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下河北省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实现路径

2014-08-24任朝科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参与者河北省城乡

任朝科

(廊坊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文化视域下河北省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实现路径

任朝科

(廊坊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教育均衡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均衡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河北省当前教育均衡问题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还要站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关注。为适应这一变化,河北省应在文化视域下加快新均衡理念的确立、各级教育制度的建设、多元文化的整合和新教育模式的探索,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高位均衡实现路径。

河北省;文化;城乡教育;高位均衡

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因此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极,河北省要实现向人才强省、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实现社会公平的发展任务,更需要以教育公平为基础,借助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的力量,为建成以公平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一、走向文化关怀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的必然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巨大,重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之后,提出一系列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开启了以文化为驱动引擎的发展新时代。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上对文化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统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充分说明一个以文化重构与振兴为标志的文化本位社会正在形成。随着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我国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不再仅仅表现在外在客观物质条件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育人特色等文化方面。反观河北省,对教育均衡的考量还主要停留在资金投入和硬件标准化建设等层面上,这虽然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均衡”在外界干预减少或停止后,极易再次被打破。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均衡,仅仅满足于物质条件的对等是远远不够的,追求更为理想的高位均衡才是真正实现教育均衡的保障。因此,教育均衡的关注点必须实现从显性到隐性的迁移,从硬件建设到理念提升的转变,从外部物质层面到内部文化层面的转移。在新的发展阶段,河北省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就必然要从以往只注重数量、规模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以文化为考量标准的内在品质提升上来,使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城乡教育均衡推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和教育自身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深化城乡教育均衡研究必须加强文化视域的关照,即河北省实现城乡教育的高位均衡必须以文化建设为实现路径。

二、河北省城乡教育失衡的文化关照

当前,河北省城乡教育的物质条件差距已然逐步缩小,其教育失衡的深层原因是教育参与者受城乡两个不同文化圈的影响和制约,对文化资源占有量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产生的差距,这一差距经过横向累积甚至是代际传递之后进一步被放大,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城乡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1.城乡教育失衡的原点——家庭文化差异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原始起点,对其成长和发展影响非常大。正如罗斯斯坦所说:“个体在出生以前,在进入学校以前,在进入劳动市场以前,就已经获得了他的阶级身份……这决定着他住在哪儿,上什么学校,将来可能从事什么工作,等等。”[1]可见,家庭作为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不但确立了个体起点的差异,而且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后继影响,成为城乡教育均衡被打破的原点。同时,我们注意到城乡家庭的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收入的差距,“更多的家庭收入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如更多的书籍、更好的玩具、更丰富的学前活动及音乐、美术等课程活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除直接的学校环境之外的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机会”。[2]由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较大。

表1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数据来源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如前所述,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直接影响其在家庭成员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如表2、表3所示,无论是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还是作为教育文化耐用消费品的家用计算机拥有量,城乡家庭之间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这意味着城乡教育参与者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文化教育信息的能力和可拥有信息量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城乡教育的均衡在学校教育开始之前就已然被打破了。

表2 河北省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3 河北省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单位: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失衡的教育过程——城乡学校文化差异

城乡教育在经费、设施、师资等有形资源配置上的差异早有定论,在此不需赘述,本文更为关注的是它们在以课程文化为代表的无形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当前河北省各教育阶段课程承载的知识、观念和价值等文化特征大多带有城市的印记,没有兼顾处于城乡不同文化圈教育参与者的差异。于是,处于城市文化圈的教育参与者,因朝夕沉浸其中的文化形式与学校课程文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更易于获取课程所传达的知识、观念和价值,更易于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而处于农村文化圈的教育参与者由于其承继的乡村文化与学校课程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这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处于劣势地位,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会出现厌学等现象,最终导致学业不良。有形资源配置上的差异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乡村教育在课程文化等无形资源配置上的劣势却极为隐蔽,因此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究和考量。

3.失衡的教育结果——城乡社会文化差异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导致农村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在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行,各地主要靠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文化事业费大部分被用于城镇的文化事业发展。以“十一五”期间为例,河北省文化事业费共支出33.38亿,但为农村人口提供文化服务的1 557个乡镇文化站投入经费只有2.46亿元,其中2.262亿元为国家专项资金。现行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制度,使得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存在巨大差距,这同时也造成了城乡教育参与者拥有可支配公共文化资源的巨大差异。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主要依托学校,除此之外的文化教育设施近乎一无所有。当城市中的教育参与者在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中,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却只能望洋兴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差距也直接导致了城乡教育的失衡。

三、河北省城乡教育失衡的文化归因

影响城乡教育均衡的因素有许多,在诸多影响教育均衡的因素中,文化虽然是隐性的,却是最本质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要彻底解决教育失衡问题,就要从文化入手,探求教育失衡的深层原因。

1.传统文化的积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文化的影响却早已浸入我们的生活,对城乡教育均衡自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贵贱有序,尊卑有位”是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的直接表述,这一传统在教育发展中的直接影响就是城乡差别对待。城镇在行政区划中处于较高级别,因此在教育资源分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了优先权,占据优势地位的城市教育在教育发展中居于领跑地位。如果在发展中不考虑城乡教育之间文化的异质性,单纯要求农村教育向城市看齐,那么农村教育注定只能成为教育竞争的陪衬和牺牲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受到这一价值观的影响,本来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农村教育被纳入城市文化体系中来考量,以短竞长、以劣搏优,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2.政治文化的倾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城市在形成过程中显示了强大的磁体功能,将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聚集于一身,在城乡的发展中使二元结构日益固化,教育也是如此。“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表现在教育上的,如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区别,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的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等等。这些‘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的实施加剧了教育不公。”[3]可以说,城乡二元教育政策的制定有现实因素,但更多是受到倾向城市的政治文化影响。在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下,政策优先向代表高效和优质的城市教育倾斜,有了政策的支持,城市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优势进一步扩大,资源占有率进一步增加,此时城乡教育失衡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此,可以说我国政治文化影响下重城轻乡的思维方式、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是教育失衡的直接原因。

3.多元文化的困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也从传统的单一、封闭、保守走向现代的多元、开放、包容。多元文化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要使人学会与不同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回到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生活世界中去对异质文化作出自主选择,吸取其中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学会文化上的承续嫁接”。[4]这本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难得机遇,但纷繁复杂的多样性又让教育参与者感到困惑与迷茫。随着现代化的大力倡导,城镇化的极力推进,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现实与虚拟等各式文化形态纷纭杂沓。在一片纷杂之中,原本作为教育参与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视角的重要一元——乡土文化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遗忘本土知识、背弃乡土文化的结果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它使原本和城市教育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的农村教育,失去了自身的文化根基,使农村教育参与者的成长失去了精神家园的庇护与滋养,使城乡文化发生断裂,城乡教育平衡被破坏。

四、实现河北省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的文化路径

1.以理念确立为基础

如前所述,文化对城乡教育均衡影响巨大,它既是导致城乡教育失衡的重要因素,也可以成为实现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动力。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文化视域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城乡教育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单纯物质投入向注重文化建设转变,从城乡教育二元割裂向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和谐发展转变。在教育过程中,只有保证城乡每一名教育参与者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支撑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他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成人、成才、成功的均等机会,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终身、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标本兼治,即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牢固树立基于文化视域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从打破城乡教育二元体制入手,建立对农村教育的反哺补偿机制,切实提升城乡的教育品质。

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要改变城乡教育二元割裂结构,需要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真正体现科学和民主精神,充分发挥城乡文化各自的优点。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教育主体共同着力,形成有效联动,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省级主管部门可从宏观入手,制定《城乡教育均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对全省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布局和适度调整,加强对乡土文化开发与建设的引导,以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城乡各级教育主体应依托省级总体规划,结合自身优势,以教育主体的发展为切入点,以提升教育品质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积极调动教育参与者的积极性,找到实现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育实践中各级教育的主办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通过对有形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无形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在城乡教育之间搭建起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完善教育参与者的权利保障机制,增强教育优质资源的流动性,在教育活动中以质量检测为依据,以评估督导为促进,引导教育走向高位均衡发展。

3.以文化整合为着力点

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城乡教育均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各个文化形态中的积极因素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例,“和而不同”就对城乡教育均衡的实现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当前的教育实践忽略了城乡教育及其参与者的各自实际和特点,忽略了城乡教育所处环境的文化差异,单纯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考量,一定会使城乡教育偏离自身发展轨迹,使其失去自身特色与活力,破坏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并不意味着城乡教育“无差别化”发展,我们应正视城乡教育参与者文化背景的不同,确立“和而不同”的发展观,为城乡教育参与者提供适合其文化特点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尤其是对当前处于劣势的乡村,更要肯定其文化的独特性,尊重其文化价值,发挥城乡文化圈的自身特色和优势,对文化生态建设进行系统性加强,以保证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的实现。

4.以创新模式为路径

文化视域关注下的城乡教育均衡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高位均衡。河北省内既有东部沿海较发达区域,又有西部太行山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既有南部省会周边教育基础较好的区域,又有受环京津虹吸现象影响下出现的教育洼地,因此,无论是从大的区域来看,还是从具体城乡来看,河北省教育失衡的表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谋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必须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发展新模式。如在环京津地区适宜采取外求式均衡发展,利用区域优势,谋求本地及周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国际援助项目等在物资支援、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帮扶,满足当地教育发展的物质需求,以此为基础谋求内涵提升。西部太行山沿线适宜采取合作式均衡发展,通过与周边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教育主体与薄弱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进行教育设施、教学师资、教育理念、文化观念等资源的充分共享,以达到一定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如此,根据各地城乡教育失衡的表征,一方面结合各自文化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内生特色引领与外在条件弥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高位均衡。

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的过程中,达到外在基础条件的均衡只是浅层目标,以文化建设推动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消除城乡教育差距,才是可持续的高位均衡。这需要各方在把目光投向城乡教育均衡问题的同时,给予它更多的文化关注和审视,将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基础设施与内涵建设、短期达标与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机地融合,真正形成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

[1]Rothstein,Stanley W.Identity an Ideology:Sociocultural Theories of Schooling[M].NewYork:Greenwood Press,1991:121.

[2]李静.影响教育公平因素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7(4):13.

[3]杨赞.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1.

[4]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9.

ApproachtoRealizetheHighLevelBalanceofUrbanandRuralEducationinHebeiProvincefromtheCulturalPerspective

REN Chaok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Langfang, Hebei 065000, China)

Balanced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ocial justice.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to balanced education continuously put forward by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ssue of balanced educat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no longer restricted to funding,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It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from the strategic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Hebei Province should quicken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balance concept,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cul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ew educational model. Meanwhile, it should also explore the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balance at a high level.

Hebei Province; culture;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high level balance

2014-09-12

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以文化建设推进河北省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201401832)

任朝科(1978-),男,河北邢台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文化与教育研究。

G637

A

1008-469X(2014)06-0102-04

猜你喜欢

参与者河北省城乡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城乡涌动创业潮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