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64例临床分析

2014-08-26艾启浩

当代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腹型托拉紫癜

艾启浩

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HSP)又称为亨-舒综合征,是儿童一种常见的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腹部症状及肾脏损害。腹型紫癜常伴有腹痛、便血等胃肠道症状,而这些症状与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的特征相似,临床诊断中极易出现误诊[1]。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常规综合治疗外,寻找新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来提高临床治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笔者对收治的3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静脉注射泮托拉唑辅助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3年5月怀化市辰溪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和大便隐血实验检查确诊,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观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3岁,平均(7.3±1.7)岁;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15岁,平均(8.1±2.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儿常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便血。10例(15.6%)患儿中,腹痛是首先出现的正在,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多位于脐周和下腹部,自觉症状明显,多为绞痛或胀痛。34例(53.1%)患儿出现呕吐症状,多发生于进食或饮水后,少数严重患者伴有十二指肠液、胆汁甚至暗红色血液。22例(34.4%)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起病较隐匿,主要症状是黑便,多与腹痛同时出现。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予以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针和抗过敏药物等基础治疗;对有明确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对肝功能受损患者给予护肝治疗;对消化道出血者应用止血药物;对明显水肿、关节肿胀及胃肠症状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静脉注射泮托拉唑辅助治疗,10~20 mg/次,1次/d,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1.4 疗效标准 (1)痊愈:腹痛、关节肿痛消失,皮疹明显转暗或消退,无新发皮疹,尿蛋白消失;(2)显效: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明显好转,皮疹几乎消退;(3)有效:症状和体征好转,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4)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紫癜反复出现,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HSP是儿科常见病,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多发于2~12岁的儿童,发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目前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是过敏性血管炎引起全身各部位的小血管壁沉着IgA免疫复合物,导致其通透性增高,引起血液与淋巴渗出,从而损伤皮肤、黏膜、内脏的一些正常的功能[3]。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主要因为:(1)少数患儿皮疹出现较晚,甚至部分患儿在整个病程中不出现皮肤紫癜,而因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部分体征较隐匿;(2)只出现首发症状腹痛,未出现典型皮诊,从而忽视了本病的可能性,治疗效果不好;(3)基层医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基础理论不足,无经验可循,病人资料不详细[4]。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痛、关节积液、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其中约60%出现消化道症状。本组64例患儿胃镜检查结果均示异常,胃与十二指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用胃镜检查显示出在胃、十二指肠黏膜处有多处程度不同的,面积不等的出血小点,严重的可见在黏膜下鲜红或暗红的瘀斑及水肿,以及出血程度大的状况,与此同时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其中十二指肠降部球部最严重,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我们常将皮肤紫癜作为过敏性紫癜新的诊断标准必要条件。因此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早期较难诊断,早期诊断率可采用胃镜辅助检查可提高本病诊断率。过敏性紫癜患儿,不论临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轻重,胃镜检查以明确消化道的具体形态特征,以及病理形态,根据胃部与十二指肠的具体受累情况,来进行分析是否具有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所具有的普遍的病理共性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5]。

泮托拉唑是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因而能快速的缓解临床症状,促使溃疡面愈合[6]。泮托拉唑在体内主要通过非酶代谢,起效迅速、稳定、持久且副作用小。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作为辅助药物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施文洁,钱琪.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10.

[2]王杰民,张逊凯,焦富勇.过敏性紫癜17例误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8,6(1):18-24.

[3]胡晓晶,柳方娥.过敏性紫癜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2):476-479.

[4]邵荣昌,邹翠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8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63-364.

[5]Chang WL,Yang YH,Lin YT,et al.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 Henoch-Schonlein Purpura:A review of 261 patients[J]. Acta Paediatr,2004, 93 (11):1427-1431.

[6]俞亚娣.30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胃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321.

猜你喜欢

腹型托拉紫癜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腹型肥胖或可增加HFpEF患者死亡率
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探讨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