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扶起摔倒在小学数学路上的“学困生”
2014-08-30顾燕杰
顾燕杰
从过去到现在的教育道路上,小学数学教育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少“学困生”的存在,尤其在现代社会素质教育施行的背景下,“学困生”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了上涨的趋势,因此,对“学困生”的小学数学成绩的提高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围绕着如何改善与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这一话题,探索如何扶起摔倒在小学数学路上的“学困生”。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每个学生培养与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但是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从而逐渐积少成多使他们变成了数学“学困生”。由此可知,倘若小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解决,成绩就会无法提高,“学困生”这个称号也就挥之不去。另外由于小学生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出口就会产生厌学或厌恶数学的情绪,因而使得数学的学习效果更加恶化。从这两方面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还不够成熟,认识新事物的时候容易用自己主观的意识进行理解与判断,理解能力还不到位使一些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不能清楚明白地对新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而是呆板地死记硬背,这导致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举一反三,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作业与考试中出现大量错误上。由于学生一旦出现大量的错误就会在上课中跟不上节奏,出现不认真、懒动脑、应付式作业等现象,严重的还产生厌学与逃学的现象。
外部原因:造成“学困生”的外因主要就在数学教师的身上,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成绩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的需求。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会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去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且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在课后深入浅出,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另外一些教师只注重教学的进步与学生的成绩,而不去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吸收与消化知识,从而把许多学生甩在教学的背后,让学生艰难前行。
二、解决“学困生”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一,加大对学生的了解力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爱玩的天性并且可塑性较强,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首先就要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喜欢,只要教师稍微用心一点,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赖教师,学生才会在学习中爱屋及乌,学习数学时候也就不会感到那么枯燥吃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多与学生交心,多鼓励学生,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对于一些文静胆小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融入集体,放开心胸;对于一些调皮的学生,教师要教导他们适可而止,但不能打压他们的天性;对于懒惰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模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使学生变成“学困生”的源头着手解决这一问题,防患于未然,逐步消除在小学数学路上“学困生”的标签。
第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讲解课本内的知识,还要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想动态,创造出符合学生认知阶段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为提高成绩而学习,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小学数学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有效方法,摆脱困难,清楚障碍。教师不能严厉压制学生,要转变观念,并共同找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解决它,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第三,贴近生活,进行针对性教学。生活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来源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范畴进行针对性教学,不能让学生超前学习不符合年龄心理特点的知识,这样会使小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出现漏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中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让数学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摆脱“学困生”的标签。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海丰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