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质管理圈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8-25陈晓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因性毒副乳腺癌

陈晓霞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肿瘤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品质管理圈(QCC)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管理活动,其对于减少化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顺应性,改善化疗期间的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1-2]。本院自实施QCC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的女性患者80例,将患者以品质管理圈活动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QCC下实施护理活动,年龄22~70岁,平均(46.3±23.5)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6.5±3.6)年。单侧患者37例,双侧患者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年龄23~68岁,平均(45.5±22.3)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6.2±3.4)年。单侧患者23例,双侧患者7例。

QCC活动的实施:首先对护士进行QCC相关知识培训,重点为QCC的统计手法、活动开展方法、参加人员的注意事项以及圈长应具备的条件等。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护士可进入QCC。自2014年1月起,本科室10名护士组成品管圈,所有组员均自愿参加,由圈员民主选出普外科专科组长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剩余8名护士在圈长的组织下开展QCC的活动。确定圈名为协护圈(协同护理圈)。

选定活动主题:开展QCC活动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每位圈员提出一个候选题目,经过全体讨论,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打分,确定主题。主题确定为:“提高患者的自护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把握现状及原因分析:对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调查,并结合护理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患者的病人观念较为强烈,自我护理意识差,能力也不足。治疗过程除了伴随有疼痛、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外,常常会出现疲乏的状态,生活质量较差。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主导地位较强,不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

制定措施:责任护士一对一的采用强化干预的方式开展以下护理:

认知干预: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内容包括: ①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② 乳腺癌如何治疗; ③乳腺癌的预后; ④ 乳腺癌的预防; ⑤ 乳腺癌的化疗; ⑥ 乳腺癌化疗的费用; ⑦ 患者关心问题集锦; ⑧ 因性疲乏的定义、特点、危害、典型感受、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语言通俗易懂。着重介绍化疗的目的、方案以及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毒副反应等,强调化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化疗的重视和预防知识[3]。告知患者自身努力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中来。

护理技能指导:指导患者就餐后采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漱口,用含双氟牙膏和软牙刷认真刷牙,减少口腔细菌。注意患者口腔黏膜的变化,预防口腔溃疡。化疗时间选择在进餐后3~4 h进行,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 000 mL以上,利于毒素排出。嘱患者治疗期间减少活动,减少磕碰,不要用手抠鼻孔、用力打喷嚏、牙签剔牙,大便时也不要用力过度,避免出血。就寝前饮用热牛奶或用热水泡脚并对涌泉穴进行按摩,还可以听轻音乐促进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帮助患者睡眠的药物。给予深静脉穿刺置管,减少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4],指导患者多食用香菇、木耳、猴头菇、芦笋、海带、大蒜等抗癌食物。告知患者可进食一些补气养血、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莲子、山药、红豆等。

情绪管理指导: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治疗方案,积极的开导患者。告知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鼓励患者自觉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传授给患者情绪转移、放松训练、倾诉法等心理调节方法[5]。以现实中治疗积极乐观、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为榜样,发挥正性激励作用,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治疗信心。设立病友活动室,定时组织学习,每周举办座谈会,让肺癌化疗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相互支持,减轻压力。

评价标准: ① 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EA)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共包括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水平四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4级评分,0分为非常不像我、1分有一些不像我、2分没有意见、3分有一些像我,4分为非常像我。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② 因性疲乏: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定的简短疲乏量表(BFI)评价两组患者的因性疲乏程度,在纸上画一条有10个刻度的线段,一端标为0分(无疲乏),另一端标为10分(严重疲乏),评分越高,疲乏越严重。轻度疲乏为1~3 分,中度疲乏为4~6 分,重度疲乏为7~10分; ③ 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为0、Ⅰ、Ⅱ、Ⅲ、Ⅳ级; ④ 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前者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后者包括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动。每个方面的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癌因性疲乏程度及毒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毒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因性疲乏程度及毒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QCC实施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癌因性疲乏程度和毒副反应程度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均优于常规模式的护理(P<0.05)。QCC实施过程中分析了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了努力的目标,并制定对策实施以及进行效果评价,有效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责任护士的一对一护理,既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又让护士将时间还给患者,保证了护理的时效性。护理过程中强调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协调者作用,本着协同护理的理念,激发患者主动参与护理的积极性,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使其从依赖性护理转到自觉实施自我护理。同时品管圈从指定到实施的过程中,护士都全程参与,按照自己指定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的满足感,使她们有被认可、被尊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积极主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1] 缪格敏.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 09(8): 661.

[2] 尹纪娟, 运用品管圈减少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的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6(3): 215.

[3] 李玉香, 白彩锋, 赵继军.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自我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0): 35.

[4] 陈璐, 姗姗, 张书颖, 等. 协同护理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4, 36(10): 1562.

[5] 梁燕, 王红林, 李静, 等. 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 2011, 15(8): 1054.

猜你喜欢

因性毒副乳腺癌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