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认识

2014-08-27

物理之友 2014年1期
关键词:自学课程标准物理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实施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问题是表观上学生的活动增加了而效果不好,教师对学生探究的指导流于形式,知识目标达成率不高.为了克服中小学存在的无政府主义现象,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教育领导部门下达了一系列指令,课时不能增加,课余不能加班.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办?“高效课堂教学”应运而生.一些典型的高效教学模式如:“预习、展示、反馈”课堂,“五步导学”课堂(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先学后教”课堂等.在一些学校的经验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措施1:在课外挖潜力

提前自学和高效利用课外练习,每一节课前都布置了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完成预习报告,以达到目标先行、自学知识的要求.

措施2: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前学生自习的基础上,课堂中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活动步步递进,步步达标;交流讨论,共同达标;教师解疑,提升达标;反馈练习,完全达标.

措施3:统一规范

统一教案和学案,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课堂活动,统一课堂练习,统一课后练习.通常高效课堂实施的“导学案”教学有六个阶段或环节:学习目标、基础学习、合作交流、析疑解难、达标检测和课外学习.

由于采取上述种种措施,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也解决了一些对“课标”片面理解带来的“矫枉过正”现象.课堂中显现出教学有序性提高,学生表达活动增加,师生对答流畅,学生知识概念的字面理解较好,习题训练较扎实.

笔者看过一些高效课堂的经验文章,听过一些运用“导学案“的物理课,觉得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因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2 对高效物理课堂特征的认识

在物理学中,效率的概念是很明确的,机械效率、能量利用效率都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但在课堂教学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影响课堂效率的三个要素:时间、投入、效果.就时间而言,一节课45(或40)分钟,但学生在课外过多投入的时间应当不应当考虑?现实中的一些高效课堂,都把自学和练习作为重要环节,学生要利用课外时间,把教材读一遍,明确学习目标,完成预习的题目,准备课堂上的展示,还要完成课后的练习,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甚至超过一节课的时间.如果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做为一种高效课堂推广模式,每门学科都照此执行,学生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健康.另外,就效果而言,学生的自学主要是阅读,汇报主要是复述,过程被肢解为许多短问答的题目(如填充题),交流检测评价也是做题目,知识的目标被反复、细腻地落实在课堂中,而探究的过程和深层次的思考不得不被压缩,在课堂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只考虑短期和浅层次的,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课堂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许多矛盾,做实验花的时间和精力要多,联系实际会使学习知识的量减少,讨论难免浪费时间等等.这要求教师做出抉择,抉择的出发点应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长远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我们思考高效课堂的根本出发点.现实的课堂教学以应试为出发点,原本二年的初中物理课,一年半学完,至少半年复习,反复做大量的习题,课时比规定的还要多.相当多的学生在这种操练中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能说是高效吗?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是物理学科的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应用,因此必须反映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是知识获得过程的本质特征,其中渗透了许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因此高效的物理课堂必须体现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本质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特征,领悟自然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探究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强调理论对自然现象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还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检验;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与技术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的关系.从过程的意义来看,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究,是不断地追求真理和修正错误,是不断地创新.学习科学,如果只是学习科学的结论,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体验,那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一般来说,自学阅读不能替代探究实验的过程,即使是先自学阅读再进行探究实验,也可能使探究成为假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主体是学生,因此高效物理课堂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高效的学习活动一定不是形式上的,学生必须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必须有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要挖掘深层次教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例如,是否需要课前自学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内容以陈述性为主,可以通过自学阅读理解相关知识.但在中学物理中,多数知识要求有建构的过程,特别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事前阅读使学生提前知道结论,学生的真实想法被淹没,激不起思维冲突,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受到影响.我们主张实施“先行者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建构概念做准备.“先行者策略”希望学生在学习前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以致不盲目地探究,但并不需要机械地在上课开始时就列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有的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新问题的提出而逐渐明确的.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努力创造条件、设置情境,让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出来,形成认知冲突,在师生与生生互动中认知交锋,并以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为指导,达成教学的目标.

3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不能通过规定某一种模式就能使物理课堂成为高效课堂,例如,我们不可能让每节物理课都“先学后教”,也不可能让每节物理课都按“六个环节”来执行,否则就会使课堂教学僵化.笔者不赞成在某一地区推广某一种模式.根据现实的课堂教学情况,笔者提出如下的建议:

(1)明确课程标准要求,减轻课堂负担

不少教师反映物理的课时十分紧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太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目标要求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片面追求“有效性”的影响下,知识教学要面面俱到;即使是一个了解要求的知识点,也要让学生应对各种变化的试题;有的知识教学要求一步到位.因此表面上看,一节课没有浪费一点时间,但浅层次、重复的训练占了很多时间,而深层次的活动难以展开.要减轻课堂负担,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初中物态变化一章中的汽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什么是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不仅要进行观察和实验,还要进行习题训练.这样一来,课堂负荷当然很重.实际上,课程标准对物态变化的内容要求是“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的结构如图1所示,重点是通过两个活动观察蒸发现象和沸腾现象,概括它们的主要特点.蒸发现象对学生并不陌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小学科学已经学习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但对蒸发需要吸热缺少足够证据支持,是学习的难点.为此教材提供了活动2.2观察蒸发现象.其中步骤1是一个体验性的活动,步骤2再用温度测量来提供证据支持.沸腾是教学重点,沸腾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又是重中之重,做好实验是关键.蒸发与沸腾的比较可以放在作业中进行,也可以在一章学习后作为反思与评价的问题.如果理解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堂教学的负担就不会过重了,从而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有了足够的空间.

图1

(2)以思维为核心,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非“以人为本”.改革课堂教学后,学生的活动多了,看起来很活跃,师生的对话非常流畅,但不意味着有效,其关键是学生的思维质量不高.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体必须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观察和思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在探究中,暴露出自己的前概念,主动收集事实证据,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展开思维争辩和自我评价,同时与同学交流、争辩、分析论证.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活动,没有思维的探究是没有灵魂的探究.将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贯穿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可有效实现知识的建构,而且提高了探究能力.现实课堂中反映出如下问题:①问题常常是老师提出的,通过自学,问题的答案学生早已知道,因此学生开始时的思维冲突是不强烈的.②在学生做出猜想或设计实验时,鉴于老师对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担心,急迫地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猜想和“正确”的方案,因此压抑了课堂中的思维冲突.③在老师让学生得出结论时,学生往往是一字不差地背出教材中的结论,或是以填充的形式写出关键词,很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结论.④在课堂小结中,多以选择题和填充题进行训练,多让学生陈述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很少让学生回顾知识是怎样得来的.这些或多或少地降低了学生思维的质量,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

(3)将科学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般来说,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不同的长处,在过程感受和

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待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所需要的多重智能(特别是非逻辑的思维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但不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间接获得知识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应当针对具体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将探究的方式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们不能从形式上来区分物理课堂高效与低效,而应当关注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高效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应当是教学协同的关系,真正意义的有效教学应该是促进教与学,使得“教学相长”.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实施不同的方式,例如,对于学生已经了解或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激发他们自学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梳理—概括—表述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益;对于有些知识内容,虽然学生已经了解、熟悉,但需要形成结构化或从中提炼科学方法,这就需要“以教带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建构特征明显的内容,教师应当与学生协同开展探究活动,倡导大胆质疑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关注预设的指导,更要关注课堂生成的有价值的事件,使教得生动,学得活泼.希望有更多高效物理课堂涌现,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炳昇.继承与创新—初中物理新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8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自学课程标准物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