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2014-08-27秦晓红
秦晓红
摘 要: 语文课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学校安排了大量学习语文的时间,有一支学历合格、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听、说、读、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语文课堂缺失琅琅读书声,课堂上读的环节越来越少,教师要鼓励学生选好朗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书声琅琅 朗读教学
一
我们上学时的那个年代,没有网络,课外书少,每天早晨到校,一群孩子挤在一起,背着书包,站在教室的墙角下,就开始了大声的集体朗读。只要有一个学生开个头,其他学生就会齐声背诵某一篇课文,声音一个比一个高,神情一个比一个专注,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玩耍。小学课文很短,常常是把学过的所有课文朗诵一两遍,直到老师开了教室门才进教室。如果还没到上课时间,在教室里上自习也会齐读课文、领读课文。我的语文功底还可以,恐怕就得益于那些儿童时代的朗读。回到家里,学老师的样子大声朗读,不管是散文还是记叙文,我都模仿,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读诗,模仿老师的语气,自我感觉很不错,简直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学究的派头。
现在,很多学生不会朗读、不愿朗读。教室里消失了朗朗的读书声,还是教室吗?没有了学生读书声的语文课堂,还是语文课堂吗?
从小学开始,语文课就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学校课程表上也安排了大量的学习语文的时间,也有一支学历合格、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队伍,他们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缺少朗读环节,语文课堂少了读书声,学生对朗读兴趣不浓厚。
二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反思小学语文课堂,看到了许多现象,发现了许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少了教师和学生的泛读、领读。小学阶段,学生心理上最崇拜、感情上最亲近的人是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仅课表上安排了大量的语文学习时间,而且一般小学语文任课老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老师对每篇课文仔细研究,掌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弄清停顿,读准每个字词,富有感情地泛读、领读,在教师抑扬顿挫的一次次示范下、一遍遍领读下,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浓厚,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二)学校家长忽视了朗读。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但因为各级各类考试不会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老师和家长大都不关注,慢慢习惯成了自然,老师加大训练字词句篇,让学生应付考试,提高成绩,家长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没有给予充足的朗读的时间。我们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基本没有朗读。静下心想想,学生在家中,在田野,在山上,在树林,在河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心仪的文章,该是多么好的一幕靓丽风景。可惜,已经很少出现这样的一幕,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语文自习,都是布置大量作业,教师进行耐心而又细致的辅导,每一道题、每一个答案,力求准确和完美,原来老师在辅导学生做各类练习册,学生只是听话的抄写员,认真地把老师告诉的标准答案抄写一遍,忽略了朗读。
我们花费那么多时间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目标里强调要增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校园的橱窗、教室的墙壁也张贴倡导素质教育,大建高效课堂的宣传语,可惜的是教室里没有读书声,语文自习课占用辅导作业,学生没有体验到朗读中的精神享受,丧失了朗读兴趣。
三
我号召,我呼吁,让朗朗书声重返校园,重返课堂。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好处。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硬功夫,会上升为一种艺术。如果不会流利准确充满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就谈不上对课文的理解,也体验不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尤其每首古诗,只有摇头晃脑大声吟诵,才能感受到诗意,享受出诗歌的节奏美,如果低头看,那么就如白开水煮面条,寡然无味。
(二)选好朗读材料。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课本所选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当然是朗读的好材料。推荐学生朗读唐诗宋词,告诉学生“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能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宋词本身就是触景生情、放声歌唱的一种歌曲;还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内容健康、感情丰富的优秀散文。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要在课堂上对有些课文、有些片段进行示范,让学生因为爱老师,也喜欢上朗读。也可以找一些课文或者好文章的录音带,下载视频课件,配乐朗读,有些视频资料有很漂亮的背景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朗读这种艺术的美妙之处,在欣赏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同学伙伴中增强影响力,给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颁奖鼓励,让他们积极表现特长,带动更多的学生喜欢朗读。
语文教师要共同努力,让校园里书声琅琅,让语文课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