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常性心理倾向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4-08-29钟志兵万志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异性恋认知疗法性心理

★ 钟志兵 万志莉

(1.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2.南昌市精神病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2)

异常性心理即性心理障碍,一般主要指性偏好障碍,也包括性身份障碍和同性恋。既往研究表明,大学生男生中窥阴癖倾向(18.99%)、摩擦癖倾向(17.09%)的发生率居首,而女生以易性癖倾向(7.95%)、摩擦癖倾向(6.81%)居前,且具有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大学生群体[1,2]。本文采用行为疗法结合认知疗法对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异常性心理筛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筛查,筛查表包含七类常见的异常性心理问题[1],并结合性心理讲座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异常性心理知识的讲解,引导具有异常性心理倾向者前来心理咨询。凡经筛查表筛查出七类异常性心理倾向中其中任一种,且自愿接受心理干预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共收集35例符合上述条件的研究对象,其中同性恋倾向23例,恋物癖倾向6例,异装癖倾向3例,窥阴癖倾向3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9~23岁,平均21.46±2.46岁。

1.2 心理干预方法

1.2.1 厌恶行为疗法的干预

1.2.1.1 治疗方法 ①与干预对象共同确定“靶症状”,同性恋倾向的“靶症状”即干预对象对自己倾慕的同性最想做出的亲密、暧昧的行为,如牵手、拥抱、亲吻、性接触等;性偏好障碍则是各种类型相应异常性行为形式;②与干预对象共同确定厌恶刺激物,即干预对象最不愿见到的场景或事物,并制作成画板;③阳性强化,当干预对象出现正常性心理与行为时,给予干预对象肯定、赞扬,以及被亲朋好友接纳的阳性强化。

1.2.1.2 实施步骤 ①让干预对象在心理治疗室内安静舒适地躺在治疗椅子上,治疗师坐在其头部的侧后方;②治疗师引导干预对象想象出现“靶症状”行为;③当干预对象表情中洋溢出喜悦、幸福的情景时,呈现厌恶刺激物画板;④当干预对象表现出正常的性心理与行为时,实施阳性强化。⑤引导干预对象观摩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尤其是加强与异性交往的技巧训练,并尝试与异性尤其是跟自己欣赏、爱慕的异性交往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的阳性强化。

1.2.2 认知疗法的干预

1.2.2.1 治疗方法 ①纠正同性恋倾向者无法与异性交往和爱恋的预期或性偏好障碍者无法实施正常的性行为方式获得性兴奋与性满足的预期;②纠正认知歪曲,如同性恋者认为异性的性器官是丑陋、肮脏、不洁的,异性间的性行为是下流的流氓行为,跟异性结婚会带给自己痛苦、不幸等错误认知;

1.2.2.2 治疗措施 ①对干预对象开展健康的性心理知识教育,领会异性恋的意义与现实性;②与干预对象共同回顾产生厌恶异性或者爱恋上同性的生活事件,探究其认知上的歪曲信念,并进行原因剖析;③引导干预对象重新建立对异性恋和实施正常性行为方式达到性兴奋、性满足的正确认识,构建正确的性恋观、性行为观。

以上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每周1次,8次为一个疗程,重复2~3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判断

1.3.1 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等10个因子得分,因子得分越高反映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

1.3.2 疗效判断 采用临床四级疗效标准,即同性恋倾向完全消除,建立了异性恋,或者性偏好倾向完全消除,采用正常性行为获得性兴奋和性满足者为痊愈;放弃了同性恋倾向,对异性表现出好感与渴望交往,或者放弃性偏好倾向,对正常性行为表现出好感和渴望为显效;对同性恋倾向明显动摇,但对异性也缺乏好感,或者对性偏好倾向明显动摇,但对正常性行为仍感为难者为进步;仍然保持同性恋倾向,厌恶异性恋,或者仍然保持性偏好障碍倾向作为获得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方式者为无效。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干预对异常性心理倾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见表1。

表1 心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结果

注:*为干预2月后与干预前的比较,△为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2.2 心理干预对异常性心理倾向的治疗效果 见表2。

表2 心理干预前后异常性心理倾向学生临床四级疗效评估结果(例,%)

经心理干预6月后,同性恋倾向的有效率明显低于性偏好障碍(包括恋物癖、异

装癖、窥阴癖)倾向,两者比较差异显著(χ2=8.43,P<0.05)。

3 讨论

有关异常性心理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多为早期报道,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催眠疗法、劳教等[4-7],近十年来鲜有发展。对既往研究成果的再研究发现,现有对异常性心理者的心理干预研究尚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干预目标主要集中在异常性心理者的异常性行为上,较少关注该类群体的所面临的严重心理问题;二是心理干预的时机多选择已经形成并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性行为的个体,很少对尚处在异常性心理倾向阶段的个体尽早开展心理干预。本文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具有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大学生同时干预异常性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两个目标,结果显示,异常性心理倾向者治疗前后在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强迫等多个因子分减分明显(均P<0.01),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明显改善;对异常性心理倾向干预的临床效果通过临床四级疗效标准评估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达到78.14%,且表现出性偏好障碍倾向的治疗效果好于同性恋,差异显著(χ2=8.43,P<0.05),此结果与方明昭的观点一致[5],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对同性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对异常性心理倾向者进行心理干预需要同时干预异常性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两个目标,行为疗法结合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化解异常性心理倾向者的心理问题,对异常性心理倾向的矫正也有较好效果。

[1]钟志兵,彭清宁,万志莉等.大学生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分布特点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5:434-435.

[2]钟志兵,万志莉,彭清宁,等.江西省异常性心理倾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1:761.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第1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31-35.

[4]杨华渝.性变态的药物治疗[J].性学,1994,3(4):21-24.

[5]方明昭,李从培,孙玉国.厌恶合并内隐致敏法治疗16例性变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5):223-225.

[6]李曙亮.认知领悟疗法治疗恋童症[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 965-2 968.

[7]黄云,韩臣柏,王菊芬,等.40例性变态司法鉴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6):356-357.

猜你喜欢

异性恋认知疗法性心理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
我爱问编辑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