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子横着用
2014-09-01梁秀
梁秀
今天早上有两节数学课,授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个内容上周已经上了两个课时,可是大部分学生不能过关:要么是数位对不齐;要么就是直接写得数,又忘记加上原来进上来的数。我琢磨着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弄清楚“满十进一或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并能做到数位不乱的事,并对比了教科书中与此内容相关的前后例题,参考了其他教案,做出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把因数分解,用口算方法算出得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百位上的8表示800,十位上的7表示70,个位上的3表示3)
如 873×6=
二、同数位上的数用同一种颜色写在小卡片上,对齐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如个位上的数统一用黑色,十位上的数统一用红色,百位上的数统一用蓝色,千位上的数统一用紫色等。告诉学生:相同数位上的数一定要对齐后才能相加。
三、在学生依算理列竖式计算时,老师适时指导:3×6=18,18已经满十了,要向前面的十位上进一;十位上的7表示70,70×6=420,420已经满400了要向百位上进4,十位上的20还要和个位上进上来的10相加;百位上的8表示800,800×6=4800,4800已经满4000了要向千位上进4,十位乘得的800还要和十位进上来的400相加。为了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我还特意为每个学生打印了一份九九口诀表,让不熟悉口诀表的学生也可以照表计算。
自以为准备如此充分,学生的表现一定很棒了。果然,第一节课上得非常流畅。可是,到了第二节课检验教学效果的时候,我“刷刷刷”在黑板上列出了两道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算式,然后粉笔一丢,直奔班长的位置。看班长的演算:不行,进位时数位还是对不齐。又奔向学习委员的座位,再看:不行,忘记了进位。再看数学“小天才”卓浩健:不对,忘记加上进位的数了……就这样,我在教室里逛了一圈,结果发现,学生还是错得一塌糊涂。此刻的我真有点懵了,数位对齐真的就这么难吗?是我的表达有问题,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问题?我苦思冥想……
刷刷刷,我走上讲台,又在黑板上写出了那道例题中的算式。数位混淆是吗?我就用直尺在每一个数位的中间画出一条竖线来隔开,并在数字的上面标明数位。
然后,我让学生照着我的法子做。结果,学生写得更乱了。原来,数学本子上本来就是有横线的,现在加上这一条条竖线,本子上出现了许多不规整的格子,别提有多乱了。我忽然灵机一动:有了,把数学本子横过来,本子上的横线不就变成竖线了吗?于是,我三步并做两步跑到讲台上,大声地告诉学生:“孩子们,把数学本子横着用,在最上边写出数位就行。”我一边示范,一边吩咐学生跟着写,并提醒大家:“我的地盘我做主。别人的地盘我们不能‘侵占,自己的地盘也要勇敢地捍卫。属于个位数的地盘,只有个位上的数才能往里站……”借着这形象、贴切的比喻,学生们终于学会了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只是不熟悉口诀表的学生会算得比较慢而已。
课后反思,我想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蔡宏圣的一句话:“要牢记,儿童只能学儿童的数学,所以‘直观地抽象才是最高境界。只有找到了贴切而直观的形式,那么儿童对于理性的认识才能前进几大步。”我这次的教学体验,外表看只是让本子的方向发生了一下转换,实质上却是遵循了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直到如今,这个班的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数位对不齐的计算问题。(责编 白聪敏)
endprint
今天早上有两节数学课,授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个内容上周已经上了两个课时,可是大部分学生不能过关:要么是数位对不齐;要么就是直接写得数,又忘记加上原来进上来的数。我琢磨着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弄清楚“满十进一或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并能做到数位不乱的事,并对比了教科书中与此内容相关的前后例题,参考了其他教案,做出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把因数分解,用口算方法算出得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百位上的8表示800,十位上的7表示70,个位上的3表示3)
如 873×6=
二、同数位上的数用同一种颜色写在小卡片上,对齐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如个位上的数统一用黑色,十位上的数统一用红色,百位上的数统一用蓝色,千位上的数统一用紫色等。告诉学生:相同数位上的数一定要对齐后才能相加。
三、在学生依算理列竖式计算时,老师适时指导:3×6=18,18已经满十了,要向前面的十位上进一;十位上的7表示70,70×6=420,420已经满400了要向百位上进4,十位上的20还要和个位上进上来的10相加;百位上的8表示800,800×6=4800,4800已经满4000了要向千位上进4,十位乘得的800还要和十位进上来的400相加。为了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我还特意为每个学生打印了一份九九口诀表,让不熟悉口诀表的学生也可以照表计算。
自以为准备如此充分,学生的表现一定很棒了。果然,第一节课上得非常流畅。可是,到了第二节课检验教学效果的时候,我“刷刷刷”在黑板上列出了两道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算式,然后粉笔一丢,直奔班长的位置。看班长的演算:不行,进位时数位还是对不齐。又奔向学习委员的座位,再看:不行,忘记了进位。再看数学“小天才”卓浩健:不对,忘记加上进位的数了……就这样,我在教室里逛了一圈,结果发现,学生还是错得一塌糊涂。此刻的我真有点懵了,数位对齐真的就这么难吗?是我的表达有问题,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问题?我苦思冥想……
刷刷刷,我走上讲台,又在黑板上写出了那道例题中的算式。数位混淆是吗?我就用直尺在每一个数位的中间画出一条竖线来隔开,并在数字的上面标明数位。
然后,我让学生照着我的法子做。结果,学生写得更乱了。原来,数学本子上本来就是有横线的,现在加上这一条条竖线,本子上出现了许多不规整的格子,别提有多乱了。我忽然灵机一动:有了,把数学本子横过来,本子上的横线不就变成竖线了吗?于是,我三步并做两步跑到讲台上,大声地告诉学生:“孩子们,把数学本子横着用,在最上边写出数位就行。”我一边示范,一边吩咐学生跟着写,并提醒大家:“我的地盘我做主。别人的地盘我们不能‘侵占,自己的地盘也要勇敢地捍卫。属于个位数的地盘,只有个位上的数才能往里站……”借着这形象、贴切的比喻,学生们终于学会了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只是不熟悉口诀表的学生会算得比较慢而已。
课后反思,我想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蔡宏圣的一句话:“要牢记,儿童只能学儿童的数学,所以‘直观地抽象才是最高境界。只有找到了贴切而直观的形式,那么儿童对于理性的认识才能前进几大步。”我这次的教学体验,外表看只是让本子的方向发生了一下转换,实质上却是遵循了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直到如今,这个班的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数位对不齐的计算问题。(责编 白聪敏)
endprint
今天早上有两节数学课,授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个内容上周已经上了两个课时,可是大部分学生不能过关:要么是数位对不齐;要么就是直接写得数,又忘记加上原来进上来的数。我琢磨着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弄清楚“满十进一或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并能做到数位不乱的事,并对比了教科书中与此内容相关的前后例题,参考了其他教案,做出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把因数分解,用口算方法算出得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百位上的8表示800,十位上的7表示70,个位上的3表示3)
如 873×6=
二、同数位上的数用同一种颜色写在小卡片上,对齐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如个位上的数统一用黑色,十位上的数统一用红色,百位上的数统一用蓝色,千位上的数统一用紫色等。告诉学生:相同数位上的数一定要对齐后才能相加。
三、在学生依算理列竖式计算时,老师适时指导:3×6=18,18已经满十了,要向前面的十位上进一;十位上的7表示70,70×6=420,420已经满400了要向百位上进4,十位上的20还要和个位上进上来的10相加;百位上的8表示800,800×6=4800,4800已经满4000了要向千位上进4,十位乘得的800还要和十位进上来的400相加。为了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我还特意为每个学生打印了一份九九口诀表,让不熟悉口诀表的学生也可以照表计算。
自以为准备如此充分,学生的表现一定很棒了。果然,第一节课上得非常流畅。可是,到了第二节课检验教学效果的时候,我“刷刷刷”在黑板上列出了两道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算式,然后粉笔一丢,直奔班长的位置。看班长的演算:不行,进位时数位还是对不齐。又奔向学习委员的座位,再看:不行,忘记了进位。再看数学“小天才”卓浩健:不对,忘记加上进位的数了……就这样,我在教室里逛了一圈,结果发现,学生还是错得一塌糊涂。此刻的我真有点懵了,数位对齐真的就这么难吗?是我的表达有问题,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问题?我苦思冥想……
刷刷刷,我走上讲台,又在黑板上写出了那道例题中的算式。数位混淆是吗?我就用直尺在每一个数位的中间画出一条竖线来隔开,并在数字的上面标明数位。
然后,我让学生照着我的法子做。结果,学生写得更乱了。原来,数学本子上本来就是有横线的,现在加上这一条条竖线,本子上出现了许多不规整的格子,别提有多乱了。我忽然灵机一动:有了,把数学本子横过来,本子上的横线不就变成竖线了吗?于是,我三步并做两步跑到讲台上,大声地告诉学生:“孩子们,把数学本子横着用,在最上边写出数位就行。”我一边示范,一边吩咐学生跟着写,并提醒大家:“我的地盘我做主。别人的地盘我们不能‘侵占,自己的地盘也要勇敢地捍卫。属于个位数的地盘,只有个位上的数才能往里站……”借着这形象、贴切的比喻,学生们终于学会了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只是不熟悉口诀表的学生会算得比较慢而已。
课后反思,我想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蔡宏圣的一句话:“要牢记,儿童只能学儿童的数学,所以‘直观地抽象才是最高境界。只有找到了贴切而直观的形式,那么儿童对于理性的认识才能前进几大步。”我这次的教学体验,外表看只是让本子的方向发生了一下转换,实质上却是遵循了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直到如今,这个班的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数位对不齐的计算问题。(责编 白聪敏)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