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音色研究文献解读(下)
2014-08-29吴远华
吴远华
摘 要:音色是构成音乐音响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音乐表现性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音乐音色为研究视角,全面盘点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出音乐音色的概念范畴、构成与分类、风格与功能及作品中的音色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和分析,并给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目的在于为致力于音乐音色研究的学者们提供资料基础,进一步深化对音色的认识和研究。
关键词:音乐音色 风格特征 结构功能
四、音色的功能特性研究
所谓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顾名思义,音色的功能就是音色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肖鉴铮在《漫谈音色》一文中说:“如果有人在演奏音乐,我们单凭听觉就能区分出各种不同的乐器;如果有熟人在唱歌,我们也能辨别出究竟是谁的嗓音。这种区分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就是音色。”{1}他的这句话指明了音色的功能之一——认识功能。至少音色可以使人认识到发音体是什么,来自何处等。前文中提到的李吉提在其文《漫谈音色的表现与魅力》中从音色在中外音乐历史进程中地位的上升,作曲家对音色的不断追求,总结出音色无穷的表现力。王大昌在《论乐音的音色属性及其表现功能》{2}中也认为音乐具有表现功能,同时他还指出音色具有“深化音乐意境”的功能。而沁遥却说:“作曲家创作时要对音色进行选择、组合。而当音色参与乐音运动并协同其他音乐手段构成表现功能时,通过听者的联想、想像等心理过程,能唤起听者对音色主观判断后的共鸣,具有明显的审美价值。”{3}范颖《用创造性的音色来塑造音乐的整体形象》一文中指出音色具有塑造音乐形象的功能。欧景星在《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4}一文中就音色的表现功能、塑造音乐形象的功能、表达情感的功能等结合二胡这件乐器的演奏做出了深入的阐述。
此外,涉及到音色功能的文章还有:耿涛的《谈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5};谷毅的《音色的情感作用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体现》{6};郭进的《浅谈音色是情感表现的重要手段》{7};古全林的《论音色的表现力》{8};罗涛的《音乐作品的表现元素——音色》{9}等。
五、音色的风格特征研究
所谓风格,指事物系统化、稳定的感性特征。音色的风格指声音稳定的,系统化的感性特征。音色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个性特征:依据发音体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声乐的音色和器乐的音色。声乐又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和原生态等唱法类型,相应的就有美声的音色风格、民族的、通俗的和原生态的音色风格。而器乐就有诸如钢琴、二胡、笛子、小提琴等等五彩缤纷的音色风格。我们凭听觉感官就能直接的分辨出是某个音乐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或者是什么唱法演绎的。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一个特定的乐器风格或者是唱法风格。当今浩如烟海的研究文论都把研究的焦点放在某一件乐器上集中的探讨其个性风格。如:刘安良的《扬琴——如何获得理想音色》{10};吴军的《扬琴音色问题探微》{11};张志远的《论扬琴的音色与击弹方式》{12};等就是集中探讨扬琴那独特音色个性风格的最好例证。像这样分门别类的研究各种形态音色的成果统计如下:(1980——2010年)
从上表中成果的文本,我们很容易的总结出某一种乐器的音色个性风格特征,如长笛:高音区音色明亮、清晰;低音区音色暗淡、冷漠。大提琴:高音宽广、直率,略带闷胸声;低音柔和、温暖而浓厚等,各种形态的音色个性风格不再赘述。
2.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乌恩在《试谈音色风格及训练方法》{13}一文中指出“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一种特定的民族风格或特定的地域风格。”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音乐文化,有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特色。当听到《山丹山花开红艳艳》这支民歌时,有点常识的你肯定不会说他是内蒙民歌,更不会说他是意大利歌曲。还有[日]藤田由之著,张淑懿译的《管弦乐的音色是怎样形成的——不同地方的乐队特色》{14}也着重探讨了管弦乐音色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3.时代特征:指某一特定的音色能反映特殊的时代特征。武正文在《论钢琴演奏的音色风格——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15}一文中就着重研究了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色的时代性。你不可能会认为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是在巴洛克时期创作的。同理,当《黄河大合唱》在你耳边响起,你仍然不会把他的创作时代归为远古先秦时期。
六、音乐作品中的音色问题研究
有关音乐作品中音色研究的文章,改革开放以来公开发表的,我们收集到30余篇(包括博士、硕士论文),代表性的如樊祖荫的《论〈十番锣鼓〉中的节奏、音色序列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于1987年发表在《音乐研究》第4期中,成为80年代以来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此类文章。1988年《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第二期中刊载有德国卡尔·达尔豪斯的《勋伯格的管弦乐曲 OP.16 之 3‘音色旋律的概念》一文,由顾耀明翻译而来。文中对勋伯格管弦乐作品中的“音乐旋律”极其技法、美学追求等做了深入的剖析。此后,在各大音乐学院学报、各类刊物中陆续有这样的文章发表:向方的《能使你牢记一些乐器音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16};李诗原的《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横向音色切割》{17};吴春福的《论罗忠镕后期乐队作品中的音色转换》{18};以及姜小鹏的《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19};张旭儒的《潘德列茨基早期音乐作品中的“音色—音响”观念及其创作技法研究》{20}等大量的博士、硕士论文都向我们表明音色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通过对音乐音色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分析,其研究的视野宽广,成果丰硕。我们作如下几点总结:
1.关于音色概念的研究,众多的研究人员往往从声学、物理学的角度去研究音色的重要性。音色作为一种声音现象体现着发音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同时他又是一种音乐现象而具有审美的属性。因此,对于音色的认识从物理层面开始固然是很重要的。然而,古今中外的音乐历史实践早已证明仅仅认识音色的物理属性对于全面深入的理解音乐是相距胜远的。
2.相关音乐构成与分类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几乎都不约而同的从表演的视角给“音色”予以的观照。这固然重要,因为音乐是人为适应自身听觉的感性需要而创造的审美对象。音乐作品必须经过表演的环节才能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因此,在表演的环节追求音色的完美表现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知道音乐表演仅仅是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之一,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环节。所以,我认为从音乐创作及音乐欣赏的角度去对音色进行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音色功能特性的研究,不仅要主张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历史的产物。不论是中国、外国,远古还是近现代,音色都有其自身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当然,不能因为历史而研究历史,而更多的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音乐音色在历史中的演变历程的研究,现在想来应当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4.对于中国传统的古老的乐器如古琴、埙、箫等的音色的研究文论很少,西方乐器音色研究也相距甚远。作为研究者,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也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空间。
5.每一件乐器或者人声在某种特定的状态如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音色变化现象与规律,我想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综上所述,音色与音乐同时产生,他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受到诸如发音体性质、表演手段、表演方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注释:
{1}肖鉴铮.漫谈音色[J].音乐世界,1994(8).
{2}王大昌.论乐音的音色属性及其表现功能[J].中国音乐学,1999(4).
{3}沁遥. 浅谈音色的构成及其功用[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 (1) .
{4}欧景星. 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0 (1) .
{5}耿涛. 谈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 中国音乐, 2001,(2) .
{6}谷毅. 音色的情感作用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体现[J]. 电影创作,2002,(6) .
{7}郭进. 浅谈音色是情感表现的重要手段[J]. 歌海, 2005,(6) .
{8}古全林.论音色的表现力[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9}罗涛. 音乐作品的表现元素——音色[J].艺海,2009(11).
{10}刘安良.扬琴——如何获得理想音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1).
{11}吴军.扬琴音色问题探微[J].中国音乐,1994(2).
{12}张志远.论扬琴的音色与击弹方式[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3).
{13}乌恩.试谈音色风格及训练方法[J].内蒙古艺术,2000(1).
{14}【日】藤田由之,张淑懿译.管弦乐的音色是怎样形成的——不同地方的乐队特色[J].中国音乐,1988(4).
{15}伍正文 论钢琴演奏的音色风格——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4).
{16}向方.能使你牢记一些乐器音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J].乐器,1990(3).
{17}李诗原.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的横向音色切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1,2).
{18}吴春福.论罗忠镕后期乐队作品中的音色转换[J].音乐研究,2005(2).
{19}姜小鹏. 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 上海音乐学院,2004.
{20}张旭儒. 潘德列茨基早期音乐作品中的“音色—音响”观念及其创作技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2006.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