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书者和民族文化
2014-08-25许子东
许子东
诚品进香港,在铜锣湾崇光对面的希慎广场,占了六、七、八三个楼层。晚上十点多,依然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穿行在世界文学与建筑艺术等书架长廊之间,乍一看,颇有文化气息。
但和台北的诚品比较,还是不同。台北有敦化南路店,24小时开放,过了午夜,人却更多,潮男靓女,衣着整齐,男的多为简约休闲装, 女生则黑色短裙,俨然是去参加派队的范儿,却又的确在专业书架或畅销书前徘徊,或坐在角落细细翻书。最叫人惊讶的是付款台前居然一直排着几十人的长队。眼见为实,我当时还拍了照片,两个有着很长“眼睫毛”的少女,手里拿着旅游指南,后面一个睫毛不那么长的美女手里拿着哲学词典。这样的景象,令我流连忘返,滞留许久。
台北诚品总店在新商业区,一座现代化玻璃大厦。里面除多层书店外,还有很多新潮的商店,给人感觉是商品很流行、很时尚,在别处买不到(或者在别处买意义就不同了)。其实现在香港诚品所在希慎广场的第二、三、四、五层,也都是新奇独异的商店,顶楼有很多餐厅和饭店。和台北一样,诚品书店书多店也多,不一样的只是香港人流穿梭,售书台前却很少有人排队。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只是看热闹、观风景,说得好听点,是看书者多,买书者少。
即使这样,我以为诚品进香港,仍会带来文化冲击。只看不买,随便看看书脊封面题目插画也好,坐在书城里,总比坐在别的地方好。
以书的数量论,深圳、上海书城一点不输诚品,输只输在书卷气。这气息,容易感受,却难以形容。一定要说,大概是一种色调,一种气味。这色调、气味靠喷漆香熏却也无用。具体讲,是书的摆法,书的分类、排列及布置方式。内地书城,一般来讲,总会将一些人文艺术科学价值不高的书放在居中显眼处,并配有大字醒目宣传,真正好书、必读书、经典书也有,却大多散在各个角落,有心人想找,营业员也不一定帮得上忙。这种“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除了经营者以销量摆弄文化外,售书者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关键。
我在想,报纸是否可以定期公布一下书店摆书卖书的优先秩序,同时请书评家和学者提供另一份;或者由报纸、网站等每月提供一份畅销书榜,同时请读书人列份推荐书目,最重要的,要将两种书榜同时交给书店,引导他们的摆放和宣传。
我最近又去了伦敦查令十字街头的书店,深深感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有时就和书店营业员的平均文化水准有关。
不开玩笑。(作者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