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辅助练习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2014-08-25万黎升

职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运动技能设计策略

万黎升

摘 要:笔者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运动技能教学这一问题,分析了辅助练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意义,依据原则设计了三种策略并用案例加以分析,为进一步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种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辅助练习 运动技能 设计策略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而身体练习具有一定规范的动作技能。离开了技能,体育教学就失去了目标实现的基础。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只有有效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终身发展,彰显体育课程的性质,展现自身的价值和专业素养。

一、辅助练习在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运动技能辅助练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习某一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动作,根据完成该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设计的辅助动作练习。其目的是通过辅助动作的练习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使学生更好、更容易、更有兴趣地学习和掌握主动作的运动技术。

1.辅助练习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台阶

运动技能一般由身体姿势、运动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教师如能较好地剖析运动技能的动作结构和完成该技能所需的身体素质,并据此选择和设计出一个或一系列的辅助动作,通过一定的有效练习,这就为学生技能的学习和形成搭建台阶。

2.辅助练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如果教师“教材”式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就会较为单一、枯燥,尤其是连续性运动技能,如跑步等,一般学生练习兴趣和收效较低。教师如能根据运动技能特点,有效地进行专项辅助练习的设计和选择,改变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并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成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辅助练习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手段

辅助练习作为运动技能学习的台阶和桥梁,赋予了教师选择和创编教学内容广阔的空间,同时,教师若能创编和设计出丰富的、新颖的辅助练习,就能丰富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

4.辅助练习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现

体育是以技艺、情意为主要特征的实践类综合学科,如何将“静态”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这是体育教师重要的学科专业素养。运动技能辅助练习的设计是教师对运动技能教材的研读、对运动技能教学相关规律的认识等整体的综合智慧成果。

二、辅助练习在技能教学中的设计策略

笔者依据循序渐进激发兴趣技能迁移的原则或规律,设计了渐进型、激趣型、迁移型三种辅助练习策略。

1.渐进型辅助练习设计

(1)设计理念。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要求教师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用完整练习还是采用分解练习更有效,取决于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即取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难度。一般地说,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的动作技能,适合于采用完整练习法;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的动作技能,适合于采用分解练习法。

(2)设计案例。

①动作分解型。针对动作多、较为复杂且动作体制化程度低的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教学策略,进行合理的、系统的技能分解“单元计划”,并进行可行的、有针对性的阶段教学设计课时教案,使学生逐步过渡、逐步形成,从而,整体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效。

案例一:《跳远——踏跳》【动作分解辅助】

跳远运动技能教学,根据技能动作特点和结构,一般分解为:助跑、踏跳、过杆、落地四个动作阶段进行单元教学,但在单元教学中,还需将各阶段动作进行分解教学,如:踏跳阶段单元教学,可分解为:确定踏跳腿、确定踏跳身体姿态(手臂、身体、脚型等)、确定助跑与踏跳的衔接(助跑最后一步)等动作分解,根据各分解动作的阶段和特点,设计出如“开火车”(确定踏跳腿;强化上摆手臂姿态)、“踩气球”(强化踏跳脚型)、“定距起跳”(强化助跑与起跳的衔接)等等,相应的细化技能辅助练习。

②技能简化型。针对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一般不适合采用完整教学方法的动作技能,可采用技能简化的辅助练习。技能简化的类别一般有:降低速率、高度、难度;改变方向;放缓节奏;缩短距离;改变姿态;简化规则;器材辅助等方法进行。

案例二:《中长跑——跑的节奏》【缩距简化辅助】

对400米中长跑——跑的节奏教学,为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中长跑节奏,可以设计并采用“定距定时”跑的辅助练习,具体做法是: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时间目标;根据学生制定的时间目标,确定50米的一般跑速;在音乐背景和老师的时间提示下,进行50米的定时跑,建立400米的节奏感念;当学生基本能控制50米距离跑的跑速后,逐步延长距离,最终逐步形成和建立目标成绩的跑步节奏。

2.激趣型辅助练习设计

(1)设计理念。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确实是学生学知识长能力的内在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2)设计案例。一些连续性运动技能和封闭性运动技能,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且持续时间较长,学生较易产生厌倦和枯燥的心理,同时,较长时间的单一练习,也会削弱学生的练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增加和改编练习的形式和方法。

案例三:《跨栏——摆动腿》【器材激趣辅助】

在跨栏—摆动腿的技能教学中,就可以借助“手扶滑板”器材来进行激趣辅助教学和练习,具体做法:让学生双手扶在滑板手把,单腿(攻栏腿)支撑在滑板,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原地了解摆动腿动作的要求和规格并模仿;在学生能基本进行原地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摆动腿有节奏的后摆,在滑行中模仿摆动腿的过栏动作;当学生能基本完成行进间模仿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栏架的一侧滑过,用跨栏摆动腿的方式过栏,进行实际过栏练习。endprint

3.迁移型辅助练习设计

(1)设计理念。在各项运动中,都有大量各不相同的动作,各种动作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已掌握了的动作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能促进技能的形成,叫技能的迁移。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安排学习,有利于进行新动作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设计案例。

①动作迁移型。在众多运动技能中,有许多动作技能具有相似性,可进行动作迁移型辅助练习在运用动作迁移规律时,需十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体验A动作与B动作的差异性,因为有时A和B动作技能只是相似,而不是等同。

案例四:《标枪——出手用力》【动作迁移辅助练习】

标枪挥臂动作与掷垒球的挥臂动作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从掷垒球的挥臂动作引入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并练习掷垒球的挥臂方法,引出标枪教学,但由于标枪属于长器械,在握器械和出手动作中,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体验。

可以设计“掷接力棒”的辅助练习,具体练法:让学生侧向握棒头进行投掷练习,并观察接力棒空中运行的方式;让学生侧向握接力棒的中端进行投掷练习,并观察接力棒在空中运行的方式;对比前两种投掷的练习,使学生明白“握棒头投掷,器材在空中打转向前,并可以利用器材打转的惯性,使器材投掷得更远;握接力棒的中端投掷,器材是在空中是滑行,不能打转,主要靠挥臂赋予器材的力”;让学生根据观察和体验讨论“掷长器械与掷短器械握法与出手手型的不同”,最终得出“掷长器械最后出手需比掷短器械更多向前上方送的力”;在基本感知动作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摸杆练习。

②心智迁移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形成过程离不开心智,离不开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离不开完成运动技能的心理准备和所需情意,教师只有关注并在教学中落实运动技能心智培养,学生才能有效、完整的掌握动作要领、规则,形成运动技能。因此,教师应十分关注运动技能心智培养。

在众多运动技能中,相近或相似的运动技能心智比比皆是,同时,生活体验和经历也为一些运动技能提供了相近或相似的心智。这就给我们设计辅助练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路。

案例五:《篮球——原地运球》

在篮球项目中,运球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球,寻找突破和传球。在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球的手型和用力方法、部位等基本动作要求时,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球能力和护球意识,可设计“你运我抢”的教学辅助游戏,具体做法:将篮球的运球及抢断球规则作为游戏规则,让学生在篮球规则下,进行定时1对1对抗游戏练习。

通过模拟实战中两队对抗的练习,既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原地运球能力,又让学生了解并运用相关规则,并为其后的实战积累运护球和篮球规则的心智技能,同时也为日后的篮球教学的心智技能迁移打下基础和作准备。

四、结束语

通过有效的运动技能辅助练习的设计,并在体育技能课堂中有效实施,能为学生搭建掌握运动技能的台阶,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也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赵宝珠.浅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策略[J].才智.2008(24).

[3]王璐萍.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有效性教学案例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3).

[4]邵伟德等.体育课堂组织教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8).

(作者单位: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动技能设计策略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田径教学中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运用探讨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