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课程,敢问路在何方

2014-08-30李重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微型化序列化课程目标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评议文章】邓彤,王荣生(《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9期。

【内容提要】我国写作课程的“序列化”追求已遭遇诸多困境。作为实践性课程,写作课程的设计不应从写作知识系统出发,而应该基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与困难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微型课程扭转了以往写作课程的设计路径,它立足学生写作的困难,根据学生写作认知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来调整写作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方式。微型写作课程的出现,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写作课程的转型。

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作文教学”发展为“写作课程”,过去作文教学追求“大一统式”技能训练序列化的模式被打破,写作课程在新的价值取向指引下一方面注重继承古代写作教育传统经验,如先放后收,先写放胆文,具有一定表达经验之后,再提出文体规范要求等,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有创意、个性化的表达。不少一线教师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个性化写作教学、想象写作教学、童话写作教学等实践模式,可是在写作课程理论层面链接写作改革实践、深度研究写作课程形态及其发展方向的成果不多见。推介《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的旨意,不仅仅在于这篇文章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思想刺激,也是期盼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思考写作课程未来发展方向。

一、何谓微型写作课程

在批判近百年序列化写作课程取向的基础上,文章从写作教学实践特点、需要出发,提出微型化是写作课程设计可能的选择,并就微型写作课程应具备的特征做出进一步阐述。

(一)微型写作课程提出的原因

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这个概念,微型课程不依据学科知识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设计。

文章认为,写作课程引入微型课程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写作课程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变构”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为学生重置一套知识结构,所以过去那种追求先在的、脱离学情的序列化写作课程取向不符合实践需要。

文章认为,在母语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写作学习不是零起点,而是从不太好到较好、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另外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通常只是局部的“梗阻”而非全体的“坏死”。所以适合学生的写作序列一定只能存在于学生碰到的写作问题和困难之中。教师只有认真剖析学生的写作样本和学生的写作行为之后,才能确定具体情境中迫切需要突破的目标。可见,由此确定的写作课程目标才能嵌入学生写作学习的具体情境、真实过程,才能务实而有效。

2.写作课程内容需要基于学生碰到的写作问题和困难来生成合宜的写作知识,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文章认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需求统称为写作学情,这是写作课程内容生成的基点。所以写作课程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写作学情,来选择不同的内容与方法,可是严格追求同质、统一的知识序列化的写作课程总体上无视写作学情,难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学生的写作实际困难并对学生写作文本进行恰当分析是建构写作课程内容的前提。

(二)微型写作课程的基本特征

文章进一步阐述微型写作课程的两大特征:第一,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微型化。文章认为,微型写作课程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核心困难,选择核心知识,解决要害问题,切实做到促进学生的写作学习。总之,建构一种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十分必要而迫切。

文章对微型写作课程提出原因、基本特征的阐述,反映出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传递出了新的时代信号。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漫长的时期,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教育教学缺乏主体品格,呈依附状,国家主义、社本主义思想倾向十分强大,加之应试背景、功利文化盛行,教师执教自主权得不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也被严重忽视,最终造成“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状况。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写作教学也难免被严重异化,“一种‘共性权力话语,强行规训学生的生命表达,潜在要求学生‘代圣人言”①,于是乎学生作文无论从选材、立意,还是结构、布局、语言表达都呈现出惊人的雷同现象,假话、套话、空话随处可见,于是,“真实的自我被遮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写作顿失生命的火光、青春之活力,写作实践离本真言说渐行渐远”②。这样写作教学走入死胡同,难以自拔。

新世纪伊始,新课程改革高举人文的大旗,尊重学生主体的思想迎风飘扬,学校教育迎来了新的时代,写作课程也开始了新的探索。文章提出的微型写作课程思想,完全契合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文化。写作是内心的倾吐,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真实的表达与沟通,贾志敏老师常说:“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练习,又是学生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教作文的同时,必须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做一个真实本色、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写作课程必然需要面向学生个体,注重从学生写作中关键处、困难处来实施有效教学。文章也提出:“写作课程是最富有差异性的课程,是最需要差异化对待的课程”。总之,改变过去“宏大叙事”,严重忽视写作学情的状况,建构基于学生个性写作需求的微型化写作课程确有必要。

二、如何设计微型写作课程

(一)写作课程目标的微型化

文章首先论证写作课程目标微型化的基本理据。文章认为,微型写作课程目标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学生写作实际困难为最大诉求;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关键性困难成为微型写作课程的基本目标,多数学生在写作中普遍遇到的困难是微型写作课程的主导目标,少数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构成写作课程的分支目标。文章提出,写作指导如果要发挥效用,就必须针对制约学生水平提升的一两处瓶颈问题实施有效干预。如果目标过大,可能难以把握;如果目标过杂,则可能模糊焦点。

随后,文章就如何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深入展开。文章提出,精准研判学生的写作问题是微型写作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的基本渠道是基于分析学生写作中的主要困难。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基本方式包括:分析学生作品;同侪会诊学生写作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

由此可见,写作课程目标的微型化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真实、具体学生的写作学习为旨归,具有强烈的实践关怀,而不是做纯粹的概念游戏,“用既定的理论模式去说明、‘规范实践”③。

(二)写作课程内容的微化

文章认为,写作课程内容微化处理的基本理据,是提升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具体灵活的教育情境中把学习资源和学习者联结起来,实现易沟通、自组织、可持续的“小世界效应”。

文章提出,写作课程微型内容的开发路径大致包括:直接利用或改造已有资源;分解或抽取巨型内容;由统一了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份的特别角色创建生成。微型写作课程内容要求明确,便于课堂教学、活动、检测、反馈。

写作课程内容的缺失一直是严重制约写作教学的瓶颈问题,文章从写作课程内容微化处理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开发路径,是基于微型化的课程目标,试图重构写作课程内容体系。应该肯定的说,基于学生的写作困难以及课程目标微型化来建构的写作课程内容,必将超越基于学科本位、架空学生实际来建构的写作知识序列;必将深深扎根于写作教学实践土壤,从而拥有勃勃生机。微型化的写作课程内容,将会是牵引写作教学走出困境的有生力量。

(三)写作教学支架的微化

在微型写作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文章认为,教师必须扮演课程设计者、课程内容呈现者和写作学习帮助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必须根据写作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为学生的写作学习创建“有援”的学习环境。文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提出微化处理写作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并相机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其实质就是帮助学生降低认知负荷,以便集中精力关注有限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写作学习的深入开展。这显然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对写作教学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命题。近年来兴起的校本教研、扎根研究正好与此相适应。可以预见,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的写作教研模式将会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大学与中小学联合教研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还提出支架设计的三种主要方式:第一,接收支架——帮助学生收集写作内容(概念图、词汇表、时间线);第二,转换支架——帮助学生将所获得的内容加以转化(抽象、比较、改写、重组、修正等);第三,产品支架——帮助学生将所理解所创造的内容顺利表现(大纲、报告、示意图等)。教师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一作为课堂教学支架。写作教学的支架设计,将给一线教师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抓手”,从而有助于改变“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教学结果无效”的困顿状态。

当然,文章第一部分对“序列化写作课程取向之批判”有些方面还有待商榷,其实微型化写作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希望写作教学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写作课程改革的前提还是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

注释

①②李重:《学生被动作文的原因与对策》,《教学与管理(理论)》,2013年第6期。

③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作者通联: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微型化序列化课程目标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文思构建,开展微型化写作
What is VR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关于微博兴起大众传播微型化倾向的探讨
Java 反序列化漏洞研究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