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北京的旧书铺

2014-08-25刘明清

金融博览 2014年8期
关键词:齐如山摊儿旧书

刘明清

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历史学家齐如山先生(1875年-1962年)在自己的《北平怀旧》一书中,曾经满怀深情地谈到了有关老北京(北平)旧书铺的掌故,为我们今天了解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旧书业的经营情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北京自明清两朝起就有着十分发达的图书业,至民国初期则成为中国书业的中心,尤其是以隆福寺、琉璃厂、东安市场等老街区的鳞次栉比的旧书铺(店)为代表的繁荣商业景象,更是成为齐如山、鲁迅、胡适、郁达夫、徐志摩、郑振铎、钱穆、老舍、张恨水、张中行等一代读书人心中无法挥去的记忆。齐如山先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北京(北平)旧书铺的经营特色,其经营之道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也不落后,甚至理念先进。

比如书铺以发挥其图书馆的功能来提升服务的专业品质。书铺固然以销售图书为主要业务,但店内除有柜台销售图书外,里屋却总陈列着几张八仙桌,专门预备着给看书的人。想看什么书,店家就给送到桌上来。如果你研究一件事情,记不清该看什么书,可以向掌柜的请教,他会给你出主意。他铺里没有的书,甚至可以替你到其他书铺转借。就是你在家中想看什么书,他也可以送书上门,看完了不买毫无关系。如果做文章需要参考书,你还可以与书铺掌柜商量,他会代出主意,自己书铺没有,也可以代借,看完了仍旧由他代你送还。有难找的书,如果他知道某学者家里有,他也可以代你去借。由此我们看出,旧书铺简直就是一个公共阅读场所与学术研究所,书铺的工作人员事实上也承担了阅读指导与学术助手的角色呢。

再比如书铺用提供消费等增值服务来制造人气,留住读者。你在书铺看书时想吸烟,会有学徒替你装烟,想喝茶,有学徒给你倒茶,如果看书饿了,他可以代你去买点心。也就是说,书铺本身虽然不做饭馆生意,但如果你有需要,照样会满足你。显然,这样的增值服务远远超出了书铺生意的范围,但却可以为书铺招揽生意、汇聚人气起到不小的作用。今天我们看到,也有不少独立书店和连锁书店在内部开设了咖啡吧、茶吧之类的生意,其实这样的商业企划早在民国时代的旧书铺就已经存在了,而且那时候做得更具人性化,因为这样的服务几乎是不收费的。

又比如书铺善于充分利用品牌营销和口碑营销来增加图书销售量。旧书铺往往做的是老主顾与熟人生意,因此诚信经营、道德经营,可谓其制胜法宝。齐如山先生曾经问过书铺的老板,读者如果只看不买岂不赔钱吗?书铺老板的回答是:书铺的买卖,道路最窄,平常人不但不买,而且不看,而书铺所来所往的,只有几个文人,文人多无钱,也应该帮帮他们的忙。常看书之人总有买书的时候,倘他能给你介绍一个朋友,做一批大点的买卖,也是常有的事,这哪能说白看书呢?齐先生讲的这个故事,说明书铺老板和经营者非常懂得口碑营销的力量,口碑塑造的品牌一定是过硬的品牌。今天书店经营不也是如此吗?

还比如书铺经营者讲究以其学问和学识来赢得读者(客户)的信任。旧书铺的老板和经营者多是有学问、有学识之人,因为只有有学问的人才更易于与文人和读书人打交道。齐如山先生在书中提到,前清光绪年间,在琉璃厂路南,有个名为“翰文斋”的书铺,其韩姓老掌柜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见多识广。当时的知名文人缪莲仙、王莲生等常常向韩掌柜讨教。齐先生还讲到,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其著名的《书目答问》一书中,也说到读书人需常到旧书铺中坐坐。那时,张之洞、王莲生、盛伯羲、许叶芬、王运等大儒,都常去逛旧书铺。这让我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自己常常喜欢逛北京的书摊儿,那时北京有多个著名的书摊儿一条街,美术馆东街就是其中之一。那里摊儿上卖的书品位高,文史哲著作比比皆是,书摊老板有不少文化人,能跟你侃尼采、弗洛伊德。当然今天的一些独立书店的老板和经营者同样是文化人居多。由此说来,学人开书店卖书,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

(作者为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齐如山摊儿旧书
旧书满新知
对齐如山在“梅剧团”中角色的反思*
梅兰芳、程砚秋、齐如山与早期京剧导演
每个天津男孩的初恋,都是在刨冰摊儿上开始的
Leçon de chinois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卖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