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联合儿童感热清丸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120例疗效观察
2014-08-28王立艳
王立艳
(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儿科,河北 玉田 064199)
药浴联合儿童感热清丸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120例疗效观察
王立艳
(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儿科,河北 玉田 064199)
呼吸道感染;婴儿;浴疗学;中药疗法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阶段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提高,婴幼儿抵抗力相对降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患儿年龄小,用药局限,治疗相对棘手。2013-05—2013-10,笔者应用药浴联合儿童感热清丸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120例,并与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治疗1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240例均为我院新生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男73例,女47例;年龄1个月~1岁,平均(7±2)个月。对照组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1个月~1岁,平均(7.5±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发热、轻咳、喷嚏、鼻塞、流鼻涕,脉浮。中医证型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2.2 排除标准 均拍X线摄片除外支气管炎及肺炎。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均予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8170),用法:年龄1~3个月,每次1/4袋,每日3次口服;年龄3~6个月,每次1/3袋,每日3次口服;年龄6~12个月,每次1/2袋,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予药浴联合儿童感热清丸治疗。药浴治疗,不同证型的药浴方为:①风寒束表证:荆芥10g,防风6g,紫苏10g,淡豆豉10g,葱白10g,生姜6g,藿香10g,半夏10g;②风热犯表证:金银花10g,连翘10g,淡豆豉6g,薄荷5g,荆芥4g(有痰者加桔梗10g、甘草10g);③暑湿伤表证:金银花10g,连翘10g,鲜荷叶6g,鲜卢根4g,香薷10g,厚朴6g,扁豆4g。方法:调整室内湿度为55%左右,室内温度32~34℃。将中药浸泡30min后,加水3000mL煮沸后文火熬40min,去渣取液,将药渣用纱布包好泡于药浴液中,加适量温水混匀,使温度适中(35~36℃)。均采用婴幼儿游泳的方法将其泡于药液中,均带颈圈防误吸。浸泡约30min,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减,每日1次。药浴时应有家长监护。药物治疗:儿童感热清丸(亚宝药业大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43),用量:年龄1~3个月,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年龄3~6个月,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年龄6~12个月,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2]。
1.3.3 疗程 2组均7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3]治疗期间注意听诊肺部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4]。显效:3d内症状明显减轻,无鼻塞,偶流清涕,无发热。有效:3~5d症状好转。无效:5~7d症状无好转。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外感风寒,寒入肌肤腠理,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出现上感症状,其治疗应因势利导。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对药物吸收较强,药浴时全身毛孔及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使药物吸收充分。风寒束表证中药浴方以疏风散寒、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等药物为主[5];风热犯表证中药浴方以辛凉解表、清宣肺气功能、清热解毒、清宣解表等药物为主;暑湿伤表证中药浴方以清暑化湿、发汗解表等药物为主[6]。儿童感热清丸为纯中药制剂,方中人工牛黄、羚羊角清热镇静,解毒消肿,人工麝香芳香开窍,消肿止痛,共为君药;牛胆、黄连清热泻火解毒,共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丁香温中降逆,百草霜清热消积,共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7]。诸药合用,共奏清心泻火、开窍宁神之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浴对婴幼儿上感的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药浴联合儿童感热清丸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以中医学说为主导,疗效优于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儿童感热清丸口服方便,在婴幼儿游泳盛行的今天,选择婴幼儿喜欢且乐于接受的的方式为治疗手段,中药浴是最佳选择。本法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可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降低住院率,方便安全,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3-67.
[2] 李志坚,陈赞钢.儿童感热清丸在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562-4563.
[3]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3.
[4]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9.
[5] 张葆青,刁娟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318-2321.
[6]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9-62.
[7] 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7-424.
(本文编辑:李珊珊)
王立艳(1982—),女,主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研究方向:新生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R725.176.053.1
A
1002-2619(2014)10-1476-02
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