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4-09-01侯宽民
侯宽民
摘要:特殊家庭学生是指那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寄宿寄养家庭、外出人口留守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特困家庭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做好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35-01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其实是我国初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教育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其实它牵涉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我们要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寻求解决的对策。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好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在政策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一是要确保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保证特殊家庭学生能上起学有学上。二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特殊家庭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允许农民工合理流动,采取配套措施,让农民工进行城市的同时,能接受他们的子女进入城市,并能接受就该接受的教育。四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在农村实施合班并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校成立相应的教学机构,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五是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加大补助覆盖面,让更多的特殊家庭学生享受到补助政策,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这对特殊家庭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二、家庭教育是特殊学生教育的主渠道
家庭是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必要也是关键环境,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有任何机构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特殊家庭学生的父母来说,首先要转变认识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自己抛家别业在外,打工挣钱,供子女的吃好穿暖,让他们有学上就尽到了一个做父母应尽的义务,代而取之的是,不仅要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同时也应经常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
三、学校教育要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学校在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方面应是教育的主导者,对于学生,除两个假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在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单纯的智力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
第二,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期中、期末考试后家长特别想知道孩子成绩的机会,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及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三,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氛围。
第四,细化班主任老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管理,要求对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多接近他们,并组织学生形成一个温暖的家,建立“亲情导师制度”,让特殊家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情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第五,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建立起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监测制度,建立特殊家庭学生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安排专门老师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近几年在我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下,我县中小学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各校也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中学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使这一教育主体在学校教育中逐渐显现出它的作用。
第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育人,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校讯通业务,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四、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仅依靠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就当前我地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多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或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组建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的成员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组成。如今在我县,城镇社区、乡村在县妇联牵头下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这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还是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多争取一些社会救助项目,比如“希望工程”、“春蕾女童”“爱心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解决特殊家庭的经济负担,保证特殊家庭学生能够正常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