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亲情教育内容探讨
2014-08-30任玉霞
任玉霞
一、课堂上开导学生解读亲情的深刻内涵
在现代,由于亲情观念、家庭的幸福感悄然发生了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中亲情的变化。家庭暴力、亲情之间的财产争斗、亲人之间为了口角争斗互相残杀以及学生逃离家庭的情况比比皆是。归其根,就是对亲情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阶段,究其因,是没有对亲情的概念进行更深化的理性认识,所以才导致了以上恶果产生。
亲情长久而又稳固,在本质上,它不随着贫富贵贱而改变,也不以个人的喜好厌恶而取舍。小学教育当中,亲情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把亲情教育抓得很紧很紧,我们在课堂上开导小学生解读亲情教育,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第一,可用多媒体的教育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陈毅探母”这一课文当中就可在多媒体中播放这一故事,并插上几张图片和抖动的文字,让学生看图概括出陈毅对母亲的爱伟大在哪个方面,也可借此延伸到同学自身的母亲,从而解读母爱的伟大。
第二,可运用扮演的方式在课堂气氛中活跃课堂。比如,在上“奶奶的白发”这课时,可以用小品的方式进行上课,找几名同学各自互相扮演奶奶,让大家进行角色互换,从而让同学们更能深刻体会奶奶的头发“白”的真正含义。
第三,采用详细讲解的方式向同学们阐述亲情的“可贵”无处不在,进而按部就班开导学生进行解读。广州市越秀区净慧小学就是使用这种教育理念,这种方法看似较为普遍,实则普遍中蕴含着特殊的成分,对亲子教育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课后诱导学生理解和体验亲情的客观实在
亲情是一种对爱的强烈体验,曾经有人把亲情比作冬天里皑皑雪中的炉火,使人感到温馨幸福。爱是幸福的,家庭的爱更能称之为永恒不变的话题,血浓于水就可以体现出来。在学科教学法中,学生只有把爱作为一种体验,放到生活中,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亲情的难能可贵,体会亲情的客观实在性。
体验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感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后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以及诱导学生理解和体验亲情的感受。其一,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具体情况,拟定与亲情有关的作文。例如:在作文课“爸爸我爱你”时,要求和引导学生写出与实际亲情有关的作文,写出具体的感悟,尤其是侧重对于整体亲情的感受,这样,就让孩子们理解到真正的亲情是什么。其二,引导学生观察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这一历程,记录下最感人的瞬间,记忆最为深刻的举动,从而体验到亲情的存在是客观的。云南省的明通小学在教育孩子时就隐约地体现出这个过程,让孩子在无形当中体会到家庭诚可贵、亲情的价更高这一文化理念。其三,指引学生每月简单写一篇关于亲情感悟稿,在上课时让学生按照学号说说自己对亲情的体验如何,从达到最佳的体验和深刻理解亲情。这样做既避免了走马观花,也达到了教材中教、学、懂、感这一过程,进而使孩子更能在基础的亲情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身对亲情的价值观,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亲子教育的“偏差”行为。
三、校园活动和文化节勉励学生践行“报恩”行动
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以及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开展校园活动时,要把亲子教育这一重要的理念教程践行于自身的社会实践,在实践当中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激亲人,以报答亲人对自己的爱。通过调查得知,上海市民办盛大花园小学、上海华师大附小以及上海市实验小学等上海市诸多学校在校园活动或者自己举办的文化节当中都勉励学生要践行感恩行动,从而实现对亲情的理解与行动相结合的理念。
亲情诚然可贵,感恩势在必行。在小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解读感恩教育,而且也要勉励孩子们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首先做到,在校园活动和文化建设当中,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亲情价值观以及渗透亲情教育。亲情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在校园当中的走廊、教室、楼梯、黑板报等各个地点罗列出有关亲情和诗句和成语,比如:罗列出孟郊所写的《游子吟》当中有关母爱的诗句,《父爱如山》等其他有关亲情的诗句亦可,这样的用意是为了让孩子们形成条件反射。其次,我们可以在校园的文化节当中,开设一些奖励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礼物拿回家,附上自己所写的亲情话语送给自家里相关的亲人,感受到自己报恩的过程。上海华师大附小就举办过这样的校园活动和文化节,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文化活动既能让孩子在实践中领悟到“报恩”的重要性,也能让其在行动中树立感恩的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三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