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开启作文天地的金钥匙
2014-08-27内蒙古郑丽萍
内蒙古 郑丽萍
观察
——开启作文天地的金钥匙
内蒙古 郑丽萍
在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一项中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说明观察能力是习作最重要的基础实不为过。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强调了观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有关的观察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小学生习作入门的指导,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借助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特征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看清事物具体属性和总体属性。观察力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观察力为学生从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它好比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学生智慧之锁,使之与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而且,观察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对观察对象会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这种主动探究的过程,能够使所获得的信息更容易作为长期记忆进行保存,这无疑也是学生积累起来的一笔财富。
一、工欲善其事 先必利其器
事物的表象以感性形态存在,具有可见、可闻、可触的直观性特点。人们通过感官便可占有事物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感觉反映的仅仅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也就是只有综合不同感官感觉才能形成知觉。在观察过程中要积极开动所有感官,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效应,让众多表象进入大脑,形成完整的印象,为文章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什么是观察?观察是一种练习,是对我们每个观察的人的五种感官的训练,即对眼、耳、鼻、舌、手的训练。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看的意思,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打两个形象的比喻说吧,观察就好像了解万物的“窗口”,观察又好比拍摄照片的“镜头”。要想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光靠视觉──眼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五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一齐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味道,而且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中年段的习作大多基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没有好的观察习惯,就等于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从不曾有规律地编排,所以,学生写的作文就出现记忆零散的现象。因此,让学生进入习作天地的大门之前,就要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运用自身的“五员大将”——眼、耳、口、鼻、手,来帮助自己感知事物的本质现象。“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只有握住观察这把金钥匙,才能更顺利地开启习作天地的大门。为 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上还有这么多的“秘密武器”,我设计了一节开放式的活动课,在一个华丽的小盒子里,装了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要求学生在不敲开蛋壳的 前提下,能用什么方法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通过学生的各种试验,利用了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进行观察,并且让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想得到的方式来观察这两只鸡蛋。
观察结果如下:
观察学生1号学生2号学生观察方式摸:两个鸡蛋感觉很滑,很凉。看:蛋壳的颜色,1号鸡蛋深些,2号鸡蛋浅些观察结果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3号学生4号学生5号学生6号学生7号学生听:轻轻敲击蛋壳两个鸡蛋的声音都很实。闻:两个鸡蛋闻起来都没有什么味道摇:2号鸡蛋能晃动,1号鸡蛋晃不起来。转:1号鸡蛋转得飞快,2号鸡蛋转几下就不动了。掂:两个鸡蛋的重量都差不多。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
学生是活跃的,而且敢于进行尝试,在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揭开谜底,千方百计进行探索,探索的过程,让他们不由自主地用上各种观察的方式,所以,不是学生不懂得如何观察,而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观察指导,以及良好的观察习惯。明明手握利器,却不懂得好好利用,教师不管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只要能提供一切机会 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会,就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的功能。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步骤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要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生活,教师的指导就没有着落。要把知识落到实处,应该有计划地积极开展课内课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元素。中年段的学生要学会留心周围的事物,也就是说,他们的意识应逐渐从关注自我,转换到关注周围。在关注范围扩大的同时,对本身已经存在事物的发现,会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达。所以,开发这方面的观察资源,实在是提供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观察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查看、了解。写作的观察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观看”,它需要观察者仔细专注地察看对象的特征,并且对这些特征做出分析、评判、选择、记忆,使之成为自己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正如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所说:“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棵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棵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和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为了让观察与写作更好地结合,我在双休日安排学生帮助父母洗碗,并把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其实,这些家务,中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承担,或者也有很多的学生已经在做这样一件事。但是,平时是为了做家务而洗碗,这次是为了写作而洗碗,要求不一样,那么学生在对待洗碗的态度上也是不一样。在洗碗的过程中,他们关注的程度要比以往都集中,对每一个步骤的进行也比以往更清晰。这种主动投入,正是观察的本质体现。有个学生为了把涮碗的动作写仔细,在写草稿时,边写,边拿着纸巾和一个碗在模拟涮碗。所以她能写下“我把碗放在滴有洗洁精的洗碗盘里,左手大拇指抓住碗边,其余四个手指扣住碗底,右手拿起洗碗布,沿着碗边开始转动。妈妈说,饭碗的边比较难洗,我就多转几圈,这时候,左手还要配合好,碗才能转起来。”如果不是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观察,这些细节又怎能如此清楚呢?我曾布置学生写《我的妈妈》,很多学生不会作细致客观的观察,只会写“我的妈妈很慈祥”、“我的妈妈很勤劳”、“我的妈妈很关心我”之类空洞的句子,到底如何慈祥,如何勤劳,怎样关心我,写不出来。相反,同样写《我的妈妈》,有个学生则善于用心观察,从日常生活的细致处观察妈妈。他发现——“妈妈吃饭很奇怪:我喜欢吃肉,妈妈‘喜欢’吃菜;我专挑少骨多肉的鱼腩肉吃,妈妈专挑多骨的鱼头鱼尾吃;我吃菜专挑最嫩的芯部吃,妈妈专挑较老的吃……”他带着疑问继续进行分析思考,终于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了将好吃的留给其他人吃,并非饮食喜好与众不同。这个学生就因为善于用心捕捉“妈妈吃饭”这一虽不显眼却平凡见伟大的生活小节,将妈妈写活了。我以这个浅显例子启导学生,使学生更理解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这样分析之后,让学生再观察,然后写《我的妈妈》,要观察生活中的妈妈,写生活中的妈妈。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平常的一些细节写了下来,令一些看到自己孩子习作的家长感动不已。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观察就不能有所限定,不同的事物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即便是同一个事物,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们正是要鼓励学生在观察时学会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正因为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才会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此而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收获,这样才可以使他们的习作逐渐丰满起来。也不会因为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观察点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多引导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整理好观察的顺序,才不至于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作者的观察方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通过各个时期的观察取得素材,从春、夏、秋、冬来描述小兴安岭不同的情景及其与在那里安居的动物之间的那份密不可分的感情。如《爬山虎的脚》,处处体现了作者对爬山虎长时间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观察,才发现爬山虎的叶——“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才发现爬山虎的脚——“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扒住墙……”“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将不为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描写得形象具体。又如《观潮》,作者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变化,又观察了观潮人群的情 绪反应,把江潮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睹其景,如闻其声。今年的春天来得较早,校园里的一些榕树急不可耐地换下了保留了一冬的黄金衣,一时间,在十来株榕树上就有了几个季节的变化,有的还在慢悠悠地卸妆,有的用力一抖把黄金衣全脱下,有的已经披上新一季的绿装了,这种难得的景象正是观察的好时机。我把学生领到校园里,给他们布置任务,在校园里隐藏着一个季节上的秘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学生们抬头看着身边的榕树,马上心领神会,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单独行动,都来到榕树底下细细观察。学生围绕着这些 不同季节装束的榕树,在观察中找寻榕树的变化,把不同表象综合一起,一篇一篇描写校园榕树的美文就从他们的笔尖下流淌出来。对中年段的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门槛不易太高,应按照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按部就班地开展。在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步骤、方法、原则和注意点以后,还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人人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在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得以提高。观察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 在观察中活跃起来,就像钥匙常会锃亮发光。小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细心地观察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事态的发展,通过多看、多思、多记,获取习作材 料,丰富写作内容。日积月累,心中有“粮”,上课不慌,习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内蒙古宁城县大城子总校梁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