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教风和学风建设
2014-08-30马慧肖
刘 浩,马慧肖
(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学院,重庆 401331;2.石家庄铁道大学 四方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132)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高校有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通讯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开展的网络课程建设,学生进入课程信息资源库,即可获取各种信息,不断认识和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而这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的学习模式,因此有必要研究网络课程教学特点,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一、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模式特点
基于网络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模式,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为网络课程教学。当然,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持还只是网络课程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主要特征体现在:
1.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网络课程教学最直观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案例库、虚拟实验、图片、视频资料,能够更直观地表述授课内容,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知识理解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授课内容,增加授课信息量。网络课程的开发,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的学习方式、时间更加灵活。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的途径、手段较为单一,缺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多维平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随着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视频公开课等各种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学生学习时交互性明显增强。因此,须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学会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学习的模式与平台。
3.教学模式多样化。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模式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建构过程,是将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及合作平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运用讲授、板书及其他教学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教科书是学习内容的载体;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与手段。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多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讲授型教学模式、个别指导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发现型教学模式、协作型教学模式等。
二、信息化教学中的教风建设
教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群体教育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教风由教师群体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精神、职业品质等要素构成,其水平的高低、程度的深浅、表现的优劣决定着教风的好坏。
1.爱岗敬业。只有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树立良好教风的首要条件。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都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比如: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将教师比作“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等,这些充分表明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我们应该对这些有充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具有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怀着炽热的挚爱和浓烈的兴趣,以纯洁的思想感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的教育事业中去。爱岗敬业不仅体现了诚信、尽职、图强的崇高师德,而且也体现了奉献人生的信念。
2.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技术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本领。因此,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促进自我教育。刻苦钻研业务,善于积累知识,探索教学的规律,尽可能给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指导。教师必须不断进取,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掌握前沿知识,才能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一些技术又将很快应用于教学中。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这些信息技术,发挥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网络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模式、改进了教学方法,因此必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1)改变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没有教育理念的转变,就不会有教育行为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和人格外塑的过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与学生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活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观念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的地位、角色、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2)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为教师进行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条件,而且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有多种方式可以供教师进行选择,教师如果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术,既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的活跃性,又可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情感上对工作的积极配合,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3)改进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教学媒介等要素组成的共同体,其中诸要素都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以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定的教学结构,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在网络课程教学环境中,教师不能再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学生的主动探索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把精力放在指定、帮助学生学习上,把自己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完善教学制度。教学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规范教学主题行为、整合教学系统结构的那些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规律体系。它既包括师生的行为规则,如教师的资格、职责、工作量、行为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课间行为、日常行为规范等;也包括教学行为的规则,如课堂设备、教材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及班级编制、教学管理等。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是信息化教学活动、教学系统不可缺少的“软件”,它犹如计算机中的线路设计和计算程序,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各个层面教学组织和行为主体的活动联结和组织成一个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展开、教学系统有序运行。因此,应制定适应网络课程信息化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课程资源的指导性和有效性等。
三、信息化教学中的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从学校来讲,学风问题影响其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对学生来讲,学风问题影响其自身的学习绩效,乃至今后的成长和进步。
1.提高学习主动性。学风建设,其主体无疑是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是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能够学好专业课,其他课程都无所谓,这种观点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首先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明确,网络信息化时代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理念、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效等学习素质;另外,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学风建设中去,把认识与克服懒惰、贪玩、散漫、迷情、掐尖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为端正学习态度的头等大事来抓,讲学习、讲正气、讲成才,下功夫培养和塑造人人都学习、人人都创造、人人都成功的理念。
2.建立良好学习氛围。学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因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有些学生学风较好,而有些学生学风则较差;即使同一个教师、同一个班次,不同学生之间学风也有所不同,这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校园、班级内部形成的学习氛围造成的。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通过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因此班级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态度影响非常大;三是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建设,要切实提高每个教职工在其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意识;四是抓好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身心锻炼和素质修养,自觉地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在参与过程中认识自我、挖掘自我、完善自我。
3.健全奖惩机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强制性与自觉性的统一,强制性为自觉性开辟道路,强制的目的是实现自觉。因此,必须在规范约束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建立良好的学风,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奖惩机制,一方面是通过不断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机制,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素质的拓展来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对不能适应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坚决予以清退,杜绝无原则的照顾迁就思想。
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才能适应网络课程教学的发展,真正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根本目的,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龚玉兰.网络课程教学利弊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2).
[2]庞妮,林茂松,杜润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
[3]洪延姬.网络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