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凸显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色
2014-08-30潘红
潘红
一、教师范读,激发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向师性强,喜欢模仿是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可以使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动听的音符,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自然地融入课文所营造的情感之中,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在教学时,先用饱含深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使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正在搬粮食的蚂蚁,它们有的拉,有的推,有的背,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又干劲十足。在教师范读到这儿的时候,学生都被蚂蚁搬粮食的精神所打动,这时候,我故意话锋一转,用轻松而又有着明显讽刺的语气读“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个个自由自在”这几句话,最后我又用粗重的语气朗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在教师的范读下,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他们都被教师精心营造的朗读气氛所感染,急切地想展示自己,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在朗读课文时通过自己有感情的范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进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语文教学的魅力。
二、比较品读,读中感悟
品读就是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比较品读就是抓住文中句子的关键字或者关键词,通过“加一加,减一减,删一删,换一换”等形式,让学生比较着读,使学生在比较品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认识。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春笋》一课时,文章第一自然段是这样描写的:“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一个一个地从地里冒出来。”其中“唤醒,冲破,掀翻,冒出来”等几个动词的运用把春笋破土而出的一系列动作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感受更加深刻呢?我主要采取换词比较的方式,如“冒”字可以换成“钻”和“长”吗?请同学们结合词语换之前和换之后进行朗读比较。经过朗读,品味,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冒”字把春笋往上升、十分迅速地往上透的生长过程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经过比较品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更加深刻。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自然不是很深刻,此时,如果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引领学生比较品味,那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识,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以读代讲,寓讲于读
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地读。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只有多读,才能在读中理解,才能在读中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朗读的指导,以读代讲,以读促理解,以读促表达。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狼和小羊》一课时,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茬,小羊为了反驳据理力争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对于凶恶的坏蛋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全文语言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教师重在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比如,在读狼的话时,要读出凶恶、不讲理的感觉,在读小羊的话时语言要温和,读出小羊的善良。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对狼和羊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文本中人物的自我建构,有利于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解读。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总是以分析为主,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起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四、注重积累,朗读运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句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读,熟读成诵,进而通过朗读,潜移默化地将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小池塘》一课时,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小池塘描写得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流露了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为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审美情趣,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任选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朗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说:“我喜欢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句话,因为我觉得一闪一闪这个词在这用得特别好。”有学生说我喜欢“星星倒映在池塘了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这句话,因为这个比喻太形象了。”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这句话,它给我的感觉很美。在学生选读的过程中,不仅深刻地理解了文本,而且也学会了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积累,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