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准确阐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014-08-27征汉文
征汉文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前提
邓小平于1992年初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将这一理论概括其中。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进行的总结和概括,是又一次更为系统、更为准确因而也是更加成熟的总结和概括(因为在此之前也曾总结过)。这次报告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九个方面,并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列为“第三条”的第一句话:“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定位是对邓小平本人真实意志的正确反映。邓小平审阅过党的十四大报告第四稿,在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四大报告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定位,是得到了邓小平本人的同意和肯定的,因而也是邓小平本人观点的正确体现。有关资料表明:其一,党的十四大报告是在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以后开始讨论撰写的;其二,党的十四大报告十易其稿;其三,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第四稿报请邓小平审阅,邓小平在对报告充分肯定的同时还提出了修改意见。[1]因此,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讲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已经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是完全能够成立的,并因此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加上“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这个限定词,正是对邓小平本人意思正确反映的具体体现。
遵循以“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为前提
解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才能清晰地
说明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
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明确定位可以被看成是对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以后出现于理论界的某种错误倾向的一种正确引导。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以后,理论界对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当时形成了一种倾向:对社会主义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理论的怀疑与否定。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并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设置明确的前提,但在仅仅8个月以后的党的十四大报告却设置了“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这个前提。它说明什么?它说明理论界出现的怀疑甚至否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的观点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和邓小平的注意,因而也就出现了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对邓小平这一理论给予明确定位的情况,意在引导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然而,理论界一些观点仍然把本来都属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内容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同样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其他理论割裂开来。
按党的十四大报告精神,有三点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被概括于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下。党的十四大所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点是:“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只是其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诸内容之一个方面。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只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四个方面内容之一。
2.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相并列是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所作的不当分解
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置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并列且分别做出解释。理论界在这方面的观点,在“党校教材”[1]和“高校教材”[2]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现对其分别摘录如下:
——党校教材中的相关观点: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1]89
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1~94
——高校教材中的相关观点: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2]117
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22~129
这类观点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独立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外,并且是在不受限制地、无条件地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endprint
3.在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时,“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这个前提不能丢
以“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为前提解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才能正确说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虽然也有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总结,但基本上是零散的,也从来没有上升到“本质”的理论高度。邓小平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并且是第一次从“本质”的高度做出的回答。所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以“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为前提解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才能正确地将它与“资本主义根本任务”相区别。就社会的发展来说,虽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社会主义有比资本主义更能解放、更能发展的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更有资本主义所没有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特质。这就是在“根本任务问题上”的社会主义本质与资本主义本质的根本区别所在。
丢掉“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这个前提,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贡献方面的论述,几乎没有论及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与资本主义本质相区别的内容,这就是一些理论研究不彻底的一种具体表现。
遵循以“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为前提
解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才能正确地
说明它与以往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
按劳分配这一理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邓小平以前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系的研究涉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这两个问题。
以“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为前提解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才能正确说明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这一理论的辩证关系。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确实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新贡献,但它根本不是像主流观点说的那样:首次将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这种主流观点的出发点是对的: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此前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相比较。他们比较的结果是不对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发展了以前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正确的,以前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不正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可以取代以前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等等。如果说,自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到党的十四大报告发表,理论上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时没有能敏锐地把握其特殊性还情有可原,那么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形成结论以后继续原来的研究思路,那就不可理解了。以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取代“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问题上”的社会主义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的理论,直接导致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这一理论的对立与冲突,甚至直接导致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这一理论正确性的根本否定。在解读邓小平所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时认识到它有具体前提,就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以后,“社会主义本质”已经成为简称,它的全称应当具体化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将它具体化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本质”只不过是一个简称,而这一点是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中没有涉及的。具体地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理论,而社会主义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的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理论。由于没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一基本前提,因而就没有正确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殊性。与此相对应的是,以往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按劳分配的理论也是只具有仅与制度相联系的特殊性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因而它们就会具有不同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开始讲社会主义本质时,仅仅指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仅仅就社会制度而言。现在再讲“社会主义本质”时,所涉及的已经不只是“基本制度”,还涉及“根本任务”。所以,在讲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时,对它的具体所指,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呢还是指社会的根本任务?一定要讲具体,以免将不同事物本质的表述相混淆。
区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不同的事物,承认“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具有不同的内容,可以避免发生将具体问题一般化的错误。以前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是公有制的理论,没有明确指出它是仅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而言,这是其不足之处。但是,以前在讲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时具有唯一性,没有可比较对象,所以情有可原。现在讲社会主义本质时,有了此前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这个可比较对象。通过比较,我们在讲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时,必须加上具体条件。以前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具体条件是“基本制度”,它的完整的表述应当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是公有制;现在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具体条件是“根本任务”,它的完整的表述,就像党的十四大报告所表述的那样,应当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前解读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与以前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样不讲具体条件,所以也就犯下了与以前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样将具体问题一般化的错误。
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研究,应当回到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阐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应当回到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问题上阐释社会主义本质是公有制的理论,方可正本清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既涉及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仅涉及生产关系(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而不涉及生产力。它们所揭示的是不同事物的本质,它们都是正确的,因而它们也是能够共存的。endprint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研究,回到党的十四大报告基础上再前行,还是有现实的理论基础的。在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方面,当前观点中是存在着绝对真理的内容的。党校教材说,“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特征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揭示出来的”[1]91;高校教材说,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2]120。可见,无论是党校教材,还是高校教材,都在强调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是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前提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在这里,已经自觉不自觉地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以往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辩证统一关系。而这些又是多么正确的观点啊!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如果能够自觉地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前行,那么,存在于当前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中的错误被纠正就会指日可待!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的区别,坚定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正确性的信念,
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
研究,对于推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现在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问题,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则是实现这些“自信”的重要的理论准备。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其不同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殊本质,但又有内在联系的相关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将它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有内容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所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是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具体化,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的具体化。以这样的思想为指导,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问题,研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问题等,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参考文献:
[1]苏星,龚育之,杨春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彭安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