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黄连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2014-08-29廖宝源杨慧敏
★ 廖宝源 杨慧敏
(赣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江西 赣州 341000)
土黄连为毛茛科植物短萼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var 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胃肠湿热,脘腹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口舌生疮,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2]。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江西主产赣州、吉安、宜春、上饶、萍乡、景德镇等地,为江西省赣南及吉安地区民间常用药[2,3]。短萼黄连富含生物碱,药效显著,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具有广谱抗生素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蒸、泄泻痢疾等,且具有抗癌、抗放射及促进细胞代谢等作用[4,5]。土黄连药材收载于《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原标准只有简单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未对药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难以控制其药材及其成方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在土黄连原标准基础上,建立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盐酸小檗碱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为土黄连药材及其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VWD检测器、四元低压混合泵、柱温箱、自动进样器、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DM500摄影摄影显微镜(德国莱卡),USC302超声波清洗器(上海波龙电子设备有限公司),GZX-DH-40ⅹ45-BS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SX2-5-12 C0149箱式电阻炉(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梅特勒AB265-S型电子天平。
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3-200208),10批土黄连药材为2013年9月收购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营盘圩铜鼓村(暂定批号为THL-1-THL-10),经赣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刘志辉鉴定为毛茛科植物短萼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var 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的干燥根茎。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名称 本品民间习称“黄连”或“土黄连”,为与《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连”相区别,故将“土黄连”列为正名。
2.2 植物来源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褐色,着生众多须根,多为单枝或有分枝。叶均基生,叶片坚纸质,长3~11cm,3全裂,叶中尖裂片具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叶柄长5~18cm;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针形,羽状深裂;花小,萼片5,黄绿色,狭卵形,长约6.5cm,比花瓣长1/3~1/5;中央有蜜槽;蓇葖果有细柄[6]。生于山地阴凉处[3]。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2,3,7],江西主产赣州、吉安、宜春、上饶、萍乡、景德镇等地。
2.3 药材性状 本品多为单枝或有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1.5~4.5cm,直径0.3~0.5cm。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结节紧密排列呈连珠状,有须根及须根残基。上部残留黑色鳞叶,顶端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红黄色,偶见中空。气微,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成红黄色。
2.4 薄层色谱鉴别
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4.3 薄层色谱的展开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为展开剂,置用浓氨试液预饱和20min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
2.4.4 显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4.5 样品检识 按上述条件对10批土黄连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各斑点分离良好,显色清晰,且各批药材薄层鉴别结果一致性较好。见图1。
1~5、7~11.土黄连药材;6.盐酸小檗碱
2.5 检查
2.5.1 水分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8]。见表1。
2.5.2 总灰分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测定。见表1。
2.5.3 酸不溶性灰分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测定。见表1。
2.6 浸出物 用稀乙醇作溶剂,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见表1。
表1 土黄连测定结果
2.7 含量测定 土黄连主要含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含量为5.29%~8.52%[3,9,10]。因此本文采用HPLC法建立了土黄连药材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
2.7.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钻石)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检测波长:345nm;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柱温:35℃。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见图2。
1.盐酸小檗碱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100∶1)的混合溶液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106μg/mL)1.0,3.0,5.0,7.0,10.0mL,分别加甲醇稀释定容至10mL,摇匀,分别进样10μL,测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盐酸小檗碱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得Y=35.7752X-25.7295,r=0.9992。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在0.106~1.0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7.5 精密度试验 取本品细粉约0.1g,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精密吸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重复6次。结果盐酸小檗碱峰面积的RSD为0.0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7.6 重复性试验 取本品细粉6份,每份约0.1g,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精密吸取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盐酸小檗碱含量的RSD为1.4%,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7.7 稳定性试验 取本品细粉约0.1g,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分别于0,2,4,6,8,12,24h测定。结果盐酸小檗碱峰面积的RSD为0.3%,表明供试品在24h内稳定。
2.7.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本品细粉6份,每份约0.06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以甲醇-盐酸(100∶1)为溶剂,浓度为0.212mg/mL)25mL,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自“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起,依法制成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盐酸小檗碱含量及RSD,结果表明方法灵敏度高。见表2。
表2 加样回收率试验
2.7.9 药材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1g,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薄层色谱鉴别 实验考察了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5∶1.5∶3∶1.5∶0.5)、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6∶1.5∶3∶1.5∶0.3)等不同展开系统,结果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为展开剂时主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耐用性试验考察点样方式(点状和带状)、展开温度(4~30℃)、展开湿度(18%~65%)及预制薄层板和自制薄层板,结果带状点样,温度控制在20~30℃,湿度在47%以下时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且Rf值适中,薄层板对结果影响不大,表明该方法耐用性较好。
3.2 浸出物测定考察 实验分别采用热浸法和冷浸法,热浸法用水、稀乙醇、75%乙醇、乙醇做溶剂,冷浸法用水、乙醇做溶剂进行考察,结果稀乙醇作溶剂热浸的浸出率最高,故选取稀乙醇作溶剂热浸。
3.3 含量测定
3.3.1 波长选择 参考《中国药
典》中盐酸小檗碱的检测波长[8,12],确定检测波长为345nm。
3.3.2 流动相的选择 参考《中国药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为流动相,结果对照品峰形好,保留时间稳定,与其它组分分离较好。
3.3.3 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条件考察 实验考察了采用超声处理30min、超声处理1h、回流1h为提取方法,结果回流比超声提取率稍高,但考虑环保及简化操作,采用超声处理30min作为提取方法。
[1]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022.
[3]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94.
[4]Cheng J-R,Xiao P-G,Wang W-C.1965.A study of the ranunc?Laceous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 I.The botanic origin of the Chinese drug Huanglian.A cta Phar Sci,12(3):193-200.
[5]Lan J,Yang S-L,Zheng Y-Q,et al.2001.Advances in studies onCoptischinensis.Chin Trad Herb Drugs,32(12):1 139-1 141.
[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431.
[7]《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上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81.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医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5-286.
[9]匡艳辉,朱晶晶,王智民,等.黄连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8,8(15):1 121~1 125.
[10]田智勇,李振国.黄连的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704~706.
[11]茆菁华,刘学医.短萼黄连的生药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219~2220.
[12]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