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战略研究刍议
2014-08-28高海洋
高海洋
(琼州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一、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问题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语言文字机构,出台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法规,采取了包括贯彻各民族语言平等和推广共同语政策、汉字简化、加强现代汉语规范化等诸多有力的举措,①参见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姚亚平《中国语言规划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使得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从国家语言安全视角关注语言战略和语言规划,则是最近10年来的事情。
2005年开始,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国家安全和语言战略问题,在他们的推动下,教育部于2007年决定在南京大学建立中国语言战略研究的专门机构——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著名社会语言学家徐大明教授担任该中心主任,同年以语言战略为主要议题的“中国语言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时任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出席,论坛期间就国家语言战略研究的主要议题、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其后,关于国家语言战略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徐大明、王建勤、李宇明、戴曼纯、赵世举等人陆续发表了30 多篇相关论文。该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话题。
(一)美国语言战略及其发展
国内语言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介绍美国语言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发展近况: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一些语言学专家指出“9·11”事件未能得到及时防范,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缺乏阿拉伯语言人才,使得大量情报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而导致了悲剧。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学习英语的背景下,美国人的外语能力引起美国国内专家的质疑,以美国国家外语中心主任兰伯特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吴伟克为代表的专家开始呼吁美国政府需要从国家安全的视角重视语言教育,需要鼓励美国年轻人学习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和长远战略的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并且把汉语、阿拉伯语、朝鲜语等视为关系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键语言”。由于“9·11”事件使得美国国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人们的不安全感逐日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国家安全视角审视国民外语能力的建议一经提出,马上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美国社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2年1月美国外语教育中心和美国国家安全教育项目办办公室在华盛顿联合召开了“语言与国家安全”的通报会,探讨国家安全与外语教育之间的关系;2005年,美国国防部发表了名为《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的白皮书以适应所谓国家外语和文化能力战略的迫切需要。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正式签发了“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①参见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 期。
(二)我国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的研究
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一直关注美国国家语言战略,2008年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要人员徐大明、王建勤、高海洋分别在南京和北京会见美国旗舰项目(Flagship Program)主要负责人之一吴伟克,就中美语言战略研究展开沟通和对话。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学者开始积极倡导筹划我国的语言战略,主要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主张制定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计划,倡导制定相关语言标准,培养高端外语人才②参见戴曼纯《国家语言能力、语言规划与国家安全》,载《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4 期。;主张建立基于国家安全考量的应急机制③参见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 期,培育和建设若干语言学高级智库④参见黄德宽《语言文字与国家文化安全》,载《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28日。;主张语言是国家的硬实力,发展中国语言在国际上的话语权⑤参见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 期。;主张废除全民范围内的外语教育,提倡学习区域语言⑥参见徐大明《母语平等政策的政治经济效益》,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第6 期。。上述专家多是语言规划学、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跟踪美国语言战略的发展,从各自学科角度出发,为我国语言战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使得我国语言战略研究一开始就居于较高的学科水平之上。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看到,现有的研究多是着重于介绍美国语言战略研究的状况,并试图在美国语言战略框架下构建中国的语言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依据我国语言国情的、统观全局的、基于数据支持的系统研究。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语言国情突出的不同点有二:一是我国境内语言复杂,但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人数极少;二是外语尤其是英语学习人数过多,但语言水平和学习效率低下。
当前的语言战略研究还不能适应国家大战略的需要。主要有三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将语言战略局限于“美国模式”的外语战略,复制美国模式,以外语战略代替国家语言战略;二是将语言战略局限于现有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文字工作的范围,缺乏面对新形势的前瞻性视角;三是缺乏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没有将语言战略有机地整合到国家大战略之中去。当前的“语言安全”研究也还没有抓住语言战略的实质,脱离国家发展的大战略,被动、消极、孤立地谈“语言安全”问题,没有认识到正确的语言战略的制定是语言文字工作对国家安全的最基本保障。高海洋2011年指出,基于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应该兼顾普通话与方言、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与外语、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传播等各个领域。⑦参见高海洋《多样化让语言更有活力》,载《光明日报》,2011年1月12日。
二、我国国家安全视角下语言文字领域亟需的改革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界定,国家安全分为十个领域的安全: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上述十个领域均有密切的关系。依据我国国家安全状况并结合语言国情,我们认为下述四个领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我国语言战略研究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建立统辖全国语言规划、语言教育的机构
我国现有的语言文字管理机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几经变迁,目前其职责是:拟定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语言文字标准,发布语言文字管理办法,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但实际上国家语委的现有职权不能涵盖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全部,比如外语教育、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工作等分别由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国家汉办、国家民委等机构负责。这种布局使得我国语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已有有识之士指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定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与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①参见黄德宽《语言文字与国家文化安全》,载《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28日。,呼吁扩大国家语委职权②参见鲁子问《美国外语政策的国家安全目标对我国的启示》,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 第3 期。。
目前需要整合上述机构的职能职责,建立起全面负责国家语言战略和语言规划、统筹母语教育、外语教育、民族语言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和华文教育的机构,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使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做到一盘棋、一张皮,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国家安全需要和长远利益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
(二)大力促进境内各民族间互相学习语言
我国历来重视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习惯,不仅不强迫他们学习汉文汉语,而且应帮助他们发展使用他们自己民族语言的文化教育”③参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建国后《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仅如此,我国还鼓励各民族直接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鼓励。”
我国宪法关于语言文字有两条规定:一是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二是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这两条规定非常正确,但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实施的时候,往往更加注重第一条,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学习关注更是不足。李宇明指出,当前全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已经能够使用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重心应该由“大力推广”转向“规范使用”④参见李宇明《和谐语言生活,减缓语言冲突》,载《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第1 期。。我们认为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转向相适应,应当大力提倡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的学习。提倡在民族地区加强民族语言的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熟练掌握当地民族语言,可以顺利和当地各类民众毫无障碍的交流,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第二,语言是认同的工具,会讲当地的民族语言,至少可以显示讲话人对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可以化解民族矛盾,实现民族融合;单方面提倡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是大汉族主义的体现。
民族地区丰富的语言环境,为语言习得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研究表明,脱离语言环境的成人,只有5%的人能够完全学会目的语。⑤参见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几乎所有受过教育的成人,大都有外语学习失败的经历,其原因就在于语言环境的匮乏。人类习得语言的潜能可能是无限的,但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之前能够习得语言的机会是有限的。鼓励民族地区民众习得当地社区语言,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可以极大地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考量,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我国的根本利益。我国目前存在着一些分裂势力,与这些分裂势力有着密切关系的语言包括维吾尔语、藏语、蒙古语、朝鲜语等,培养大批的精通上述民族语言的各类专业人士,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保障。
为了推动民族语言的学习,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教育和各类考试中,给予民族语言与外语同等的地位,譬如在新疆的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学生,在学校可以选择学习维吾尔语或其他当地民族语言,取代英语等外语的学习。
第二,建立和完善维吾尔语、藏语、蒙古语等语言文字的等级标准及教学大纲,完善考试推广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壮语、蒙古语的水平测试。2013年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与新疆财经大学联合研发出了维吾尔语水平测试大纲,但在实施过程中急需建立和完善政府、学术组织的协调机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张强指出,维吾尔语言水平考试的实施和推广将极大的促进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有利于新疆的长治久安。①参见中国教育网《维吾尔语水平等级与考试(WYSK)标准评审会举行》,2013年5月20日,http://www.edu.cn/kao_shi_xin_wen_11359/20130520/t20130520_945681.shtml
第三,做好民族语言的地位规划和声望规划。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说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很难通过行政、军事手段化解,而语言地位规划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②参见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同时,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声望,不同的语言声望影响人们语言习得的选择。需要通过学术研讨、文化创作、大众传媒多途径多方位的使人们认识到地方语言的魅力和文化价值,引导当地民众就近习得社区语言。
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来重视民族语言教育,通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培养出大批精通当地民族语言的人才,民族矛盾才有可能得到缓解,我国境内安全才能够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三)改革汉语国际推广的机制
汉语国际推广近年来声势浩大,十年间已建立起300 余所子学院和500 余所孔子课堂,其巨大成就早已有许嘉璐、纪宝成等著名学者做出过很多论述。但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彰显,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计划体制还是市场体制?
语言教育属于语言产业的一部分,理应采用市场手段推广。就像我们想学习英语,花钱去某培训学校读书或者购买网上课程,抑或请个家教学习,无论何种手段,教材、学费均需要学习者自己承担。而目前开展的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等项目,教材免费赠送,志愿者或者教师由财政出资外派到国外从事教学或者教辅工作。由于没有市场的检验,花费巨资编写的教材是否符合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的需求?每年数以数千计的经过一个月训练的志愿者能否适合国外的工作?开办的遍布五大洲的孔子学院何时能实现自负盈亏甚至盈利?当然,可能有学者认为这项伟大的工程需要长期的不断的持续的投入,其效益不能用金钱来估算。但可以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推广语言的成功例子,如歌德学院有100 多分支机构,法语联盟有1100 多所分支机构,没有一个机构免费赠送课程。相反,免费的课程由于缺乏对学习者特点和需求的了解,其质量更难以令人相信。
早在2010年,俞敏洪就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建议,让民间力量承办孔子学院,但这个极具先见之明的建议没有受到重视。民营机构举办孔子学院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是直面市场,能够促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及时更新;二是不会受到所在国无端的猜疑及不必要的反对。国家应尽快完成身份转变,由直接办孔子学院转换为技术和资本公司,为民营机构举办孔子学院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资助。
语言教育是语言产业的一部分,语言教育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需要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和盈利非营利无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汉语推广存在这致命的弊端: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绩效无法考核;无法持久发展。如果不能完成市场转型,这场声势浩大的汉语推广活动必然以闹剧收场。
其次,合法还是非法?
2013年美国突然单方面宣布,在美国的志愿者由于签证不符合美国法律规定,需要在年底之前全部撤离美国。虽然这次风波经过杰出的斡旋,美国收回了成命,但这个事件令人深思,我们的孔子学院在海外是否合法?外派去辛辛苦苦教学的志愿者身份是否合法?
目前300 多所孔子学院都附设于国外大学或者教育机构之内,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其成立的基础是孔子学院总部与对方大学的建设协议,志愿者是以访问的身份外派。这些都是孔子学院先天的不足,潜在的风险是,对方随时可以关闭孔子学院。2013年加拿大关闭了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孔子学院,最近芝加哥大学数百名教授签名,联合要求关闭该校的孔子学院。虽然《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携手办好孔子学院才是正道①参见《携手办好孔子学院才是正道》,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22日。,但既然需要“携手”,即使是正道,恐怕也需要两厢情愿。这些事件表明,没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孔子学院,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政治风险。
另外,外派志愿者2013年达3000 多人,这些年轻的志愿者满怀着报国的热情,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踏上遥不可知的国土。每个志愿者每年领取微博的薪水,他们是外派单位的雇员还是临时工?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2013年两位志愿者在泰国车祸身亡,家长就赔偿问题与外派单位存在严重分歧。如果这些处于汉语国际推广前沿的志愿者的最基本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这一浩大的工程前景堪忧。
历时上看,从汉朝开始外国人大规模学习汉语的热潮持续了两千年,在亚洲东部形成了迄今仍然存在的汉文化圈,从汉唐到明清,从未有过到国外免费办学以推广语言文化的创举;共时角度来看,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也都在全球得以成功推广,亦无赠送教材无偿外派教师的先例。孔子学院改革,势在必行。
(四)压缩外语教育规模 提高外语教育效率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语教学,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学习人数超过2 亿②参见鲁子问《美国外语政策的国家安全目标对我国的启示》,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 第3 期。,但外语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效率低下。一个中国学生,城市中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农村从中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外语学习时间长达10年到20年,大多数人并不能使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③参见黄德宽《语言文字与国家文化安全》,载《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28日。。有学者认为学英语使中国的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④参见项仙娥、李楠楠、蒋隽等《“学英语使中国教育遭毁灭性打击”》,载《信息时报》,2013年3月13日,A07 版。,原本该使用汉语的很多场合,被英语侵占⑤参见李宇明《我国的语言生活问题》,载《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 期。。同时英语学习多属于低水平学习,缺少精通英语语言文化及地域文化的专家。
二是语种单一。我国外语教育以英语为主,一些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的语言学习者稀少,如阿拉伯语、印地语。外语教育开设的语种和规模应首先根据我国国家安全需要全盘规划,全民学英语的局面应该尽快终止。
三是强制性学习为主,学习者缺乏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对于国内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学习外语都是迫于上学、升学、晋升职称等需要不得已而为之,研究表明外语习得要想获得成功,需要有内部动机和融合性动机,外在动机或者工具型的动机不利于长期的语言学习。⑥参见高海洋《第二语言习得态度动机研究》,载《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针对上述外语教育的弊端,我们认为外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把外语教育从必修课程改为选修课程,把强制性外语教育改变为兴趣型教育,加强语言潜能测试研究以发现具有非凡外语天赋的学习者,给他们创造外语学习的机会;不必苛求对外语既无兴趣亦无天赋的学习者,使他们有权利免于效率低下的外语学习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扩大外语种类,可以借助网络等手段,开设和我国国家安全关系密切的多种外语,供社会公众学习;第三,加强外语精英教育,在著名外语院校开设更多的外语专业,供零起点的学习者学习,经验证明,经过四年外语专业本科教育,零起点的学习者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同时开设更多语言种类的翻译硕士甚至翻译博士课程。
三、我国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的长期规划
国家安全中的语言战略研究是一重大命题,如上所说,语言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每一个方面。因而我们需要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的国家语言战略。
(一)国民语言习得战略规划
语言习得规划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理想的语言政策对个人来说,可以依据自己的语言天赋、学习兴趣和语言环境等因素决定学习还是不学习第二语言。对于语言规划机构来说,总体上应倡导母语、境内语言、周边及热点语言、其他语言的次序,这既符合我国国家语言安全的需要,又符合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孔子说,之所先后,几近道矣。我们把这种语言习得规划顺序用多层嵌套图表示,如图1。
第一个层面母语,母语是国内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母语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国家应鼓励各民族首先学习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包括方言),母语学习有利于保持我国语言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文化的长远持续发展;
第二个层面公民在熟练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可以依据生活工作需要,学习包括通用语在内的其他国内民族语言,尤其鼓励汉族民众学习根据本地区的语言条件,学习本地区的其他民族的语言;学习境内其他民族的语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对于打击分裂势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境内其他民族的语言由于存在大量的语言环境,学习效率和效果会比学习没有语言环境的外语提高很多,徐大明把这一类语言称作“社区语言”①参见徐大明《母语平等政策的政治经济效益》,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 期。,社区语言的概念拓展了我们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念;
第三个层面学习周边国家的语言及热点地区的语言,这类语言大概可以对应美国所谓的“关键语言”,大量民众掌握了周边国家的语言及热点地区的语言之后,一方面可以为睦邻友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及时了解周边国家的动态,在类似印尼排华、越南反华游行,甚至局部冲突事件发生之前,了解更多的讯息,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个层面是其他语言,国家语言文字管理机构可以依据国家的长远需求,储备其他语言人才,利用政策、就业等多种手段宏观调控各语言学习的人数。
图1 国民语言习得顺序
(二)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支持系统
2014年国家语委设立了“基于国家安全的中国语言战略研究”重大课题,这是首次把国家安全和语言战略研究结合起来,是我国语言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前所述,目前学界对于语言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认识基本局限模仿美国模式,以外语战略取代语言战略,而忽视了我国语言极其丰富复杂的语言国情,对于国家安全的需要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语言战略及语言学的支撑。
国家安全视角的语言战略支持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以服务于国家安全为导向。社会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和语言交际冲突无所不在,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语言战略研究应主要着眼于和国家安全十一个方面关系密切的语言战略研究,集中研究国内外传统安全领域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语言问题。
第二,以社会语言问题为基础。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语言战略研究应以关系国家安全的社会语言问题为研究的基础。王铁琨指出,语言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发生变化,不时形成一些热点,不同的语言热点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①参见王铁琨《中国语言生活报告2005·后记》,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基于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研究应对社会语言热点问题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跟踪,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急措施。例如最近10年来持续不断的“撑粤语”事件既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缺乏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一事件在未来几年仍会持续发酵,可能导致更多始料未及的社会问题。
第三,以语言战略研究为手段。语言战略作为一个新型学科,其学科内容、研究方法尚处于形成当中,但语言战略研究首先应服务于国家安全,着重于解决各种社会语言问题。语言战略演技应该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罗马帝国曾经极尽辉煌,导致最终分裂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境内拉丁语和罗马语两种语言的对峙②参见骆新强《罗马帝国分裂的语言因素探析》,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 期。;近年来,比利时法语区与荷兰语区之间的矛盾已经导致政权4 次发生更迭,专家认为最近发生的分歧与危机愈演愈烈,很可能使得比利时分裂成讲荷兰语的弗拉芒区和讲法语的瓦隆区③参见中国网《媒体称比利时两大语言区争端可能导致国家分裂》,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 -04/23/content_19892533.htm. 本文于2013年6月28日查阅参考。。
基于国家安全的中国语言战略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建议的模型主要由三个动态语料库组成:
第一,语言使用动态语料库,该语料库实时监控境内外关系国家安全的各主要语言,尤其是热点事件相关语言的使用人数、语言能力。该语料库一方面可以为解决突发事件提供足够的语言人才和语言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语言习得规划的依据。
第二,语言态度动态数据库,实时监控关系国家安全的各主要语言本族讲话人对本族语及通用语的态度变化,包括对语言的态度,对母语及通用语讲话人的态度以及对语言学习的态度④参见高海洋《第二语言习得态度动机研究》,载《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该数据库通过对语言使用态度变化的监测可以推断某言语社团安定状况,预测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几率。例如2013年由澳门语言学会程祥徽和黄翊两位教授发起的两岸四地繁简字使用状况及使用态度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两岸文字统一具有很好的民众基础①参见高海洋《两岸四地汉字繁简体使用状况及使用态度对比分析》,载黄翊主编《繁简并用,相映成辉》,中华书局,2014年版。。
第三,语言特征动态数据库。语言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区别于其他人②参见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中国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高海洋《北京话高频词使用状况分析》,载《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年第1 期。。语言特征动态数据库将建立起关键地区关键人物的语言特征资料库,并结合说话人的背景文化,及时分析出关系我国国家安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