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机制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

2014-09-02陈爱莲

科技视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原则教学内容

陈爱莲 朱 伟

(1.常州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2.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

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关于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教学质量不仅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且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永远是高[1]等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在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为,教学计划中大部分学分和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环节的基础。但是搞笑的课堂教学普遍面临一些困难,结合现代科技的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可是减少,科技发展加速,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在困难重重的当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激励措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好方法之一。

1 教学激励的过程分析

教学激励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理论的一般规律,来取多种措施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高效自主地进行学习,以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激励的过程。首先,激励必须有未满足的需要。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什么呢?是求知欲吗?影响学生内心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呢?作为教师和教学工作者,当了解了这些因素以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努力创设一定情境或是提供其他服务来为学生制造这种未满足的需要。然后,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的需要以后,内心就会产生需要学习的一种紧张度。这种紧张度最终演变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多少未满足的需要,他的内心里就有多么想要学习[1-2]。这种未满足的需要就成为了学习动机。最后,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必然会采取一定行为来满足这种学习需要,最终达到降低之前的紧张度的一种平衡状态。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教师来说看准适合的契机,顺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以下对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内部条件因素的分析:(1)学习需要,新的学习需要首先产生于好奇心。从好奇心 这一点出发,为了引发学生新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设置特定情境、使用多媒体材料等多种方法,使教学内容变得[2]丰富而有趣,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好奇。(2)影响学生学习需要产生的另一个常见因素是教师使用的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师如果在普通课堂授课的基础之上能够灵活运用图画、幻灯、录像、实验演示等各种媒体因素,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转换,能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也都会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产生直接的学习兴趣[3]。

3 实施奖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个好的激励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激励机制的实施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自然性原则是指在实施激励的时候要遵循人的本性,做到自然地、不刻意强求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顺其自然 是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一向主张无心而为,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即一切事情的发展都要顺其自然,都要符合其原有的自然规律。在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必须要遵循着 自然 的规律,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自然适应性原则,指出教育要遵循人文主义的思想。他认为,教育要自然,要符合人的天性,要遵循人自然发展的规律。在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和学习热情是也要自然地按照人的本性来实施。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人性的观点,体现了出教育的人文关怀。(2)理解性原则这里的理解指的是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目前的状况,对本科目的热爱程度和期望程度,以及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构成结构、内外在学习因素、个人需要和志向。(3)有效性原则教师所实施的激励措施必须是有效的,必须能够协助学生把当前的教学主题与过去、现在的经验以及未来的预测进行结合和联想[5-6]。

4 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和说明,在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整个激发过程的主导,在上述策略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认真把握课堂进程。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展开有技巧的讲解,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评价等有效策略来激励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7]。因此,笔者根据学习动机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可以具体实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在已有的激励研究中,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对此提出很多建议,但是不同学科的内容在双语环境下需要的激励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策略研究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需要跟多研究者积极投入,为学术做跟多贡献。

[1]曼 W·波特,格雷戈 A·比格利,等.激励与工作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9.

[2]朱峰.双教学中的激励制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08(3)∶64-67.

[3]杜德栎.论教学激励时[J].现代教育科学,2002(9)∶43-43.

[4]张承芬,宋广文.心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65-169.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90-301.

[6]Jere Brophy.激发学习动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9-42.

[7]范燕平,刘宝忠,等.高校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解析[J].职业时空,2011(4)∶93-94.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原则教学内容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