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恒温消毒软囊联合碘附纱垫湿敷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预防感染中应用效果

2014-08-25仲丽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管口导管血液

刘 军, 仲丽丽, 王 琪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第二人民院 肾脏内科, 江苏 徐州, 223002)

本研究旨在观察自制恒温消毒软囊联合碘附纱块湿敷在预防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行血液净化的10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实验的患者在实验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1~85岁,平均(54.44±17.82)岁。患者穿刺前无明显出血和感染,每周透析3次,每次持续约4 h。所有受试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急性肾衰竭20例,肿瘤相关性肾病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重症胰腺炎11例,糖尿病肾病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高血压肾病16例。置管部位:颈内静脉25例,锁骨下静脉60例,股静脉15例。在患者行置管前,血培养检测均阴性。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材料等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与实验的所有护理人员全部按《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的标准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操作。常规组采用普通的换药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换药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制恒温消毒软囊(临床物理降温时使用的液袋)置于腹膜透析恒温箱中加热至37.5℃约10~20 min, 碘附纱垫与软囊以无菌透明敷贴相隔覆盖于患者导管皮肤出口处15~20 min, 一般准备4~6块软囊交替使用,以保持一定的温度(因软囊加热温度接近人体体表温度,故对中心静脉导管无影响),2组换药1次/2 d。常规监测患者血常规及体温情况,观察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或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体温≥38 ℃或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需行血培养检查,排除导管感染。

1.3 评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标准

① 导管经皮肤置管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② 导管经皮肤置管口处有明显的红、肿、热、痛; ③ 置管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等感染表现,排除其他病因,且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 ④ 导管内采血化验血培养呈阳性较外周血早2 h; ⑤ 导管出口处细菌培养呈阳性。符合上述1项即诊断为导管相关性感染[1]。比较2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2 结 果

2.1 2组患者静脉置管时间比较

静脉置管时间超过60 d的干预组患者比率(76%)明显高于常规组(2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常规组静脉置管时间比较

2.2 2组患者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

常规组有17例患者发生感染,干预组仅有6例患者发生感染,干预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采用李克特量法对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分5级: ① 非常满意; ② 很满意; ③ 一般满意; ④ 不满意; ⑤ 很不满意。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干预组与常规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血液透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当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或不成功时,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越来越多。在血液透析中,感染是决定置管留置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2]。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常见途径有: ① 由于导管经常使用,导管开口反复暴露于外界环境,并且频繁与外界物品接触,使患者感染风险增加; ②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高流量血流冲击致使血管内皮损伤,为细菌黏附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 透析时大量使用肝素等抗凝剂引起体内凝血时间延长,而且尿毒症患者本身也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肤创面渗血,容易继发感染; ④ 长期留置导管不利于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同时,大血管内异物存在也增加了继发感染的风险。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直接关系到导管留置时间长短和感染发生率高低。一般认为血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仅为2周左右,超过2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明显增加[3]。早期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早予以干预可有效降低血透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

置管口处皮肤污染是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诱因。本研究中使用碘附纱垫湿敷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肤置管口处,观察碘附纱垫湿敷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碘附是络合碘,它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物,无需乙醇脱碘,具有刺激性小、毒性低、杀菌力强、作用时间持久、过敏反应少、水溶性好等特点。而且,其杀菌效果不受血液、脓液、pH值或肥皂的影响,在与皮肤、黏膜接触时可缓慢释放出活性碘,氧化细菌胞浆中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质氨基末端结合诱使其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同时,碘附对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都有很强的杀灭能力,既经济实惠又能有效预防感染[4]。本研究发现,干预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碘附纱垫湿敷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肤置管口处有有效预防导管感染,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操作时要注意:碘附纱布约5 cm×5 cm, 过小难以完全覆盖置管口,过大则影响对局部皮肤的观察;碘附纱布的干湿度也应适宜,过干会影响局部有机碘释放,不能充分发挥预防感染作用,过湿会增加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且影响碘附起效时间;碘附纱垫可在血液透析中每周更换3次,以降低患者反复奔波麻烦;操作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2次污染。

常温下,患者接触碘附液时有种冷刺激感,冬季换药时冷刺激感更为明显,易使患者产生紧张、寒战、冷过敏,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荨麻疹。据相关资料[5]报道,加热后碘附杀菌作用增加, 20 ℃~40 ℃的碘附杀菌作用最强。本院使用碘附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碘的螯合物的同时使用自制恒温消毒软囊加温碘附纱垫,局部湿敷导管经皮肤置管口处,局部保持一定的温度,不但可增强碘附的杀菌作用,还可增加患者舒适感。通过自制恒温消毒软囊对碘附纱垫加温,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有效碘含量[6], 不但有效碘含量没有下降,而且杀菌效果稳定。

[1] 包晓燕, 蒋瑞芬, 薛金凤. 碘附纱块湿敷换药预防血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6): 66.

[2] 李宁霞, 沈霞, 钟慧琴, 等. 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对导管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8): 3509.

[3] Chopra V, Anand S, Hickner A, et al.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 2013, 382(9889): 311.

[4] 欧阳凌霞.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J].国外医学: 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2005, 5(3): 4.

[5] 徐秀华. 临床医院感染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566.

[6] 胡兆勇, 屈安. 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167.

猜你喜欢

管口导管血液
基于ANSYS的压力容器管口载荷施加方式的研究
煤化工变换设备在改扩建项目中利旧的可行性分析
汽轮机高压内缸的制造工艺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压强”易错题练习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