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教学浅议

2014-09-01张小宁于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张小宁++于燕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为了焕发学生写作的活力,应改进我们作文教学的方式,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以情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从而写出有意义、有生命力的东西。

关键词:激发兴趣 ;激情作文;贴近生活;学会评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5-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特征。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也就是说:“我”是作文的灵魂。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我们的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我”游离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情感、个性都在这种机械运动中枯萎了,这样写出的作文也就丢失了灵魂,冷静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应试作文模式的确使学生丢失了自我,压抑了自我,鲜明的个性之花随之凋零。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呼唤“我”的回归,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否则,我们的学生将深陷主体意识丧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鉴于此,在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中,应尊重自我,爱护自我,弘扬自我,让“我”回到作文的创造中去。当然 ,在这里并不是主张摒弃课堂作文教学这一形式,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做的事是应该改进我们作文教学的方式,以情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

一、激发写作兴趣---用爱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作文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乐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观察自我,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开始,搭建起作文兴趣的桥梁。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日记、随笔,每周2-3篇,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作文,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批改日记、随笔,对于教师应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用心去阅读,而且要做好灵活的评定,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激发写作激情---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展现自我

当学生对日记、随笔感兴趣之后,如何扩大战果,激发学生形成长久的写作动机,教师便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可进行习作的交流,美文欣赏,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也可给学生提供美文,美的意境,美的主题,美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师生共同走进写作的世界,在相濡以沫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审美而感美,感美而创美,精神境界更加高远,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贴近学生,设计开放性作文

教师要突破传统作文模式,力戒形形色色的束缚,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出发,设计开放性的作文,构建一个“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广阔的写作天地。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写出真实的自我,并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才智和灵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四、通过训练发展学生的评议表达能力,提高作文能力

传统的作文在教学中通常是“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不想写作文,厌烦作文的结果。而学生缺了作文的兴趣,就是缺了作文的“活水”。所以教师应该运用评议这一方式方法让学生展现多彩的生活,发表自我主张,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讲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种种方法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过程。如座谈会、讨论会、辩论会、讲演会、欣赏会以及做读书笔记、写日记、写周记、写信、写作文。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但也要注意,语言训练也要强调语言积累,没有语言积累,你就是练得再多,学生颠过来倒过去就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话。所以应形成这样一种训练过程,在语言训练中感觉到不足,然后通过阅读去积累语言,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一种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还有一个老师评价的问题,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语言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训练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多鼓励学生,从而让学生保持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总之,要想让学生热爱写作,写出好的文章来,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感他人之所未感,写他人之所未写,从而写出真正的佳作。

endprint

猜你喜欢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的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