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的歌声“妙”不可言

2014-08-26何静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罗西尼咏叹调创作

何静

喜欢巴托莉已经有十几年了。初听巴托莉就被她鬼使神差,出神入化的花腔技巧所折服,此后无论走到哪里,去唱片店总要买她的唱片,家里有关她的音乐会、歌剧、采访等各类音像资料琳琅满目,巴托莉 “恐机”,所以想目睹真容真声只能亲赴欧洲,而能听她在巅峰期的现场演唱也就成了理想,没想到,理想这么快就实现了,2013年10月,巴托莉终于还是来到了中国。不出意料,7日晚7点30分,北京国家大剧院是巴托莉的中国内地处女秀,也同样不出意料,票紧张得第一时间就告售罄,巴托莉的影响可见一斑。

这次巴托莉带来的音乐会曲目有很多冷门作品,有些为现在音乐学院里学生经常演唱的艺术歌曲,也有少数作品鲜有人演唱,甚至说曲谱也鲜有出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作品对很多乐迷朋友和同行都是一次扫盲。音乐会开始,在人们的期待中,巴托莉一袭绿色抹胸鱼尾裙翩翩走来,她环顾四周,以招牌似的热情微笑献给热情高涨的中国观众,音乐厅报以热烈掌声。

掌声过后,音乐厅陷入寂静,都在等待巴托莉的第一声吟唱。塞尔吉奥·乔美的钢琴伴奏音色优美而流畅,直到引出巴托莉唱出第一句“or che di fiori adorno(《佩花少女》)”。这首世俗声乐作品是乔阿基诺·罗西尼1831年在马德里创作的,原曲也翻译为《漫步》。巴托莉前三首作品选择的都是罗西尼的作品,正如大家所熟悉的,罗西尼创作的艺术歌曲并不多,但都具有很高的声乐价值和艺术特色,在演唱技巧上要求很高,演唱者须掌握快速转换语言和演唱快速花腔华彩的能力,还要具有饱满的声音表现力。巴托莉以唱罗西尼的作品而声名鹊起的,所以音乐会以罗西尼开场,并且上下两个半场共演唱8首他的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在唱片中多次听巴托莉演唱这首《佩花少女》,在现场首次体验到更加震撼的效果,真正感受到巴托莉的实力与声音控制力。巴托莉用适度的声音将这首歌演绎的非常流畅、优美。钢琴家乔美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并没有使用伴奏乐谱而是背谱演奏,对于此曲的熟悉程度可见一斑,两人一唱一和甚是默契。

第二首创作于1821《冷酷的美人》是罗西尼最为喜爱的声乐作品之一,前半部分慢板的旋律优美动人,巴托莉演唱的婉转悱恻,令人动容,展示了巴托莉极佳的声音控制力。中间乐段的快速华彩部分和后面的再现部分每一个小倚音和小回音巴托莉处理得非常细腻,是一首能让人流泪的歌曲。

第三首为罗西尼1857年创作的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舟会》的第三首《赛舟会后的安佐列塔》,全曲为3/8的小快板。描写了在威尼斯赛舟会上观看心上人比赛的姑娘,在自己心上人赛船归来后,对心上人的热情赞扬和热烈拥吻。巴托莉的演唱热情似火,花腔走句如行云流水,中高声部的转换毫无痕迹。罗西尼在谱写这首作品时变幻莫测的变化音甚是考验歌者的演唱能力,但是巴托莉的演唱很好地诠释了这首歌曲的热情,演唱结束场上响起 “Bravo”的呐喊。

接下来巴托莉演唱了七首贝里尼的艺术歌曲:贝里尼的音乐以优雅,华丽见长,虽然结构稍显短小,却都很精致,严谨,旋律朗朗上口,因此深受广大师生和乐迷喜爱。

《抛弃》前奏部分为激动的快板,人声响起变为慢板。很佩服贝里尼在创作时通过旋律和不同的速度给人带来的画面感,而巴托莉的演唱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细节,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位失恋姑娘无限的哀怨忧郁。

《炽烈的渴望》是贝里尼《三首小咏叹调》的第一首,创作于1825年前后,全曲为6/8拍子,是一首表现情人间倾述爱情的歌曲。歌词只有很短的四句,结构虽小,旋律声部却有多处小华彩。这些华彩乐句的出现增加了曲子的流动性线条,在稍缓的节奏下动与静相得益彰,加上巴托莉充满张力的嗓音,更加令人难忘。此曲演毕,巴托莉并未停留,巧妙的与下一曲《游移的月亮》衔接起来。此曲同是表达爱情,也是贝里尼所有艺术歌曲中传唱度最广,最受乐迷青睐的歌曲,选自贝里尼《三首咏叹调的》第三首。两首曲子因为调性一致,精神相承,巴托莉处理的就如一首完整的曲子,没有突兀感。

《游移的月亮》可以说是当晚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艺术歌曲,音乐院校的学生都会在学习声乐伊始演唱这首作品,此曲的旋律优美,流畅,结构工整。巴托莉的用声适度,强弱对比和速度的变化听起来特别舒服,带给观众一种静谧与安详、亲切而美好的感受,虽然中国观众不止一次听过巴托莉的录音版本,但当晚音乐会上的原音重现却带给大家前所未有的共鸣和感动。紧接着是比行板稍快的《小蝴蝶》,整曲洋溢着贝里尼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巴托莉将速度加快成小快板,将艰涩的各种装饰音唱的准确生动,张弛有度,唱罢场上报以热烈掌声。

更感人的《悲伤印象》选自贝里尼《三首咏叹调》中的第二首,国内的教材中也常常翻译为《我那悲哀的费莉的雕像》。这首伤感的乐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坐在已逝心爱人的坟前与爱人交谈,并轻轻呼唤爱人的场景,整首乐曲萦绕着悲痛的情绪。稍慢的行板速度、稍自由的节奏和e小调的忧郁旋律立刻将人们带到了哀怨的氛围中。巴托莉优雅的断句和令人惊讶的气息控制,甚至可以在她的演唱中,能听出p-ppp的不同的声音力度控制。虽然巴托莉的音量不算宏大,但即便坐在巴托莉的背后,在音乐厅的后排,也能够清晰的体验高位置安放且很有技术含量的弱音。整个演唱层次清晰,不得不令人慑服!

《我多么忧郁,优雅的女神》是被国内乐迷们熟知的歌曲,是贝里尼《六首小咏叹调》中的第一首,创作于1825年前后,3/8拍激动的快板。此曲的创作源于欧洲古代一个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被贬入人间的神,为了自己心爱的女神,决不跨越山川离开她,塑造了一位痴情汉为爱付出一切的生动形象。此曲中多次出现转调,表现男子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定,巴托莉的演唱连贯自然,情绪不断高涨,她的音色变化与戏剧的表现力很强,带给观众酣畅的快感。

《让她高兴吧》是贝里尼充满爱意的室内乐歌曲,真实地表现了贝里尼创作优美旋律的强大能力,也是一首非常牵动人心的作品。巴托莉演唱这些旋律正如她美妙的歌喉美不胜收,在现场甚至不敢呼吸,生怕破坏了那美妙音乐的的节奏与旋律。endprint

接下来又是罗西尼的三首作品。首先是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格的《西班牙小调》,创作于1821年,1829年出版。在这首节奏感十足的歌曲中,巴托莉上演了如魔术般的嗓音技巧,各种复杂装饰音,各种音色变化,让人们感叹这种技术不是无法超越,而是根本不能超越!最后的延长音巴托莉至少唱了十三拍,待到你认为马上就没有气息可以支撑了,她却又来了一个渐强结束,令人惊叹,此曲也掀起了现场的第一次小高潮。

《放逐》是罗西尼1857年之后被冠以《晚年的罪过》的系列作品,出自第三卷,表达了罗西尼在旅法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曲子对国内观众来说比较陌生,巴托莉的演绎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紧接着手持手铃的巴托莉载歌载舞以一曲欢快活泼的《舞曲》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展现了巴托莉属于女中音声部的完美声线。那一刻,舞台只属于巴托莉,她活泼开朗的性格与舞曲的节奏完美融合,做到人歌合一,随即上半场就这样意犹未尽的结束了。

下半场的巴托莉一袭红裙,演唱了三首多尼采蒂的作品,分别是《船夫》、《爱与死》和《我要建一座王宫》。其实起初因为多尼采蒂创作速度极快,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忽视了他作品里潜藏的巨大艺术魅力,从这三首歌曲可知多尼采蒂创作旋律的才华绝不输贝里尼,他作品中的和声语言相较罗西尼和贝里尼甚至更丰富,音响效果更饱满。巴托莉演唱《船夫》唱出了船夫乐观积极、不惧死亡的品格,演唱无论是节奏还是音量,她的控制都很有层次,展示了巴托莉强大的声音爆发力。巴托莉在《我要建一座王宫》的演绎中,与钢琴伴奏乔美配合默契,展示了巴托莉灵巧的弹舌与颤音技术,别具风格。

下半场的巴托莉明显要比上半场更加放松,声音的控制已臻自由之境。在接下来罗西尼的作品《蒂罗尔的孤儿》和《风情女子》中,无论是轻巧的跳音还是大跳音、还是高音上的持续音由强变弱做的都毫不吃力,坐在台下的无论是专业的歌者还是普通观众相信都无法招架这暴风骤雨般十六分音符的倾泻,而巴托莉幽默风趣和夸张的表情也使气氛逐渐被燃烧。至此,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美声学派巅峰期最杰出的三位作曲家的代表作,都在她的音乐会上悉数登场。巴托莉很到位的诠释了三位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又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味道,实在难得。

接下来巴托莉演唱了来自乔治·比才的两首歌曲。《塔兰台拉舞曲》作于1872年,演唱时她轻巧的弹舌和在高音区做的颤音保持音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快速的走句让你不知道到底是在哪里换气,曲毕掌声雷动。雨果作词的《甲壳虫》作于1868年,是比才为人声与钢琴创作的二十首歌曲中的第十六首,巴托莉在此曲的演唱上用滑稽的音色表达虫鸣的音乐形象,甚是有趣,表演诙谐幽默,生动的表演和夸张的面目表情更像是在表演歌剧咏叹调。

巴托莉之所以在这个时代卓尔不群,不仅是她拥有令人羡艳的歌喉,性感的外表,还在于她对事业的无止境追求,从这一意义上说,她不仅是一位歌者更是一位音乐考古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掘从巴洛克至古典时期被人们遗忘的歌剧珍宝。她2007年录制的专辑《向玛丽亚致敬》,是为了纪念19世纪传奇次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马里布兰(Maria Malibran,1808-1836),而如今她终于将她的“新发现”带到中国,分别将加西亚家族三个成员的声乐作品带给了中国观众:马里布兰的同胞妹妹,优秀歌唱家与作曲家保琳娜·维亚尔多(Pauline Viardot,1821-1910)的两首作品《哈巴涅拉舞曲》和《哎哎!》;马里布兰的父亲,出生于西班牙塞维利亚,集歌唱家、教育家、作曲家于一身的曼努埃尔·德尔波普罗·文森特·加西亚(Manuel del Pópulo Vicente García,1775-1832)的独幕剧《精明的诗人》中的选段《我这个走私贩》;马里布兰创作的歌曲《鼓声》)。

在《哈巴涅拉舞曲》中,巴托莉的花腔演唱似连非连,似断非断,却将每一个弹跳性音符唱的准确无误且颗粒性十足。同时在她的行腔中有意加重重音的演唱,增强了声音的变化色彩,听起来美不胜收。而与伴奏乔美的合作默契自然,时而搞笑,时而严肃。在《我是走私贩》的演唱中巴托莉手持响板,演唱幽默诙谐,特别是高声区的持续音可以做到由强到弱,声音有虚有实,有明有暗。在《鼓声》中,巴托莉再次展现她灵巧的花舌技巧,而乔美竟将乐谱放置琴槌后面弹出军鼓效果,令观众赞叹!

25首歌曲演唱结束,热情的中国观众迟迟不肯离去,巴托莉又兴奋的安可了四首歌曲,分别是亨德尔的《让我痛苦吧》、里卡多·布罗斯基的歌剧《阿塔瑟斯》中的咏叹调、库尔斯蒂的《请你别忘了我》和罗西尼的《舞曲》这是点燃全场热情的咏叹调,在演唱会两个多小时后,巴托莉还能演唱这样高难度的咏叹调,可见她对中国观众的真诚和对自己演唱能力的自信。

巴托莉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可巴托莉的歌声却时刻萦绕心头,回味她的演唱,可谓华丽、精致、耐听。巴托莉的华丽不在服装和发型发饰,而是声音的华丽,这种华丽是自然的、顶尖的,而非装饰性的。她的演唱大气,声音优雅,同时又精致、细腻、生动不留痕迹。无论是大篇幅的咏叹调还是小的艺术歌曲,都能够从小处招眼,唱出不同的味道,诠释属于巴托莉独有的风采。这一切都归功于巴托莉对音乐的热爱,她喜欢对音乐作深入的发掘,因此很多冷门作品经她演绎重新焕发生命,巴托莉是真正可以和歌剧女神玛丽亚·卡拉斯比肩的伟大歌者。她的现场效果竟然比录音还棒,相对于那些基本功欠佳,喜欢将功夫花在打磨录音上的歌唱家,这才叫“真功夫”。整场音乐会,一架钢琴,一位歌者,巴托莉没有任何奢华设计修饰的发型和服装,舞台上没有摆放一束鲜花,却让观众心甘情愿的静坐两个半小时,绝对是被巴托莉的声音折服。当然,演出也稍有遗憾,就是在四首安可曲里面,两度传来请求加演“神曲”Anch'il Mar Par Che Sommerg的呼喊,第二次,巴托莉无奈地对乔美说“no orchestra”……正因为有遗憾,我们也就对巴托莉何时再来中国有了更多的期盼。

巴托莉是当今女次高音声部中可以完整继承并发展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活化石,这便是巴托莉歌声的最大价值,笔者庆幸自己能和大师一个时代,才能亲耳聆听,亲眼见证大师的声音和风采。期盼她能再来中国带来更多精彩!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YJC7600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罗西尼咏叹调创作
Jazz
罗西尼:始于喜剧,不止于喜剧
趣味音乐小故事二则
“遇到熟人”的礼节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音乐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