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症状、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临床观察

2014-08-29安中华王锦鹏

河北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沙星头孢胆囊炎

安中华 王锦鹏

·论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症状、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临床观察

安中华 王锦鹏

目的研究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卧床休息、补液、解痉止痛等基础上采用静脉联合应用头孢美唑和加替沙星进行治疗。头孢美唑1~2 g/d,2次/d。加替沙星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十五味赛尔斗丸,3次/d,3丸/次,嚼碎或捣碎吞服,服药期间禁食蛋类和油腻食物,禁重体力劳动。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临床症状、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并显著缩短症状的维持时间,同时具有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功能。

胆囊炎,急性;十五味赛尔斗丸;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结果

急性胆囊炎发病临床多见,其发病原因多由于患者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1]。急性胆囊炎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发作时临床表现为胆绞痛、呕吐、黄疸、白细胞增多等。有的患者因存在胆囊结石,易诱发急性胆囊炎[2,3]。本研究采用十五味赛尔斗丸与头孢克肟、加替沙星联合治疗急性胆囊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石家庄市第八医院药剂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33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4]。其中男56例,女77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5±12)岁;体重44~77 kg,平均(57±12)kg;病程1~5 d,平均病程(3±2)d;合并脂肪肝43例,胆结石40例,发热34例,剧烈疼痛33例,轻度黄疸12例;B超检查患者均有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积液等表现。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奇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其中男26例,女44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4±13)岁;体重45~77 kg,平均(56±11)kg;病程1~5 d,平均病程(3±2)d;合并脂肪肝22例,胆结石18例,发热17例,剧烈疼痛17例,轻度黄疸6例。对照组63例,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6±11)岁;体重44~75 kg,平均(57±13)kg;病程1~4 d,平均病程(3±1)d;合并脂肪肝21例,胆结石22例,发热17例,剧烈疼痛16例,轻度黄疸6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病程、合并疾病和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①患者体质较差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②患病时间≥24 h。

1.2.2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低血压,且需要药物维持;②患者出现意识障碍;③存在化脓性、坏疽性胆管炎,或有穿孔、肿瘤存在;④存在较大结石,需手术取石者;⑤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或精神疾患者;⑥孕妇和哺乳女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常规卧床休息、禁食、腹胀者胃管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使用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药物;静脉联合应用头孢美唑和加替沙星。头孢美唑(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1~2 g/d,静脉滴注,2次/d。加替沙星(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 mg/次,2次/d,静脉滴注。疗程7 d。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十五味赛尔斗丸(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组方:印度獐牙菜、唐古特乌头、洪连、金腰草、石榴子、黑冰片、波棱瓜子等药物组成,经特殊炮制加工而成水丸),3次/d,3丸/次,嚼碎或捣碎吞服,服药期间禁食蛋类和油腻食物,禁重体力劳动。疗程7 d。

1.4 观察指标

1.4.1 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1.4.2 β-防御素2:采用北京艾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β-防御素2(HBD-2)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56℃加热10 h灭活,1 500 r/min离心去除沉渣,用10%的小牛血清或正常人血清(PBS缓冲液)将收集的血清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抽滤除菌,按一次使用的量分装小安瓿,封口,-20℃保存备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酶标仪在450 nm测定光密度值,根据样品的吸光值在坐标上找出对应的浓度。

1.4.3 前蛋白检测使用人前白蛋白检测试剂盒(绿源博德生物生产),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1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酶标仪在450 nm测定光密度值,根据样品的吸光值在坐标上找出对应的浓度。

2 结果

2.1 2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比较

2.2 2组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比较 ±s

3 讨论

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及饮食卫生不注意,容易使机体存在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造成胆囊的不正常收缩,使胆汁排出受阻,因此急性胆囊炎呈发病率逐渐上升趋势。急性胆囊炎发作主要是由于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有关,因此应从利胆、抗感染两方面进行治疗。

3.1 临床症状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发布的《急性弹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4]的抗菌治疗原则,对轻度急性胆囊炎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即可,首选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中度急性胆囊炎应静脉用药,首选二代头孢或氧头孢烯类药物[5,6]。本研究中采用头孢美唑、加替沙星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头孢美唑可以影响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加替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影响细菌的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均有抗革兰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十五味赛尔斗丸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同时具有利胆排石作用,有助于患者疼痛、发热缓解,减少恶心呕吐发生,并能有效减少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

3.2 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 β-防御素是一种阳离子抗菌肽,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表面和腺体中,形成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重要防线[7,8]。急性胆囊炎患者β-防御素水平明显降低,说明患者存在感染症状。前白蛋白不仅是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而且是一种非特异性宿主防御物质,在急性感染时,其水平显著降低[9,10]。本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后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急性胆囊炎在积极控制感染时,能够显著提升两种指标水平。治疗组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升高更加明显,说明十五味赛尔斗丸组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抗菌效果。

3.3 抗炎利胆作用 药理研究证明十五味赛尔斗丸具有解热镇痛、抑菌、消炎、消肿、利胆溶石、排石,提高肌体免疫功能[7,8]。主要成分为印度獐牙菜、金腰草、火硝、角茴香、洪连、唐古特乌头、石榴子、波棱瓜子、小檗皮、五灵脂、矮丛凤毛菊、黑冰片、川木香、诃子、金精石。印度獐牙菜具有清肝利胆,退诸热的功效。金腰草性寒、味苦,均有清热利胆、缓泻下的功效。唐古特乌头性味苦凉,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肝胆热病。波棱瓜子具有清肝利胆,健脾助运的功效。诃子具有抗菌作用。

总之,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并显著缩短症状的维持时间,同时具有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功能。

1 张静.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2 郏彩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83 例.黑龙江中医药,2003,15:36.

3 郑素梅,冯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13,31:85.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弹道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9-13.

5 张玉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221.

6 杨雪峰,张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260例.河北中医,2007,29:1105.

7 Margenthaler J,Schuerer D,Whinney R.Acutecholecystitis.Clin Evid,2005,14:536-542.

8 黄卫荣,邵纯,余斌.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御素2浓度的变化.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372-373.

9 孙剑钥.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CRP、PA及IL-6检测.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84-85.

10 姜庆波,堵敏霞.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334-335.

10.3969/j.issn.1002-7386.2014.22.028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医院药剂科(安中华);河北省沧县医院医务科(王锦鹏)

R 575.61

A

1002-7386(2014)22-3433-03

2014-05-13)

猜你喜欢

沙星头孢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响应面法优化TiO2光催化降解马波沙星的研究
非那沙星混悬滴耳液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