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组兼顾下的读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五下第二组课文为例浅谈读写融合的有效策略

2014-08-27浙江贺蕾

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整组课文融合

浙江贺蕾

单元整组兼顾下的读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五下第二组课文为例浅谈读写融合的有效策略

浙江贺蕾

结合五下第二组课文的教学实践,从“紧扣目标,单元整组兼顾,建立读写融合目标体系”、“关注文体,凸显语用,提升课内练笔效度”、“拓展延伸,探究检测,提高课外练笔实效”等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呈现“单元整组兼顾下的读写融合的有效策略”,有利于实现轻负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单元整组兼顾 读写融合 有效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如能做到读写融合,读中悟写、学写、练写,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定能起到深化阅读、训练表达、锻炼书写等多重功效,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如何科学、有效、合理地进行读写融合呢?

对策一:紧扣目标,单元整组兼顾,建立读写融合目标体系

现以人教版五下第二组课文为例进行阐述:

首先,基于学情,紧扣学段整体目标。就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自主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地增强,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课标》对这一学段的整体目标要求为:重视提高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重视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尝试探究性阅读;重视阅读能力的提升(推想词句的意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重视不同类型文体的阅读,提高课外阅读量;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这为我们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读写融合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其次,细读教材,明确单元整体要求。五下第二组教材的单元教学要求为: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真实感受的方式,丰富语言积累,交流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整组课文反映了古代、近代、当代孩子的童年生活的一个个侧面。

再次,整体兼顾,建立单元整组读写融合目标。基于以上学段整体目标与单元整体要求,再整体兼顾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制定单元整组的读写融合总目标以及在这一“单元整组”读写融合总目标下单篇课文的读写融合核心目标,集成读写融合目标体系。如五下第二组读写融合目标体系:

单元整组读写融合的总目标课 文《古诗词三首》感受童年的美好,学习不同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单篇课文读写融合的核心目标想象画面体会童趣,积累表达情感的古诗词。感受童年的美好,学习描写人物的神情、语言等表达情感的方法。感受童年的自由快乐,学习用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童年的发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文单元整组读写融合的总目标感受童年的美好,学习不同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儿童诗两首》语文园地·习作单篇课文读写融合的核心目标想象画面体会童趣,学习用精炼的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试着运用本组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上述整组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读写融合核心目标都统一在整组读写融合总目标之下,整体兼顾,同时每篇课文的课内外练笔又为单元习作做好了铺垫,“瞻前顾后”,独立而不脱节,相互联系,互相补充,融为一体。

对策二:关注文体,凸显语用,提升课内练笔效度

切准了每篇课文读写融合的核心目标,那该如何具体设计课内练笔呢?

清代实学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因此“轻负高效”就应该提高课堂作业的效率,一节课上尽可能保证10-15分钟的课堂练笔时间,最大化地利用文本的语言特色,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策略如下:

(一)关注文体意识,突破课文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多种体裁的文章: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科普说明文等等。每一种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样,在练笔设计上也应该关注文体意识,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例如:五下第二组教材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和《儿童诗两首》,前一课收纳了三首古诗词,后一课收纳了两首现代诗。

课文核心读写融合目标《古诗词三首》想象画面体会童趣,积累表达情感的古诗词。《儿童诗两首》想象画面体会童趣,学习用精炼的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课内练笔设计以《牧童》为例:1.读诗想象:“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猜牧童遥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2.背诵积累古诗词。3.想象这首诗的情境,把它改写成现代文。以《我想》为例:1.读前三个小节,仿照诗的写法,续写一个小节。2.交流互动点评,学生自己总结诗歌的特点:想象丰富,结构基本相同,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美。3.根据诗歌的特点修改自己写的一个小节。

在对这两篇课文的课内练笔设计上,教师关注了诗歌这个文体的特点: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让学生读诗,想象扩写,想象仿写,形象地展示了诗歌语用教学的魅力。同时,虽是同一文体的教学,因为古今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内练笔时,也各有不同。古诗通过改写成现代文来体会它运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的写法。而现代诗歌则通过改写、点评来学习诗歌语言精炼、押韵等文体知识。两篇课文的课内练笔设计上都紧扣了本篇的读写融合核心目标,又突破了文本的重难点,同时也体现了同一文体教学的梯度。

(二)创设语境,迁移运用语言

贾志敏老师提出语言学习的三部曲为:“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离开语境理解语言文字肯定是不确切的,我们指导学生领会学习方法,关键还是帮助学生尝试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迁移运用。因此有效课内练笔的设计,应是能够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

1.入情入境,仿写句式

句是构成段的最基本单位。文本中有许多精美片段用了特殊句式,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笔设计。

如《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读写融合核心目标是:感受童年的自由快乐,学习用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紧扣这一目标,可设计如下课内练笔: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仿写:( )愿意( )就( ),( )愿意( )就( )。

2.你喜欢这样的园子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第一题的仿句练笔,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地徜徉在了文本诗意浪漫的文字之中。在文本语境中,对作者诗话的语言进行了迁移模仿,提高了学生语言积累运用的能力,也让学生对这样的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园子充满了向往之情。第二题的设计正是对第一题的延续和深化,让学生把内心的感受一吐为快,把语言表达与课文理解合二为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内练笔的效度。

2.想象情境,扩写词语

抓住文章中高度概括或是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解词绘境,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既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语言。

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读写融合的核心目标是:感受童年的美好,学习描写人物的神情、语言等表达情感的方法。紧扣这一目标,可设计如下课内练笔: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齿,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好一个“看呆”了,读读这个词,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可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写神情,动作等。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练笔用描摹情境,丰厚词语内涵的方式,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表达,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的笔下,一个天真、幼稚的林海音一下子跃然纸上。这样的练笔设计培养了学生理解、想象、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3.拓展语境,主题式仿写

有些课文的词句可以进行主题式的模仿写作,即让学生紧扣同一主题,在新的语境中学习模仿,迁移运用作者的表达方式。

如《童年的发现》一课读写融合的核心目标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这课中的“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句子含义深刻一语双关,作者借用大科学家的事例来进行自我安慰,写得幽默风趣。紧扣本篇的读写融合核心目标,关注文本特点,可设计如下课内练笔:

“当被轰出教室时”,作者是怎样进行自我安慰的?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沮丧、失意、落寞的时候。学习作者的写法,创设一个情境,写写你的“自我安慰”。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项练笔中学生不仅对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学习模仿,还侧面地给予了学生应对挫折、困难时的自我心理的调解方法,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耐挫力。这样的练笔真正落实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

对策三:拓展延伸,探究检测,提高课外练笔实效

(一)搜集资料,开阔眼界,激发阅读体会

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课堂上的一篇篇课文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学会从一篇课文的一点知识出发,通过各种手段去收集、了解、发现更多的信息资料,那么语文学习才真正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如:《童年的发现》中对于“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一句的理解,可以布置课外练笔:请同学们搜集一些世界上有重大发明或发现的大科学家曾经遭受过迫害的事例,并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写写自己的小发明或小发现的过程。这样的课外练笔,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加深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体会,同时也给予了学生自由抒发与作者同类经历的机会。

(二)拓展课外阅读,畅谈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

学完整组课文可推荐“童年主题”的群文阅读:马克·吐温的《童年》,冯骥才的《捅马蜂窝》,高尔基的《童年》等,让学生在享受童年乐趣的同时,享受阅读。在群文阅读之后,请学生写写读后的收获,可以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行推荐阅读,可以比较不同的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也可以写写自己的童年往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练笔形式,进行丰富多样的课外练笔。这样的练笔过程,让阅读和写作互渗互透,相得益彰。

(三)自主评价,提高欣赏探究能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那么课外练笔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给予学生的欣赏评价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完五下第二组课文后,教师紧扣整组读写融合的总目标,布置了六人小组集体完成一份“有关童年主题”手抄报的作业,要求六人合作完成,自主商量选择完成的内容:可以设计报头,可以摘抄自己的佳作,可以写写读后感等。作业完成后在班级中进行张贴,并要求完成评价反馈表,推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手抄报作业评价反馈表:

这一课外练笔的设计让学生学习评价、欣赏,并且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从“紧扣目标,单元整组兼顾,建立读写融和目标体系”、“关注文体,凸显语用,提升课内练笔效度”、“拓展延伸,探究检测,提高课外练笔实效”等三个方面加强研究,真正从“生本”出发,定能实现读写双赢。

[1]于治生.优化作业设计 减轻课业负担.天津教育报.2013年11月2 2日

[2]孙丽君.优化作业设计,让语文教学开花结果——关于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中学语文.2011年0 9期

[3]林明超.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作文成功之路.2013年12期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整组课文融合
基于单元整组 用好习作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背课文的小偷
《融合》
背课文
青海某陆军预备役步兵旅严密组织整组工作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