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实训教学中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步骤与心得体会
2014-08-27刘北萍
摘要: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是江苏省对口单招种植技能试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实验,根据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观察,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麦种子;净度;净种子
中图分类号:S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35-1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是江苏省对口单招种植技能试题之一,也是江苏省种植技能大赛内容之一,从2008年~2013年,对口单招种植科目组一直考小麦种子净度检验和主要农业昆虫的识别,笔者根据学生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这几年的种植考试经验,特对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浅析如下:
1小麦种子净度检验共分为四大步骤
1.1试样称重
即采用四分法进行小麦送检样品的分取,试样的分取是送检样品中(约600克),用两把直尺分取试样。分取采用“四分法”,分样板是用长直尺约40厘米,小盆中是小麦的送检样品约600克左右,先用镊子混匀,后倒在桌子上的一张A3的大纸上用尺子展平成正方形,再沿对角线用直尺分割一下,后把对角的两个1/4放进A4的纸中,不要用手抓,用250毫升的烧杯称其中一个1/4,尽量要使试样重量少于150克,减少后面的工作量,称出烧杯和试样重量,若符合145~155克之间,便可把剩余的倒入小盆中。此步骤中,学生大多易犯的错误是:用手抓小麦种子入烧杯中,不仅不规范而且慢;用手拿砝码和调游标;忘记盖上砝码盒。
1.2试样分离
让学生准确识别三种成分,保留各部分并编号。具体做法是:试样称重后,将样品倒在分析桌上的A3纸上,用镊子和直尺,按顺序逐粒观察鉴定,将试样分离成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三种成分,分别放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1.3称重
分离后的三种成分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重,要求学生要读数准确,每一步骤完成后天平都要归零,并做好记录,注意让学生保留一位小数,且要有单位(克)。
1.4计算
计算时的注意点是:计算分析过程的重量增失。将分析后的各种成分重量之和与试样重量比较,核对分析期间物质有无增失。若增失差距超过原始重量的5%,则必须重做,填报重做结果;记住四个公式,写出计算公式且结果正确;结果报告。净度分析结果以三种成分的重量百分率表示,其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最后还须进行修改。先检查各种成分百分率总和应为100.0%,如果其和是99.9%或100.1%,要从最大值增减0.1%。
2实践教学的体会
2.1操作实验技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训练才能形成
技能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的,这种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是在有意识的练习中形成的,这就告诉我们:欲获得某项技能,就必须反复练习,这种反复的练习必须是有意识的。也就是说,每次练习都要有目的、要求与方法。教师事先都备好教案,有目的、有计划、有规范地演示动作,并在巡回检查指导中纠正学生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提高,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才能在脑海中形成与规范动作相符的系列动作形象,取得基本技能。
2.2实验实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这个实验,四分法取样时,技能考试大纲上要求是用两把尺子,但实际考试时,实验桌子上有时摆放的是一把尺子,这就要求学生要随机应变,按实际情况办事。再就是增失差计算时若超过5%,则必须重做,填报重做结果,但有的学生修改涂抹数据,为的是使数值不超过5%,这不符合实际,是实验中不允许的,尤其在实验考试中,应尊重事实。
2.3实验实训必须注重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
在实验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环节中去探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本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各种种子的构造,尤其是对小麦种子胚的认识。
小麦种子净度检验这个实验中细节很多,尤其是天平的使用上,如用镊子调游标,用镊子捏砝码,每一步都要归零,计算上都要保留一位小数,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就是会忘记?让学生考虑怎样才能不让增失差超过5%?
为了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素质,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设置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如让此实验与后面的小麦千粒重连接。在实验课上,做到启发引导和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结语
总之,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的技术成果或仪器使用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美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创新探究,既要质量也要速度,整个实验操作起来要看起来有娴熟之美。要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到种子站去学习,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和学到的先进技术举一反三,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要经常提出问题,鼓励求异习惯,使学生思维想象丰富且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3]张宪政.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吴玉娥.农艺实践与技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5]张红生.种子学.科学出版社,2010,8.
作者简介:刘北萍,江苏省金山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种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