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
2014-08-29林浦凤
林浦凤
摘 要: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它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音乐殿堂里,古筝因其典雅的音韵和多彩的风格一枝独秀,绽放光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古筝艺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本文将对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筝艺术 创新 文化审美
古筝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的瑰宝,是我国最独特和最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不仅外形柔美、富有诗意,而且演奏效果别具一格,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筝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
一、古筝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1.古筝艺术的起源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首先出现在甘肃、陕西一带。因其出现在当时的秦国,所以也被称为秦筝。
2.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
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得古筝在外形和演奏以及作曲创作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外观的变化
古筝最早只有五弦,到汉代发展成了十二弦,隋唐时期出现十三弦,明代有了十四弦,到了近代已有十六弦,如今,根据演奏的需要,它已发展到了二十一至二十六弦。
(2)演奏技艺以及筝曲创作的变化
传统的古筝演奏主要侧重于右手的使用。旋律的演奏、节奏的掌控都是由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拨弄来完成。而左手只是负责左侧顺应弦的张力以及弦音变化的控制。但到了近现代,传统的演奏手法有了创新和突破。最具影响力的当属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的《庆丰年》,该作品的出现是古筝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新。它使得左手得到了解放,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的演奏方式是首创。他的出现对古筝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1965年出现的《站台风》使古筝在演奏技巧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90年代,作曲家们积极进行筝曲创作,打破传统的创作模式,创造出了更为丰富、复杂的调式,为古筝艺术增添了光彩。
到如今,古筝艺术也以其独特性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光彩。优秀青年古筝演奏家的不断涌现为古筝艺术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古筝演奏也由国内逐步登上国际舞台,近年来,古筝相继走过了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凭借优秀演奏家的精彩表现获得国际上的一致好评。
二、古筝艺术的创新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处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之中的,古筝艺术也不例外。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其不同的艺术创作。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艺术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古筝艺术是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进入新时期,古筝艺术经过不断创新取得了空前发展。
著名古筝大师王中山先生是古筝演奏和创作的泰斗级人物,它在古筝艺术的创作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笔者以当代古筝音乐的创作为例谈谈古筝艺术的创新。
1.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
任何流传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都有其渊源,好的文化的发展也必定是在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当代人必须遵循的重要守则。只有不断地去粗取精、博采众长,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对待古筝文化也是一样,没有传统的文化沉淀就不会有现代古筝艺术的新发展。
2.创新要学会“西体中用”,合理借鉴西方音乐的长处
一切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艺术形式都是可以被利用和借鉴的。古筝是中国乐器的代表,而钢琴应该算是西方乐器的典范。钢琴是“乐器之王”,在音乐世界里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如此优秀的演奏器具必然能给其他乐器的演奏带来启发,钢琴的双手并用使王先生尝试着在演奏时去对左手进行开发利用,“快速指序”就完美诠释了这一点。西方乐器演奏新技术的融合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让其有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要进行反复的演奏操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弹奏技艺才能在音乐演奏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一个新的演奏技法的形成和应用,都必须经过实际演奏的千锤百炼。不在实践演奏中去感受每个细节的变化,就不能有切身的体会和感悟,也就不能激发演奏者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好的古筝艺术作品也就无法诞生。
三、古筝艺术的文化审美属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看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国人推崇和喜爱。古筝艺术是美的载体,它的传统美、现代美、技术美以及艺术美是我们在对古筝艺术进行审美时要深入探讨的。
1.古筝艺术的传统美
古筝艺术从兴起到流传至今,已经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它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典范。它的传统美是深入到骨髓里的,不管是外形,还是演奏效果,无不渗透着古典的东方底蕴。
2.古筝艺术的现代美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创新,传统的古筝乐早已被注入新的养分与血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两千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使古筝艺术在保留了其传统美的同时,又被时代赋予新的现代美。现代化的演奏技艺和舞台表现形式是古筝艺术现代美的具体体现,现代古筝艺术的完美演奏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和听觉震撼。这是古筝艺术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完美融合。
3.古筝艺术的技术美
古筝演奏是一项非常难的技术活儿,它复杂多变的演奏手法和丰富多样表演形式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筝的指法很多,右手的勾、托、挑、抹、打和左手的按、滑、揉、颤等对演奏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好的古筝演奏,要求演奏者在音色、均匀和张力等方面进行完美把握。这有做到了这些,演奏者才能为听众展示绝妙的音乐作品,才能给听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endprint
4.古筝艺术的艺术美
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瑰宝的古筝艺术自然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之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古筝的艺术之美在于演奏家在演奏时不仅要扎实的表演能力,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化艺术修养。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其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复杂的。它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古筝艺术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它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使人们领略这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乐器所展现的艺术之美。
四、古筝艺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在当前古筝艺术的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古筝学习的盲目跟风
随着大家对精神文明的重视,古筝的学习在社会中迅速开展。一些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让孩子进行古筝学习。使得一些根本不爱好古筝的孩子在古筝学习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由于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根本找不到学习的方向,看不到希望,甚至有些古筝学习者一味的追求炫技,忽略了对古筝艺术审美内涵的体悟和理解,长此以往,势必会阻碍古筝审美意蕴的传承与创作风格的创新。
2.对古筝音乐意蕴理解不够
古筝不仅仅是一种演奏乐器,它还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件经过几千年沉淀与洗涤的文化珍品。学习古筝演奏,就不仅仅要学习它的演奏技艺,更要对它的文化底蕴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更要把握它的发展方向。现代人学习古筝演奏大部分以营利为目的,他们一味地把弹古筝作为自己谋生的职业,对古筝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以至于他们的演奏是缺乏灵魂的。
3.创作者和演奏者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古筝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因为有一代代古筝演奏家不断的积累创新,古筝艺术才有了现在的发展,其灿烂辉煌的成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但到了现代,由于人们对古筝的认识不足、接触不够以及西洋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的引入使得大家与古筝艺术渐行渐远。一些演奏家在进行古筝演奏时,一味地沿袭前人的演奏技艺与演奏风格,完全缺乏创新意识,在演奏中完全不能体现自己的演奏风格。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对古筝艺术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五、如何在创新中促进古筝艺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对古筝艺术进行创新,一般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理念创新
从哲学的角度看,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极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同样地,科学的理论对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要保证古筝艺术的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对待古筝艺术,只有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变化,在实际演奏中才能有所突破。
2.教学创新
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不竭的努力。古筝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代代古筝演奏者的杰出创作。因此,在特别注重新一代古筝演奏者和创作者的培养,只有培育出优秀的接班人,古筝艺术的火炬才能继续进行接力。在进行古筝教学创新时,对古筝教材的创新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古筝教材是古筝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者的指南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教材的选用对教学的影响意义重大。市面上的古筝教材丰富多样、种类繁多,但有价值的经典作品并不是很多,因而在进行古筝教材的编写时,编者应该要自我反思。如何才能编写出优秀的古筝教材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说来,应该做到:第一,在教材中融入古筝艺术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进行技法学习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第二,在内容编写时,要注重古筝弹唱技巧的安排,弥补以往教材在弹唱方面的缺失;第三,古筝教材要与新兴信息技术相融合,注入新兴科技养分的古筝艺术更具现代化气息、更能融入千家万户,更有助于其发扬光大。
结束语
古筝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都独放异彩。大力发展和普及古筝艺术对提高国人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欣赏古筝艺术时,要把握它的每一种不同的美。要注重古筝艺术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云芳.传统意蕴与现代气息的交汇——叶小纲古筝独奏曲〈林泉〉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3).
[2]陈窈.浅论当代古筝演奏的审美趋向[J].乐府新声,2012,(4).
[3]李利飒.王建民筝曲创作中调式音阶的创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4]张巍.二十世纪节奏的发展及其组合特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1(02).
[5]刘方.古筝独奏曲《幻想曲的创作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02).
作者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