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4-09-02裴志松
裴志松 张 倩
(长春工业大学 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如何增加大学生就业率,现在是摆在每所高校面前最大的挑战。无论是重点院校、普通本科院校还是独立学院,都存在这个问题。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造成的市场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大学生数量巨大,一方面企业需求旺盛。但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感叹人才难寻。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都希望招聘到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马上创造效益。把原本企业应该对刚毕业的同学的培训,压给了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承担;另一方面,高校教学计划落后,知识陈旧,的确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基于种种情况,以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成材率,我们信息工程系,把校企合作作为一个主要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信息工程系的校企合作,从2009年正式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定制方式。2009年,为了提高就业率,我们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大连参观企业,与企业洽谈,我们首先参观了大连华信集团,该集团的软件培训行业,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我们学习了他们的教学计划,回来后,把我们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改革,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同时,联系到了大连简伯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员工超过上千人,在大连软件行业列于10强行业,所以,软件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经过洽谈,已经公司的面试,我们为该公司专门开设了一个软件特别班,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都经过了和企业的协商。经过了一年的培训,最终特别班的同学大部分成功进入了简伯特公司。也是我们校企合作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经过了与简伯特公司两年的合作,我们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我们优秀的学生已经能够达到企业的需求。但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而仅仅采取企业定制的方式,因为企业数量有限,要求还较高,所以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定制的基础上,加强了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2011年左右,涌现出一批资质不错的培训企业。我们把合作对象从跟企业合作,改为与培训企业合作。学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将第七学期的教学进度进行了改革。原来第七学期正常上20周课,第八学期还要上四周课。这样上课,影响了学生找工作的节奏。所以学院后来进行改革,第八学期不在上课,第七学期也仅仅上11周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就业实习。这样,学生基本在11月份左右就离校了。如果这个时候,到公司培训4-6个月,正好能赶上明年春季的大型招聘会。后来为了更加适应市场,我们干脆与企业进行课程置换,如果愿意去企业参加培训的同学,第七学期结束,7月份就可以去企业实训,实训4个月以后,11月份正式招聘会的高峰期,这种改革之后,对学生的就业促进更大。
基于学生的地域特点,我们分别在大连、北京、深圳,寻找能够与我们合作的企业,我们对各个企业都采取了实际考察的手段,最终在北京,选择了教育部ITAT-PRO就业指导中心;在深圳选择了深圳软件协会推荐的ITjob有限公司;在大连选择了大连安博与大连东软两家公司。这几家公司,是在众多公司中筛选出来的。北京的ITAT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以Java语言为基础平台的培训,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所以对学生的负责态度没问题。而且,北京也是软件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学生的就业机会多,就业岗位也多,特别是很多北方的同学,愿意到北京进行就业。所以,在北京寻找一家合适的企业,尤为重要。我们系分别在2010年、2011年和2013年分别有3批同学参加了该公司的培训,均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深圳的ITjob远标教育(深圳市远标培训中心),2003年成立,主要提供C++培训,Linux嵌入式培训,Java培训,Android培训,MTK手机开发培训,NET培训等软件培训。已输送20000多名大学生到深圳软件企业工作,目前是深圳成立最早也是最大的软件就业培训机构。针对南方学生毕业后想回南方工作的特点,我们与ITJOb进行了C++与Java方向的培训,效果良好,学生基本都在深圳、广州就业。大连安博教育学校,以其雄厚的实力与大连市政府的支持,是唯一一所承诺免费培训的学校,学生在4个月的培训期间不收培训费,只收取一部分资料费、住宿费,总费用不超过一千元。从2010年合作四年来,每年都有将近40-60人左右,到安博实训,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连东软教育集团,以东软集团为背景,就行就业实训,如果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可以优先进入东软集团进行学习。虽然培训费用较贵,但是每年还是有30名左右同学去东软实训,将近有10多名同学,最终留在了东软集团。
第三阶段:学院为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准备继续加强就业实训。所以对部分工科院系采取“3+1”的培养模式,前3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实训。加强学生“两强”能力的培养。根据学院的精神,信息工程系也准备采取“3+1”的培训模式。以往都是参加企业实训的同学,可以在7月份离校,大四课程与企业进行课程置换。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分同学,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在学校上课。现在经过改革,让所有的学生都到企业中进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实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可以稳定的在企业实习超过6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对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进行改革。除了保留原有的培训企业之外,我们也在长春、大连、北京、深圳联系了软件公司。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因为有将近1年的实习期,所以学生可以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这样可以达到企业与学生双赢的局面。
总之,信息工程系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经历了企业定制、与培训机构合作、与软件企业合作的三步走。出去实训的同学由几名优秀学生到几十人的规模,到现在全部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大大的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为实现我院“两强”的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章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2012(4).
[2]叶亚丽.国外校企合作对中国民办高校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