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渝东南乡村旅游研究

2014-09-02肖云敏

科技视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重庆市城乡旅游

汪 姣 肖云敏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中国 重庆 409000)

1 重庆城乡统筹的基本情况

随着城乡差距和矛盾的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目标。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2007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12年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表明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一统”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一圈”带动“两翼”,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庆市城乡统筹的“乡”,对于渝东南而言,强调的是作为与主城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对立互补关系的“乡村”整体形态。[1]近年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依托重庆市独特的战略地位,借势《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渝东南民众走上了旅游扶贫开发的道路。

2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

2.1 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相关行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民族文化、农民就业及教育等产业关系密切。2011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7.2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2160亿元。全国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170万家,从业人员达2600万人,其中农家乐150万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通过发展旅游已使占贫困地区总人口约1/10的人实现脱贫。据重庆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重庆市将乡村旅游作为主题发展年,截至2011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占全年全市游客接待量27%,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由此可见,旅游业在加速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而乡村旅游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城乡统筹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乡统筹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城乡统筹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了系统的指导和规划,政策和资金上也有了国家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在保持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社会资本流入农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使农村走向现代化,大大提高农村的旅游接待设施水平,使乡村旅游的发展走上规范化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之路。[2]因此,只有在城乡统筹政策指引下,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真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3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渝东南乡村旅游对策

3.1 加大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力度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文化底蕴的挖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以重要景区目的地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产品,应以原生态、大自然和原汁原味的民族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紧邻黔北、鄂西和湘西,是渝、黔、湘、鄂四省(市)结合部。也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这里除了保存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更有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因此立足地域实际,加大民族民俗文化开发力度,对于渝东南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3.2 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要加大旅游投资力度,特别是对于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弥补乡村旅游相关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农民自身资金实力有限而无法满足需求的劣势,政府要对于那些资源条件较好、具有特色内容的农村旅游开发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帮助其改善基础辅助设施,诸如交通条件以及住宿条件等,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游客的满意度。渝东南地区总体经济实力不强,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在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产品促销、专业培训等各方面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因此,市财政和相关扶贫资金的支持必不可少。

3.3 注重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旅游经济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这种注意力经济既是知名度经济,又是品牌经济。[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核力积聚在了品牌上。要打造渝东南乡村旅游品牌,必须从品牌树立、品牌经营、品牌管理、品牌提升一系列环节入手,系统建设乡村旅游品牌,具体包括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形象塑造、营销策略、产品延伸、品牌维护、形象提升、统一管理等内容。必须加强区域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全面发掘民族民俗文化,提高现有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突出区域的特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渝东南乡村旅游品牌。[4]

3.4 多元化经营

乡村旅游仅限于观光、采摘,综合效益并不高,而且还会出现淡旺季,因此一方面应结合农村春耕秋收特殊的时令性,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同时,因地制宜的开发四季旅游项目,如:春季观花、夏季避暑、秋季劳作、冬季民俗等;另一方面,应立足区域内各地农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等特色,有针对性开发乡村旅游,避免雷同,而且要尽可能从目标市场需要入手,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并注意创新。

3.5 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确保农民的参与主体地位

在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中,政府和农民应定位明确。政府应制定政策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管理技术和人才资源,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政支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合力以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渝东南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让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并且确保农民的参与主体地位。[5]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游客乡土怀旧的情感需求,还可以增强地方特有民族民俗文化气氛,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真正从旅游中受益,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1]刘寒梅,李丽杰,刘任.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土地流转∶以重庆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1-83.

[2]陈双群,赵晓鸿.乡村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10)∶153-154.

[3]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4]黄葵,李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渝东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策[J].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2(03)∶198-199.

[5]吴名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对策[J].老区建设,2008(12)∶36-37.

猜你喜欢

重庆市城乡旅游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