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2014-09-01高红令
高红令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职业倦怠因其消极影响引起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物教师自身、学校以及社会几个方面来深刻分析其特有的职业倦怠成因,并从这几个方面相应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54-02
一、问题提出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可见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出现的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对于中学生物教师而言,由于生物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社会对生物教师期望低,其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也与其他教师有显著的区别。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预防和解决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摆在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概念界定
关于职业倦怠,有的学者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有的学者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3]。纵观这些学者的定义,无非围绕着三个问题:职业倦怠在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表现是什么?基于这些问题可以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中工作到一定时间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最初的欣喜、充满激情转变成为“疲乏、困倦、筋疲力尽、身心疲惫,专业发展目标不清晰”的状态。它是一个长期的、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为更好地解决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以下主要从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怎样解决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总结。
三、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造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主要从教师自身、学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1.教师自身原因。①专业知识不够,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专业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作为一种知识类型,专业知识被看作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而需具备的专门知识。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使得部分教师缺乏坚实的专业基础,一是自身教学中并未对专业知识发展引起重视,二是相当部分师范院校的生物专业课程教学与中学生物教材联系不够紧密,三是生物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物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也在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更新。另外,有些教师为非师范院校出身,虽然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了教师行业,但是缺少教育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生物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应学习生物学科的与时代发展脉搏共振的特点,立足于新知识、新科技的前沿,了解生物学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做到与时俱进,也应不断地获得教育类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又一原因。②自我效能感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对于中学生物教师而言,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各种娴熟的教学技能。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技能可以概括为教学设计、上课和实验操作(含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三大方面。教学设计需要熟悉课程标准、熟悉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上课时要能良好地组织课堂,能够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合作性教学等等;最后是实验操作方面,要求教师应有较强的组织、设计生物实验课的能力和熟练进行实验操作的技能以及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的能力。这些都是生物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技能。若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信则显而易见,进而也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教学技能不足,自信则无从谈起,更别提拥有自我效能感。换言之,中学生物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对于教学水平接近的中学生物教师,自我效能感高者更能够简捷、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低者则会因此产生冲突,导致压抑、消极的情绪,这是职业倦怠心理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2.学校原因。大部分学校目前还是习惯将所有科目分为主科和副科,其中“副科”是指不被列入升学考试或部分内容进入升学考试的文化科目。初中生物大多时候被认为是副科,学校为了升学率,尽可能地将大量时间让给其他科目,导致生物课的授课次数较少。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学校对生物学科的期望较低,也就不难理解学校对中学生物教师的重视程度低了。初中生物教师现在虽然有进修、培训的机会,但还是较少,从而导致初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授课能力衰退、个人发展严重阻滞等问题,这些会使他们感到与其他主要学科教师有着很大区别。
3.社会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生物科学素养也就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5]。新课改强调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然而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点引入,例如新教材上有豆腐乳的制作、制作葡萄酒等与生活实际挂钩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按照学校要求简略地提一下,并没有更深入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究其原因是这些内容并不是考试重点,学校和社会也不会允许学生将学习时间投入于这些学习内容。这样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大力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实际上又不支持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下功夫,教师左右为难。久而久之,这只会降低他们对工作的热情,消磨他们在工作中的士气,后果就显而易见了。endprint
四、中学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物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已是客观事实。既然中学生物教师的职业倦怠来源于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那么我们不妨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寻求对策。
1.教师自身。①提高专业知识。中学生物教师应有意识地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能主动学习和充实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可通过网络和期刊等资源获得生物前沿知识,并通过参加各类科研、教研活动,彼此交流经验,获得新体会。教师在专业探讨时既获得了新知识,也可消除自身的孤独感、无助感,提高其科研意识,激发其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②增强自我效能感。正如前文所说,自我效能感与技能和自信是有关系的,要提高生物教学技能,光有专业知识还不够,还应进行团队实践训练。教师之间组成团队相互听课,分析优缺点,看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进行探讨,共同创设教学设计,都可以实现团队实践训练。其次是自信,因为自信除了要有教学技能外,还应该有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教师应学会进行自我调适,学会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教师要勇于正视现实困难和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学校、部门、教研室和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及家人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2.学校方面。学校应借助于《国培计划》为生物教师多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这不仅可以使其在短时间内学到所需的知识技能,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生物教师调节身心,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另外,提供必要的入职培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应该是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意味着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同等重要,三者应该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的。因此,学校应建立教师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培训体系,这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但据调查,目前教师培训整体效果一般,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很多教师认为培训可有可无,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培训的目标不是指向专业知识发展,因为经验介绍不具有可复制性,而接受教学理论学习部分教师感到有难度。因此,明确生物教师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已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载体,进行参与式、案例式培训正成为教师们的期待。
3.社会方面。首先,社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中学生物教师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让中学生物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再者,社会对生物教师的期望低,导致生物学科教师的地位低,因而提高生物教师的社会地位对教师自身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社会不但应当给予中学生物教师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工资待遇,还可以适当考虑增加所有老师的经济收入,促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真正地释放到教育事业之中,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满意程度。在进行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为教师提高足够的改革信息,注重教师的需要和要求,让教师真正地参与到改革中去。
参考文献
[1]张俊友.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9):55-56.
[2]宋志英.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探索,2005,(12):114-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