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在历史发展中的审美变迁

2014-08-26辛兆义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研究与分析历史发展民族声乐

摘要:民族声乐是多民族音乐艺术融合发展的标志,从独特民族文化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形态,其审美特征和价值愈加丰富。目前,民族声乐已经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产业最重要的分支,在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声乐艺术的审美角色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无论如何,民族声乐依然会朝着新思路快速发展,在形体表演中大放异彩。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深度解析其在审美取向上的阶段性变化。

关键词:民族声乐 历史发展 审美变迁 研究与分析

民族声乐是建立在民族语言基础上的艺术形态,以特色唱法为核心,以特殊表现形态为辅助,声情并茂地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声”、“情”、“字”、“腔”四个艺术要素的统一、协调,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石和重要原因。在历史的长河中,声乐艺术已经逐渐脱离了封闭、传统的艺术道路,通过吸取先进文化、借鉴经典艺术,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势不可挡,前景广阔。

一、民族声乐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古代民族声乐

古代民族声乐起源于春秋时期,《楚辞》、《诗歌》都可以看做是民族声乐的前身,当时,民歌多表现为“生活心声”,与各民族劳动、宗教、祭祀活动有密切关系。古代民族声乐受封建社会思想禁锢,在艺术形式上虽大有创新意识,但是其基本思想风貌并没有改变。秦汉之后,为提高声乐的艺术美感,“歌”与“舞”的结合,将民族声乐艺术带入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其艺术思想内容也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歌颂帝王将相、传唱爱情、弘扬爱国,大型歌舞依附于多元的艺术思想,成功跻身艺术主流行列。随后,唐诗宋词,将戏曲、诗词曲很好的融入到了声乐艺术中,这是声乐艺术最为鼎盛的时期,无论是民歌、说唱,还是歌舞、戏曲,其发展形态越来越全面,直至明清阶段,民族声乐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扩充、完善。

(二)现代民族声乐

进入20世纪,西方声乐开始引入中国,对中国民族声乐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西方艺术文化、思想快速侵入传统民族声乐,从演唱方法到发音技巧,从乐曲创作到表现形式,在现代民族声乐中,到处皆可见到西洋声乐的影子。

1.多元化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声乐艺术家们接触到的艺术信息更加多元,他们在创作声乐作品时,其思维方式和动机都会发生多元改变,如多民族文化融合、艺术融合、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多元化的艺术信息可以为声乐艺术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先进信息。

2.个性化

发音技巧、音乐创作内容不同,民族声乐的表现形态则不同,由此可见,每个民族声乐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经多元素文化填充,便可以形成特殊艺术,绽放个性风采。从艺术欣赏角度,日益挑剔的人们对民族声乐的欣赏需求越来越高,所以艺术家们纷纷选择利用声乐作品的个性化元素,博得眼球,抢占艺术高位。这也可以证明,民族声乐的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是民族声乐发展的一大优势性选择。

二、民族声乐在历史发展中的审美变迁

(一)“字正腔圆”的突出地位

所谓“字正腔圆”是古代歌唱艺术最基本的表演规则,“字正”,演唱者每个字的吐字发音必须清楚、干脆,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不能相互交叉,交互影响。同时,词语发声应具有艺术表现力,其中最为突出的理念便是“收声归韵”,要求字头、字腹和字尾的演唱表现必须连贯;“腔圆”,演唱者必须使用“圆腔”发声,字音的律动应当用柔情处理,字与音的相互融合,如同乐曲的脊梁一样,是支撑情感、艺术文化的基础框架。因此,“字正”与“腔圆”是民族声乐的基本审美标准,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二)以“情感”为艺术主题

“情感”对审美思想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占据核心地位。从思想角度上分析,民族声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艺术精髓,本民族人将生活感悟、精神文明融入到乐曲中,形成“讲述声音”,利用发声、演唱技巧,将乐曲情感表达出来。从技巧角度上分析,情感是没有技术可言的,歌唱技巧的好与坏,与乐曲情感表达是不存在直接联系的,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标准,“字正腔圆”在情感审美上并不适用。因此,可以将情感看做是乐曲的灵魂,是支撑乐曲的重要生命力。现代艺术社会,人们对民族声乐情感的表达更为重视,把他当做核心审美标准,与“字正腔圆”一起,形成双向审美机制。

(三)强调音色的艺术表现力

在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声乐音色的多元变化从未停止,民族声乐与不同乐器的融合,给声乐作品在音色创造、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用乐器修饰音色之外,演唱者利用演唱技巧,也可以使声乐作品发挥出难以比拟的情感作用。从审美角度看,音色是审美的基础,是声乐作品表达情感的基石,是发挥声乐艺术感染力的必然手段,因此,演唱方法、嗓音状态、音色处理等声乐元素,对增强声乐音色的独特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上文对民族声乐历史发展进程、特点、审美取向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声乐审美取向的变迁,是鉴证声乐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凭证。在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古典音乐、传统音乐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民族声乐的发展渠道会更加多样,其审美标准也会一在放宽规格化、固有化的内容,突显富有创造力、思想性艺术美感的内容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晓师.民族声乐在其发展中的审美变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04).

[2]张帆.民族声乐的审美特点及在历史发展中的审美变迁[J].黄河之声,2012,(12).

[3]韩静.从五代“江姐”个人演唱风格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

[4]任洁玉.从音响载体看我国20世纪80年代民族声乐发展状况[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作者简介:

辛兆义,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与分析历史发展民族声乐
关于资产评估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探讨
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