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新时期网络文明建设
2014-08-26蒲志刚
蒲志刚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推进文明健康的网络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推进网络文明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价值观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网络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核心引领,网络文明建设是当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网络文化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内化
一、网络文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作为内在价值诉求
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网络使用日益大众化、普及化。在社会文化的土壤里必然产生出以网络为载体和依托的网络文化。网络成为我们身边另一个无形但客观存在的隐形社会。马克思说,“社会是人与人的各种关系”的总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层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的高度统一。二者的高度一致性,成为人民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内在协调的基本要求。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会生活全覆盖,网络文化变成网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共同促进生成的公众文化。网络文化投射到现实社会,影响着公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个性心理品质,也会最终影响到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任何事物一样,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是一柄双刃剑,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以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甚至反动的东西也泥沙俱下,充斥在网络社会中,对网络受众特别是辨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群体的价值判断产生了猛烈冲击,甚至扭曲他们稚嫩的价值观。要建构起主导性的价值理念,坚决抵制和杜绝恶俗文化的肆意泛滥,当务之急就是用主导的价值理念和标准建设先进网络文化,贯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先进网络文化的内在要求
网络文化百花争艳,但也杂草丛生。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网络社会各展风采,互联网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和传播源。但对于青少年群体,往往陷入了文化选择的焦虑与盲目。盲目与焦虑根本上说源自正确价值观的弱化甚至缺失。“选择的力量,来源于科学指导思想的武装,社会思潮实际上也是数量广大的民众的评价活动”。[1]这就客观上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的文化抉择成为现实的必要。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建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作为观察和分析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使理论自然内化,特别让青少年网民建构起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的价值认同,由此生发网络文化正确的抉择和判断。[2]
三、要以理想信念教育、汇聚正能量为先导构建积极健康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要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根本任务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愿景和价值追寻,它把全体中国人民对民族、国家的发展振兴的愿望与个体的幸福追求紧紧地统一起来。实现共同理想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也要求在引导和激励人们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前进的行程中,切实处理好“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的辩证关系[3]。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全覆盖,使迅速传播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成为可能,而且优势明显。先进的网络文化建设,是塑造网络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过程中努力弘扬,加以倡导,让网络文化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依靠道德“内化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明建设中一以贯之
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同样需要以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作为约束,同样需要遵守人与人关系处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4]网络主体要时刻“慎独”和“自律”。网络主体也需要时时凝望我们头顶的星空,深深内省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法则。互联网不是道德的荒地,而是需要更高程度的道德治理。但现实网络社会中,网络主体对网络道德规范没有形成内在认同,对一些网民来说,上网成为一个无限制、无约束的“绝对自由”行为,表现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无知和漠然。无论是真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都没有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网民的网络行为同样担负着道德自律责任,同样要受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5]所以,要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熔铸成为网民自觉价值追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在网络主体的自觉道德诉求之中。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但存在于网络社会中的所有事和物无不客观现实存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网民的一种素养和价值取向,这就需要从网络源头上遏制落后网络文化的产生,引导先进优秀网络文化的繁荣。全社会要形成加强教育的共识,将先进网络文化、网络公共道德规则真正内化成为网络媒介和公民的素养,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网络文明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268.
[2]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
[3]叶兵,蒋兆雷.关于网络“贾君鹏”现象的文化反思?[J].理论导刊,2010(1):293.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