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的比较分析

2014-08-27刘凤玉李志平吴群红郝艳华韩晓楠

医学与社会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精品课程

刘凤玉 李志平 吴群红 郝艳华 韩晓楠 房 鑫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1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和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群,自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四个教育层次的完整体系[1-3]。 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将原来划归为医学门类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调整到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目录之下。学科初建至今,广大学科建设者积极参与初级卫生保健评价、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区域卫生规划、重大疾病防治、健康促进、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等工作,不仅在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国家医改方案和一些重大卫生决策中起到了咨询和参谋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和居民健康需求的提高,时代赋予了学科及学科建设者更多的挑战和使命。虽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大院校间的学科发展并不平衡。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两方面的现状,为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卫生部于1981-1985年期间,按大区先后在全国共创建了7个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分别设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科部)、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部)、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西安医学院(现西安医科大学)。根据学科创建时间和院校性质,选择其中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均为985、211院校)为比较对象;又因我国高校改革后部分医学院校并入到综合性大学,所以选择了虽不是211、985院校但学科建立时间较早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代表独立的医科类院校和学科建立较早而且经历院校合并的山东大学(为211、985院校)代表综合性大学,共选取以上6所大学进行学科比较。

1.2 研究内容

本文进行学科比较分析的指标主要包括两部分:教学和科学研究。采用的指标参考了中国教育部颁发的高等院校第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的部分指标,具有较强的权威和公信力,且比较指标所包含的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能较好体现出学科目前发展现状。

1.3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为各院校的官方网站及其他政府相关官方网站(时间均截止到2013年10月30日)。①教学类指标数据来源。精品课程:检索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选取本科教程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同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仅记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来源: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十二五”供预防专业和管理专业使用的本学科相关教材。②科研类指标数据来源。科研项目5项指标:分别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官方网站,其余指标来源均为院校官方网站的介绍。申请代码:G0308卫生管理与政策;批准年度:2010年至2013年。论文: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学科分类为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文献来源所选核心期刊为2012年中文核心期刊与2012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所选5本核心期刊分别为医学与社会、医学与哲学、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公共卫生,同时排除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类目下作者机构来源为研究院校附属医院的文章。本次分析只收集了中文期刊,并未收录SCI、SSCI的文章。

本文通过以上来源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本次研究数据主要通过网络获取,受官方网站数据更新、研究院校网站提供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的影响,所收集的数据以及由此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 结果

2.1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总体发展情况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成立后经过多年不懈努力,20世纪80年代,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设立国内第一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硕士点;20世纪90年代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设立硕士点。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于1993年率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余院校经过发展陆续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通过对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3年各高等院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专业目录查询结果进行统计,我国目前共有65所院校开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硕士点,61所院校开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博士点。其中,65所开设硕士点的院校中,无医学部综合类院校14所,开设医学部综合类院校21所,医科类院校20所,中医类院校6所,军医类院校4所;19所开设博士点院校中,综合类院校(开设医学部)10所,医科类院校7所,中医类院校1所,军医类院校1所,见图1。

图1 学科硕、博点院校分布情况

65所开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硕士点的院校中,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1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共29所,中部地区10省(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共18所,西部地区9省(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8所。61所开设博士点院校中,东部地区12所,中部地区5所,西部地区2所,见图2。

图2 学科硕、博点地区分布情况

综合以上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博点分布情况,从院校类型来看,硕、博点主要集中在开设医学部的综合类院校及医学类院校,综合类院校(无医学部)仅开设有硕士点,且只占全部硕士点的21.5%,这部分院校主要为学科调整后的新增院校,是学科发展的新兴力量。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硕、博点较多,中西部地区齐平。

2.2 教学指标比较结果

教学指标的比较主要采用3类指标,包括重点学科(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省级)、主编“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除教材外,其余2类指标均来源于相关官网介绍。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具体情况见表1。

从教学指标来看,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重点学科、精品课程、主编教材等方面发展较为突出。其中,复旦大学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卫生经济学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主编“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6本。哈尔滨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社会医学和卫生法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医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主编“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7本。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社会医学为省级精品课程,主编“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8本。

从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评估指标比较看,哈尔滨医科大学取得的成绩较为突出。

表1 重点学科、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情况

2.3 科研情况进展

2.3.1 科研项目。科研项目主要比较分析了5项指标,包括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面上、青年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见表2。

表2 科研项目具体情况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立项数量看,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明显优于四川大学。从科研指标总体上看,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处于领先地位,且3所院校均为最早开始学科建设的院校,除早期为学科发展起到了开拓和引领的作用外,现仍然有较强的科研活力。见图3。

图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的分布情况(批准时间:2010年至2013年)

2.3.2 科研成果。科研获奖是对科研成果学术价值的一种权威认定,也是评价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科研获奖比较主要选择3类指标: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其中中华医学奖(卫生管理奖项)2010年和2011年获奖院校详见表3,2012年奖项虽已评完但目前网上仍无准确院校信息。

本文研究院校中复旦大学曾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此外,尚无其他院校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2010-2012)如表3所示。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余研究院校官方网站均无准确详实科研获奖信息。

表3 科研获奖情况(2010年至2012年)

2.3.3 科研论文。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撰写必要的科学文献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的汇报和总结。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科研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4]。论文数量是衡量科学研究产出的指标之一,虽然论文数量并不绝对代表学术水平,但却是科研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学科的核心期刊是指发表该学科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相对较高,在本学科领域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期刊。因此,核心期刊总体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是作为科研评价的依据之一[4]。本次研究中选择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作为比较分析的标准,可代表本学科目前学术研究领域的主要方面。在本次研究中华中科技大学论文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比较院校,其次是山东大学,剩余4所院校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论文发表数量较好于其他院校。见表4。

3 讨论

从学科创立至今30多年的实践中,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经历了创立、成长和发展3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但毋庸置疑,学科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各高校在教学、科研两方面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伴随着学科目录的调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表4 核心期刊中论文发表情况

3.1 学科发展不平衡

总体来看东中部地区院校发展好于西部院校,老牌院校仍表现出较强的科研实力。这种区域与院校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出院校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如东中部院校教育资源投入充足,学科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与所在院校对学科的重视程度、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团队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学校发展之间表现出的不平衡,反映出人们对学科认识的差异性,也反映出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差异。在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以牺牲一般来保重点的趋势,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教育和学科发展上的不良循环[5]。

3.2 教学实力不均衡

在教学方面,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比较院校中发展较为突出的院校。其他院校教学方面虽各有发展,但与这三所院校仍存在差距。加强教学是巩固学科地位的重要措施,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做好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学科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储备[6]。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需要加以完善。来自医科类院校的师资,其知识结构是以医学为主,缺乏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背景,对宏观政策、行政管理等相关知识掌握有限;相反,来自综合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科的师资,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医学院和综合院校的师资队伍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都面临知识结构的缺陷。因此,本学科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交叉学科知识的培训,同时,促进交叉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深度合作[7]。学科发展在关注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不能偏废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应注重对教学团队的培养,广泛传播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3.3 关注科研发展,重视社会应用转化

学科建设应关注学科的科研产出及成果转化。在科研方面,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为比较院校中发展较为突出的院校。通过科研立项、获奖情况、论文发表数量等方面观察,这3所院校在学科发展上仍保持着较强的活力,发展比较全面;其他院校发展虽有所突破但仍存在着一些差距。加强学科的科研能力,积极申报和立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与传播是学科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本研究发现,在科研立项的数量上学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产出有影响的科研奖励和社会转化还有待提高。因此学科的发展一方面要关注确立长远而稳定的科研方向,聚焦具有学科特色的领域[8];另一方面要注重将科研成果更多地转化为社会应用,提升学科服务社会的价值,这是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9-10]。

学科发展除了考虑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外,还需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内部环境。加强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团队精神打造、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和学科梯队的集体努力等,这些都是学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李鲁,郭岩.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梁万年,饶克勤,常文虎.卫生事业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郭岩,陈育德.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张晓艳.从发文统计看高校纺织科研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9(17):77-79.

[5]顾杏元,龚幼龙.社会医学学会发展史简介[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8, 25(3):129-130.

[6]龚幼龙.社会医学学科建设的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 65-66.

[7]王虎峰,李颖.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百年发展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1):114-121.

[8]张荣华,宗乾进,袁勤俭,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研究热点领域与趋势[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208-210.

[9]陈任,胡志,马丽娟.关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9):888-891.

[10]刘向莉,方鹏骞.卫生改革背景下医院管理学创新教学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8):835-838.

猜你喜欢

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精品课程
我国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缅怀我国著名社会医学家
——梁浩材教授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我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的比较分析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卫生事业绩效
少数民族地方医学院校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必要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