时期的学生注重对自己进行体察和分析,注意内省,同时也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力图理解自己情感、心理变化,自觉地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设计自我的模式。他们喜欢张扬个性,希望以此来吸引众人注意,并作为自身能力的砝码。在大学校园这种具有类似社会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他们需要独立意识和发展意识,再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下,许数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时,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的社会层次和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对社会上的事有着自己的见解,看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许一般人有所不同,对社会舆论愿意独立思考。他们会关心国内和国际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这种关心是以大爱下的大视角来进行的,注重的是整个社会的提高与进步。他们作为志愿者和义工的身份积极参与体验和奉献社会。由于缺少很多实质上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使其在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上,会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在思想和行为上体现出概念的丰富和不稳定性。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其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随着文化层次和素质的提高,自我生活空间的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迅速延展,导致其情感越来越丰富和深刻。在学生的宿舍走访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家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多,更多的时间是放在了手机上,每天课余时间最少要在手机上花费6个小时以上。通过手机在微信,易信的朋友圈,微博等方式上来随时的表达着内心的想法。
2 新媒体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新媒体并非新兴或者新型的媒体的统称,新媒体应该有其相对准确的概念。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是一般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概念。高校作为体现国家前言动向和舆论导向的阵地,应该积极主动的面对和运用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要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和旧媒体的综合效应,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与载体的创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信息素养教育,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积极主动的适应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和配套服务。据统计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获取渠道。大学生的生活中离不开新媒体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快捷的生活,这种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将借助一定的载体,而载体本身的发展、更新和进步是无可厚非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往、学习、个性展现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能够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该具有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 新媒体下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在培育人才时德育工作占据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地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对一群生理已成熟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一群还未自立、仍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的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更为重要和必要。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教育经验、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从容面对新媒体。要以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作为先导,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利用新媒体有效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次,也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例如,和以往的电话通知,小课件去教室直接找学生通知相比较,通过飞信,微信,班级QQ群,朋友圈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能更加及时的把一些文体活动,注意事项,各种友情提示传达给学生,其内容更加轻松活波,接近学生的思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于一些政治性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传播技巧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组织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统一进行学习,掌握传播学技巧,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疏导机制。通过校园网能够更及时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并迅速作出判断、答复、澄清。真正做到在新媒体传播的形势下,正面的去建设和营造谐校园环境,科学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同时摒弃一些网络资源上的资本主义的萎靡思想和生活方式,让高校德育工作在新科技时代紧跟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德育必须反映和适应时代的要求。德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使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使它可以成为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成为可以传授的理论知识,进而在继承中实现发展。但与稳定性共存的是,德育工作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德育工作的性质来说,它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这就要求它在内容上要很好的集中民族的精华、历史的精华,并积极融会贯通外国的精华,更集中反映时代的要求。它的内容又总是追随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扬弃、完善的。不仅要适应现实,应当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解思忠.大学生素质读本[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2]杨树勋.现代高等教育[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4.
[3]沈晓云.论成人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10.
[4]杨柳.关于主体性德育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4.
[5]李玢.道德教育应重视关怀[J].道德与文明,2002.
[6]常思亮.教育管理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9.
[7]马凯.科学发展观[M].人民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