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主席转身
2014-08-28黄滢
黄滢
近日,自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省政法委书记朱明国不再担任省委副书记职务之后,全国31位省(区、市)政协主席已经全部“退出”省级常委班子。这意味着,作为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职能的政协组织,今后将会更加独立地发挥自己的监督和议事职能。
实际上,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我国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相关政治改革已在悄然进行。党的十八大在阐述政治改革和政治民主建设时,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认为要搞好“协商民主”,首先是把政协这个平台做好。
这也符合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方向。
31地政协主席全是专职
今年年初,各地换届产生了31位省级政协主席,其中8人由省(区、市)委常委担任。
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在年初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主席后,卸任自治区党委常委职务。4月,何立峰、夏德仁、吉林先后卸任天津市委、辽宁省委、北京市委常委职务。5月,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不再担任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7月,徐敬业和张昌平分别卸任重庆市委常委和福建省委常委。11月,朱明国不再担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常委职务,至此,全国所有省级政协主席均已不再担任省(区、市)委常委职务。
在政协历史上,除了20世纪80年代邓颖超作为全国政协主席没有担任政治局常委外,还未出现不是常委的政协主席。但在地方上,政协主席进入常委班子却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
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中要求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数量。全国绝大多数省级党委均建立了“一正两副”,即一名书记、两名副书记的领导班子架构。在这个领导班子架构中,两名副书记一般是一名分管行政工作(省、市),而另外一名副书记为分管党务的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具体是什么,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省可根据自己情况酌情安排。
从2009年起,海南、安徽等多个省区市开始有专职副书记担任政协主席,例如现任山西省政协主席薛延忠在2009年至2010年任职山西省委专职副书记,同时担任政协主席。党的十八大之后,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省级政协主席纷纷让出党委副书记或常委头衔,成了专职主席。
执政和参政议政不能混淆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认为,政协“从来就不在权力机构的架构之中”。省级政协主席“退常”,反映出的是一种“回归”,“回归政党政治的本质”。 在张希贤看来,政协的历史沿革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9月到1954年9月。在建国初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新中国的各项重大事务,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赋予其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人民政协被明确定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助政府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以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以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等。
1966年6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人民政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损失。文革10年间,基本处于“零政协阶段”。
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是第四个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拨乱反正”,重新探索党的执政方式和各种领导体制到底怎么确立合适。那时候,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是不是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进不进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进不进政治局常委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模式和定论。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此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这五大班子才开始逐步完善、正规化。
党的十四大至今是第五个阶段。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199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得到修订,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外增加了参政议政的职能。中国的协商性政治机制趋于制度化,其机构和功能逐步得到完善。
“执政和参政议政本来就不是一个地位,这种交叉是不合理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重在加强监督权,让政协独立地走好政党监督的道路,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建言献策的职能。”张希贤说。
未来政协主席有更大空间
环球人物杂志: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俗称“四大班子”,其领导人通常被称为国家或地方领导人。很多人认为省政协主席“退常”,会丧失“实权”,意味着政治地位下降。您怎么看?
张希贤:“退常”之后,政协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地位下降了,但是在政党政治的地位往往要上升。党委常委兼政协主席,很容易把党的意见强加到政协上面,不便于民主政治的开展。“退常”,让政协学会独立行使权力,更好地实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是民主政治的进步。
环球人物杂志:地市和国家层级的政协主席是否会逐步退常?
张希贤:地市一级政协主席进常委的很少。省委常委兼任政协主席主要是在“效仿中央”,看到全国政协主席是政治局常委,很有权力,也很有作用,省里为了使执政方式更加完善,就去模仿。但这种做法忽略了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的区别。比如,中央政治局常委虽然兼任政协主席,但该常委负责的工作面非常宽,包括统战、民族、宗教,等等,但省内兼任政协主席的党委常委往往只负责党务工作;在世界各国政党交往方面,省里也不具备这种地位和力量。中央层面还是不分为好。
环球人物杂志:政协主席曾一度被认为是仕途上的终点站,改革之后这一情况是否会有变化?
张希贤:以前我们用人的策略是,把壮年人才先紧着政府和党委用,这两个地方都干不动了,再到政协去。一个人的政治能量已经用完了,再到政协只能养老,这就形成一种政党政治的悲哀。我们以后就是不想让党委退下来的人再去政协“养老”,让年富力强的人肩负起这个重任。这次调整可能会有干部心里不舒服,那就看你转型转得出来,还是转不出来了。
环球人物杂志:要怎么转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张希贤:做提案、搞调研,在决策时帮忙,在干部管理上提意见、监督,政协的功能好好发挥,是可以做出学问来的,以前政协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但现在整个国民素质和中国民主政治的环境进步很大,中央发展政党政治的决心也很坚决。有能力的人在政协主席的位子上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你认为没戏了,瞎糊弄,谁也不会提拔你。提拔干部最终还是要讲才华、讲政绩、讲政德的。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