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性分析
2014-08-30汪漪
汪漪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则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比较弱,大多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有互动性成分,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互动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加强互动,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这样的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比较被动,思维比较呆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加入互动性成分。第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第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可以相互启发,使思维变得活跃起来。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互动,可以让老师从学生那里了解教学反馈,比如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效提高教学针对性。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互动的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互动,需要老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游戏教学法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好动,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笔者考虑到现在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于是,在教学中笔者就引进里面的人物,在识字环节,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喜羊羊组、美羊羊组、暖羊羊组,将一个单元所学的新字全部归纳起来,玩“拼字成词”的游戏,让这三个小组进行比赛。学生们一听是玩游戏,都兴致勃勃,一个个都跃跃欲试,马上进入游戏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寓教于乐,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保证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提高互动性,老师还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探个究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依托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虎门销烟》一课时,学完这一课之后,学生了解了林则徐的爱国精神,设立问题——如果林则徐还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听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马上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你真是一位大英雄,我也要好好学习,多向你学习。”有的学生说:“你的行为让你钦佩,是我们国家的骄傲”等,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做出相关假设,如“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文实际,引发学生思考。
3.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并不只是纯理论的教学,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际教学环节,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介绍,画出铁路的设计图纸。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各自画出设计图纸,老师再仔细讲解。又如,在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相关的游览示意图等。这样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互动性因素,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具体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杭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