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4-09-01冯琳娜
冯琳娜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 英语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43)
我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总结其教学经验写成了《学记》,该书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1]而在大约三百年后出于古代罗马教育家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公元35—110年)的《雄辩术原理》,则是古希腊古罗马教学经验的概括。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空,这两本教育著作都无一例外的以其博大精深的教学思想称道。通过研读比较《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可以看到这两者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方面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记》明确指出“学者有四失”的教学对象差异性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2]可见学生的学习有各自不同的缺点,教师必须“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特质和基础的教学对象要选择适当的而非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能事半功倍。《学记》所倡导的这种“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学生观,在今天看来也是走在世界教育理论前沿的,因为这种学生观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观念,而是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人翁地位,换言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教学内容。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提倡,还体现在《学记》对“今之教者”的批判,“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也就不足为怪了。[5]《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认为,人的秉赋不同故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倾向和才能进行教学。具体到培养雄辩家的目标,则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气质来训练他们,譬如说有的学生适宜以优雅的态度演讲,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即生机勃勃的演讲风采更适合他。[4]可见,《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次,两者都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到了入学的年龄要入学,每隔一年进行考试。“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强调了教学是一个步步为营、层层深化的过程。[5]这一过程从时间概念来说,是与学生的年龄或是说身心的发展步调相互协调的;而就教学内容本身而言,亦是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渐进理念。而在《雄辩术原理》中昆体良认为,教育必须要遵循年龄的特点与接受能力。比如,在初学阅读时,他指出不可以读得太快等等。以上种种理念,无不反映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6]总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些教学观点,在《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些积极的教育理念,时至今日仍旧不失指导意义。笔者将联系自己的英语教学经验,谈论一下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这些教学观点对于当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
1.因材施教意味着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在笔者看来,当前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高校的公共外语教学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在于公共外语教学面对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全校学生,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各个高校的公共外语教学却多在以各专业系部自然编排的班中进行,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在高考入校后的明显差异。于是,常出现课堂进度众口难调的尴尬——有的学生基础好故而有“吃不饱”的叹息,而同时又另有若干学生苦于“消化不了”跟得很吃力。可见,要在高校的公共外语教学的课堂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就要打破以往的按学生所属专业班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模式,代之以按英语单科水平来编排全校的学生,从而有利于在教与学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新生入校后进行英语摸底测试,按学生掌握语言的水平来划分不同的英语教学班。可以分为普通班、快班、提高班三个不同的层次,各层次可视人数规模分为若干的平行教学班(考虑到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以小班教学为佳)。在这样的调整之后,因材施教才有了实现的平台。其实,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分层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是一个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比班级授课制更能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即它可以填补班级授课制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缺憾,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释放学生的潜能,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进步,以使教学更加有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进步。有学者认为,分层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成为能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关系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它注意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7]也有研究者高度评价分层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优势并且指出,分层教学是能够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层次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课上提问、教学内容、课前预习、完成作业及课外辅导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总之,分级教学针对性强,更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化的合理的因材施教。
2.我们亦应重视循序渐进对于语言教学的重大意义。高校大学生们在中学时代所学的英语,更多的只是限于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具体来讲无外乎是单词的记忆、课文的背诵、语法的练习,而其高考前努力学习英语的目的仅在于会做题,能得分。同时,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笔者在与大学新生沟通后得知他们的中学老师为了把单词和语法讲清楚,大都选择了汉语作为主要授课的语言。这实则反映了应考模式指挥棒导致教学方法选择的一种弊端,即教师以考分为重,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英语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因为在教师看来,以母语讲授英语知识似乎更易被学生接受。但笔者以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慢慢增加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比重,尽量过渡到以英语来解释英语,循序渐进地让大一新生逐步适应以英语作为课堂授课语言的英语课堂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升华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听导说,让学生实现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让英语课成为名符其实的“英语课堂”。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把上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学好英语。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54.
[3]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4.
[4]腾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306.
[5]高时良.学记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1.
[6]腾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2005:307-308.
[7]邱明明.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教与经济,2006,(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