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去氧胆酸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2014-08-29邓卓军王亚东申川

河北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

邓卓军 王亚东 申川

·论著·

熊去氧胆酸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邓卓军 王亚东 申川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脂肪性肝炎患者86例,在接受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多稀磷脂酰胆碱等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口服UDCA 治疗,总疗程8周,停药后随访4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TBil、γ-GT)、血脂(TC、TG)及肝脏B超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尤其以治疗组明显,总有效率达84.78%,高于对照组75.00%(P>0.05)。停药4周时各血清生化指标稳定,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2组反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UDCA可以提高脂肪性肝炎整体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脂肪性肝炎;熊去氧胆酸;治疗结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逐渐发生改变,肥胖、高脂饮食、大量饮酒等因素导致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目前国内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类型。然而由于缺乏针对脂肪性肝病特效治疗药物,部分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在调整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临床工作者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是目前临床治疗胆石症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一线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对缓解脂肪性肝炎临床症状、降脂、护肝均具有辅助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笔者在常规保肝基础上联合UDCA用于脂肪性肝炎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脂肪性肝炎确诊患者86例,研究对象均采取自愿原则,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入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标准[1,2],且满足血清ALT或AS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8~50岁,平均41.5岁;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0~50岁,平均42.0岁。2组在病程、年龄、性别比例、肝功能严重程度(ALT、AST、TBil、γ-GT)、血脂水平(TC、TG)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同等程度的基础治疗,包括控制热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以及适当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等,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血糖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常规予以多稀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UDCA(商品名:优思弗,德国Br.Falk公司)50 mg,3次/d,总疗程8周,停药后随访4周。

1.3 观察指标 动态观察、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临床症状、体征、用药不良反应等,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结束时患者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

1.4 疗效判断标准 (1)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ALT、AST、TBil、γ-GT均恢复正常或下降≥50%;血脂恢复正常或TC下降≥20%、TG下降≥30%;B超提示脂肪肝超声表现消失或程度下降2个级别。(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ALT、AST、TBil、γ-GT下降达25%~50%;血脂TC下降≥10%、TG下降≥20%;B超提示脂肪肝表现下降 1个级别。(3)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肝功能、血脂及超声表现无改善或未达上述标准。(4) 反弹:指停药随访期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再次超过正常值上限或达到/超过治疗前水平。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 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变化 例

2.2 2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治疗前2组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各指标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尤以治疗组显著(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期,治疗组TBil、γ-GT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除治疗组TBil、γ-GT外,其他血清指标停药后较治疗结束时均轻微升高,但整体水平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肝功能、血脂指标变化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2.3 B超影像学变化 治疗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80.00%,虽然以治疗组稍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治疗后总体疗效、反弹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有效率均达70%以上,尤以治疗组显著,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时2组反弹率比较以治疗组反弹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UDCA治疗脂肪性肝炎总体疗效、反弹率比较 例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脂肪性肝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肝内脂肪过度蓄积为病理特点的一类临床病理状态,脂肪性肝炎是介于单纯性脂肪肝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的中间阶段,不仅直接关系患者的最终转归,也是临床药物治疗的关键节点。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尚缺乏针对脂肪性肝炎治疗的特效药物。

可使部分轻症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但由于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且大多降脂、降糖药物本身存在诱发甚至加重肝损害风险,因此限制了其在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3]。UDCA是目前治疗胆石症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一线药物,已被证实除具有减轻胆盐毒性、促进胆酸代谢作用外,还有稳定肝细胞膜、降脂、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及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学活性。Santos等[4]开始观察UDC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血清ALT、AST、γ-GT水平较安慰剂组显著下降(P<0.05)。国内杨亦德等[5]观察UDCA治疗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现,UDCA兼有降脂、护肝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脏影像学表现。刘纯钢[6]应用UDCA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合并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证实,联合用药较单用辛伐他汀能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及恢复肝功能、血脂指标,是临床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安全有效的药物配伍。

本组临床数据表明,在运动、饮食控制等基础上结合常规保肝治疗脂肪性肝炎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尤其在此基础上再联合UDCA治疗对于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更为显著,且停药后病情稳定,为临床快速、有效改善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损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 167-170.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63-166.

3 Ikeqami T,Matsuzaki Y.Ursodeoxycholic acid: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novel clinical applications.Hepatol Res,2008,38: 123-131.

4 Santos VN,Lanzon VP,Szejnfeld J,et al.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study of the short-time treatment of obes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Res,2003,36:723-729.

5 杨亦德,侯伟.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药物与临床,2011,49: 85-86.

6 刘纯钢.熊去氧胆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11,20:621-623.

10.3969/j.issn.1002-7386.2014.22.039

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邓卓军),感染科(王亚东、申川)

R 575.1

A

1002-7386(2014)22-3456-02

2013-12-11)

猜你喜欢

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