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分析
2014-08-27王渝娟
王渝娟
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分析
王渝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重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病例, 回顾性归纳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结果 60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后顺利转运到医院治疗。结论 院前急救最大程度抢救患者的生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应重视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
院前急救;急性脑血管意外;预后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 既往认为此类患者不宜搬动, 以就地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对早期就诊和超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的重要意义认识, 以及CT、MRI等影响检查设备的普及, 120急救措施的完善, 现普遍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现场急救处理, 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医院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现将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120急救处理的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2009年1月~2013年1月经院前120急救后转送医院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 其中男38例,女22例, 年龄在35~85岁之间, 平均年龄54岁, 既往高血压病史36例, 冠心病病史8例, 风湿性心脏病史2例, 糖尿病病史9例, 既往脑出血2例, 脑梗死4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呕吐及偏瘫, 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二便失禁。
1.3 院前临床诊断 院前诊断主要依靠主诉、病史及体检。
1.4 方法 本组院前急救多在发病现场, 患者家中及卫生院, 院前急救均按常规给予保证呼吸道通畅, 开放静脉通路,降颅压, 控制血压及血糖, 对症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治疗。
2 结果
60例患者均安全转运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3 讨论
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和转运, 体会如下。①完善的院前急救组织, 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必须有畅通的通讯设备, 装备完善的急救车辆, 技术过硬的专业医护人员和驾驶员;②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a.将患者头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 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瞳孔大小, 对昏迷患者可放置口咽通气管, 防止舌后坠和预防舌咬伤, 对呼吸不平稳的患者, 进行气管插管, 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对昏迷患者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b.给予开放静脉通路, 脱水, 降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防止脑疝形成;c.中性治疗, 鉴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院前急救不能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意外, 故给予中性治疗, 包括脱水降颅压, 保持血压稳定, 暂不用止血和抗凝溶栓药物,待送医院行CT、MRI检查后明确诊断, 再进行相应治疗;d.控制血糖:由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应激损害了丘脑-垂体-靶腺轴的结构及功能, 应激性使高血糖素大量释放, 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快速用血糖测试仪测试血糖, 若血糖升高明显,可适当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不但可以降低血糖, 而且能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细胞内乳酸中毒,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很少出现低血糖, 如出现低血糖给予葡萄糖液, 纠正低血糖。③搬运途中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静脉通路畅通, 途中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应立即进行心脏复苏, 并注意车速平稳, 避免剧烈振动和颠簸, 尽量保护患者被安全转运至医院。
由于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多发生于家中或公共场所,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往往失去生存的机会。因此早诊断、早治疗, 特别是加强院前急救的实施, 使患者安全转运至院内,是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病死率, 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1] 阮海林, 杨春阳, 丁爱国, 等.6646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疾病谱研究.中国全科杂志, 2005, 8(20):1689-1691.
[2] 李召晨, 杜瑞艳, 张文会, 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就诊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24):3368-3369.
[3] 王红军.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2):177.
2013-12-12]
6661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