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银行布局服务实体经济
2014-08-25史世伟
史世伟
德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优秀,可圈可点,其重要原因在于德国没有放弃实体经济,特别是其制造业的传统优势。而德国极具特色的融资体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德国银企关系的经验对中国顺利进入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灵活多元的银行业务体系
德国融资模式以信贷融资为主,其中全能商业银行占有主导地位,具体地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业务领域的多元化。多元化经营特征使得全能银行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下可以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保证资金来源的广泛性和稳定性。二是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业务网络。全能银行集团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普遍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资或控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这些专业性金融机构在传统的双重银行体制下会被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全能银行集团内部的交叉持股,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性的网络体系。三是商业银行既可以作为非银行间有价证券交易中介人,又可以作为有价证券的自营买卖者和有价证券发行者。银行的信贷资金可以直接或间接进入股票市场。这种混业经营促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机融合,为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提供了一种直接途径。德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全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同步进行,形成银行垄断证券市场的格局。银行通过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如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等使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而德国人对直接参与股市或债券一直持保守态度,机构投资者和外籍股民是德国证券市场的主力军。四是集团外部相互持股。全能银行具有广泛的集团外部相互持股结构。例如,前德累斯顿银行集团的主要股东为安联保险公司(安联持股22%),但同时,德累斯顿银行集团也持有安联保险公司10%左右的股份。从而使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交叉。德国大银行与大工业企业关系密切,直接或间接地持有这些企业的债务类有价证券和股本类有价证券,作为大股东进入公司董事会或作为股东代理机构,参加这些公司的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这种全能型银行与生产企业通过控股组成的财团保证德国大企业集团在业务扩充和研发投入方面可以得到稳定的资金,从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这种制度安排曾经被人们称为“德国股份公司”。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德国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这迫使全能银行不断地实现业务整合,进行经营战略调整,突出业务强项。目前,除了实力最强,也最能继续强化全能性和全球性的德意志银行外,其他德国大银行都相继放弃了简单的全能银行发展战略。例如,德国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力和特点,从实力较弱的投资银行领域退出,而进一步强化“中等客户为主”的公司客户战略和资产管理与零售业务相结合的个人金融战略,同时大力发展起步较早的网络经纪业务,并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大金融机构通过相互持股的方式结盟,以突出局部的竞争优势。抵押联合银行则强调自身“区域性银行”的特点,将发展重心放在其根据地——德国富裕的南部巴伐利亚地区及奥地利等中欧地区,通过兼并奥地利银行进一步强化其区域性发展战略,并向东欧市场拓展。
“多元化”银行
布局服务实体经济
德国的银行业十分发达,共拥有各类银行2000多家。首先,德国银行分为综合(全能)银行和专业银行两大类。而综合银行按照银行组织形式又分为私立银行、(公立)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大类。私立银行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主要包括大银行(目前只有德意志银行和商业银行两家)、区域性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分行。这类银行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实力雄厚,其资产占德国银行业总资产额的47%。其业务范围较广泛,并主要从事跨国经营。储蓄银行在德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依据地方公法成立的公法性质的金融机构,其债权由公共机构(地方政府和专门的社团)担保。储蓄银行具有面向联邦、州和地方(市/县等)多层次组织机构,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储蓄所主要的业务为吸储和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隶属于储蓄银行和地方汇划中心的州立银行则为德国州政府执行其基础实施政策和产业政策服务。合作社是德国一种特有的经济组织形式,产生于19世纪中期。它不以营利,而是以合作社社员互利互助为目的,为社员提供专门服务。目前,德国共有上千家各类合作银行,主要分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及城市信用合作银行两大类。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规模小、数量多,主要面向占德国企业99.7%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典型的融资形式是银行和企业间的“关系型信贷”模式(“往来银行”),通过银企间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的互信关系和银行对企业资信状况的了解,降低信贷成本和风险。在欧洲,特别是在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德国保留了由私立银行、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大支柱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这种多元化的银行格局不仅可以较灵活地应对各种不同的信贷需求,而且也能够较好地应对金融风险。
根据德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局对20家德国银行的调查,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德国银行体系所持不良证券的规模接近3000亿欧元,其中四分之一应被减记。除大量购买美国次贷债券的地产融资抵押银行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德国工业信贷银行外,问题最严重的是几家大私立银行,业务范围主要在国内的公有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情况相对较好,坏账不多。根据德国工商总会2009年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中小企业中只有19%认为,自身的信贷环境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其中只有3%认为由于金融危机完全得不到贷款。
另外,德国还设有只能从事营业许可证所规定的特定金融业务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职能的专业银行,包括抵押按揭银行、基建信贷联合会、投资公司和德意志清算代理处等,约占银行业务的15%。其中住房储蓄银行极具特色,在帮助居民购买自有住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力地预防了房地产投机的发生。
此外,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成立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等一批国有政策性银行,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和为对外发展合作提供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