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两个意识,培养一项能力

2014-08-22井虹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能力培养

井虹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关于初一新生习惯养成的建议。

关键词:习惯养成;能力培养;意识树立

七年级第一学期对于刚刚结束了轻松快乐的小学生活,即将面对中学沉重的学习压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在这关键的五个月内,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成功转型,由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理阶段跨越到心智比较成熟的少年心理阶段,那么这个时期学生应对中学的十二门学习科目时会比较困难,而顾此失彼,甚至不堪重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七年级的班主任肩负着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的重任,所以,应该在接触学生之前认真思考两个问题,即在过渡期内,要重点培养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这样的习惯?

笔者认为,习惯是意识的外延。学生只有在心中形成了某个意识后,才能在这个意识的指导下养成和这个意识相符合的习惯。因此,七年级班主任需要确定在第一学期的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植入哪些意识,以便让学生能够养成相应的习惯,从容面对今后漫长而紧张的学习生活。下面就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对比,以便找出合格中学生的关键素质,确定班主任在过渡期的工作重心。一、过渡期重点培养的两个意识

从上面的两个对比表可以看出,初中学段为学生制定了更高的智育培养目标,其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分目标。在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方面,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前计划的习惯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好习惯。笔者认为,为了让过渡期的学生能够尽快地转型成为一个在能力上合格的中学生,迅速适应学习压力大、学习强度大的中学生活,班主任亟待帮助学生树立的是两个意识——效率意识和合作意识。

1.效率意识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从心理上来说仍处于儿童心理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相当一部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导致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比如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浪费了自习课和早上、下午开课前的宝贵时间。但如果班主任能成功地帮助学生形成效率意识,在班内形成珍惜时间的学风,学生在初二和初三学习科目增加、课程难度加深的压力下,一样能从容完成学习任务。

要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也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在一定时间内,他们能够完成多少任务量。无论班主任如何强调时间的宝贵,不直观地把这种重要性展示出来,学生也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时间和效率。开学第五天的一堂课上,笔者刻意上课迟到了10分钟。不出所料,只有十多个学生能够在这十分钟内迅速确定自主学习任务,而其余的学生则无所事事。十分钟后,我进入班里,邀请其中三个开展了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在这10分钟内所完成的任务用实物投影给全班学生展示出来,并要求其他学生对比自己所完成的任务量。不用过多的说教和批评,学生也能够体会到不论多么细碎的时间,只要利用起来,就能带来收益。但是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不断地强化。因此,开学第二周的班会,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第一周每天早上和下午开课前各18分钟、共计180分钟内所完成的任务列了出来,在小组内进行比较。每组都推出了“效率之星”,这些高效学习的学生把自己完成的任务量再次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直观地比较出自己和标杆学生之间的差距,让他们能够确定追赶的目标。通过两周的培训,大部分学生较刚入校相比,能够利用好自习、开课前等点滴时间开展自主学习了。

2.合作意识

我们这个时代是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善于合作的人,不但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而且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而对于学生来讲,如果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合作意识较强,那么学生之间开展同伴教学和良性竞争会更容易,学生会对在校生活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好学、乐学、互学、善学的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的进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人的合作意识是随人整个心理和行为活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发展,但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因此,班主任在起始学期也应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合作意识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和人的交往,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分享这个活动成果及共同承担可能的后果来培养。开学伊始,各门功课内容还比较易于理解和学习,所以,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多组织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看似与学生的学习任务无关,但是为学生协作完成小组任务、发扬团队精神、达成共同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在学生报到第一天组织一些“破冰”活动。学生作自我介绍是比较常见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迅速熟悉起来。无领导小组讨论也是个很好的破冰活动形式。比如,每一轮新生报到,笔者会要求这些学生随机组成10人小组,但并不指定组长。这些小组需要在20分钟时间内就某个话题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并由自然推举出的小组代表阐述意见。如:

假如你是鲁滨逊,你将一个人在孤岛上生存一年,你将带以下哪三种物品上岛?

A.一只小狗 B.一本好书 C.农作物种子

D.液体打火机 E.手机 F.你的ipad

G.够一年的食品 H.手表

由于题目提供了充分的讨论空间,讨论时间却有限,学生必须立刻抛开陌生感,迅速组织起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组员可以各抒己见,但是必须达成最后的一致意见。这就要求每个组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才能达到目标。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就受到了合作意识的教育。

过分强调学生之间分数的竞争,必然导致一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如,焦虑、嫉妒、恶性竞争等,最终的结果就是班级人际关系紧张,班级缺乏凝聚力。合作意识则是消除这些负面结果的良药。所以,我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后,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跳大绳比赛。赛前,各参赛组在自然产生的召集人组织下,积极练习。刚开始,组员之间互相指责影响了小组得分。我观察到哪个小组出现纠纷,就辅导该小组的组员改变谈话方式,建议组员把批评、抱怨改为建议、鼓励。经过调解,摇绳的学生学会了配合跳绳的学生身高和速度,跳绳的学生之间也不是互相埋怨,而是互相传授诀窍,帮助跳绳不在行的组员训练。赛后,学生每个人都兴奋地讨论比赛结果,心满意足地吃着作为奖品的糖果,考前的紧张情绪得到了释放,而这次活动也达到了促进理解、促进团结的预设目的。期末,我又组织了英文童话剧的班际交流。学生登台表演前分工协作,一个小组内编剧、服装、导演、演员之间的交流和配合让我感到学生在过去三个月的培训中,合作意识的确得到了加强。班级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我们还可以举行课本剧表演、学科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让学生体验合作带来的共同进步。

以合作意识为基础的同伴教学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学习形式。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三人行”的学习小组,每个组由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帮助两名学生。“三人行”小组课余时间通过互相提问的形式复习所学知识。这样,组长可以给其他学生做出示范,为其他两名学生找差距起到参照作用,同时,组长在带领学生复习、给学生答疑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得以加深。由于同龄人之间更易于接受相互监督和帮助,其他两名组员在榜样的带领下会更乐于参加小组内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单独学习时可能产生懈怠心理,在自主确定学习任务时也可能顾此失彼。但他们在和同伴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组长一起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时,也更主动。

二、过渡期重点培养的一个能力——计划能力

在学生心理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这个关键学期,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效率意识,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包括两个能力:一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确定预习任务和拓展学习任务的能力;二是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期段考查范围及自己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提前制订复习计划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班主任在过渡期需要重点帮助学生培养这项能力。比如,班主任可以提醒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书籍进行预习和课后的及时巩固,然后定期在“三人行”小组内进行评比预习和巩固任务的完成情况。复习计划能力对于过渡期学生来讲,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对于我们所熟悉的“遗忘曲线”,唯一的克服方法就是不断地复习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计划能力。这种能力带给他们的益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七年级第一学期,大多数心理状态仍处于儿童期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学而时习之”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根据科目要求制订计划的学生,往往表现得“不知道该干吗、无事可做”,临近考试才发现所剩时间根本不够复习所学科目的知识点。他们在学习效果上与前者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时间和策略,必须分阶段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在开学第一、二两周,笔者先让学生为第二天的两个18分钟进行计划,即:放学前提前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开课前和下午开课前的两个18分钟内,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计划比较周全可行,班主任可以提前和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各科教师的学科要求和建议,然后制订一个参考计划。学生可以按照这个参考计划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根据参考计划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制订自己的18分学习计划。这样做,是为了给还没有形成计划能力的学生做示范,同时也能帮助其他学生修订计划,防止有的学生制订计划时顾此失彼。学生制订计划后,班主任可以挑选合理可行的学生计划进行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参考计划,互相学习和完善计划。计划展示能让不善于制订计划的学生知道同学们在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计划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步骤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制订好计划,只是第一步。落实计划是最重要的环节,否则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因此,第二天的早上和下午开课前18分钟,我会提醒学生拿出他们提前制订的计划,根据所列内容,一项一项完成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将该任务从列表中划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执行并完成计划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一周后,我会组织学生回顾自己的任务完成量,让学生感受到按计划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益处。经过两周的训练,全班80%的学生都能利用好这宝贵的两个18分钟了。

考前复习计划能力是培养计划能力的第二个阶段。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前三周,我开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科目的考查内容制订复习计划。同训练18分计划能力一样,训练步骤仍然是先自己制订计划,再结合参考计划和同伴计划,对自己的计划进行完善。之后的任务就是执行计划。这里必须再次提到“三人行”学习小组。由于大班授课的条件制约,仅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很难确切掌握每一个学生根据计划自主复习的情况。同伴学习的方式显然是有效地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好办法。学习小组内的三个成员互相监督鼓励,开展良性竞争,利用点点滴滴的细碎时间进行抽查提问,确保了每一个学生的计划执行力度。家长也是计划执行情况的有力监督。应该让家长了解学生所制订的计划,并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比如,家长可以帮助完善复习计划,验收复习成果。总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是复习计划能够得以执行的保障。

能否树立效率意识和合作意识,能否逐步培养计划能力,对于处在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的七年级新生来说至关重要。过渡期的初一新生情绪容易波动,意志力较差。效率意识保证了学生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专注于学习任务;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够朝着一个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合作意识则是初中学段情商培养的重点。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善于听取意见、自我修正,也乐于帮助同伴和向同伴学习。他们更容易从学习中或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这样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情商,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往往表现出色。计划能力作为效率意识的延伸,是心智成熟的指标之一。具备了一定计划能力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各科学习内容提前预习,并能够从容地应对沉重的复习任务。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过渡期应把培养两个意识和一项能力定为中学阶段第一个学期的工作重心。

(作者单位 山西省实验中学)

以合作意识为基础的同伴教学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学习形式。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三人行”的学习小组,每个组由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帮助两名学生。“三人行”小组课余时间通过互相提问的形式复习所学知识。这样,组长可以给其他学生做出示范,为其他两名学生找差距起到参照作用,同时,组长在带领学生复习、给学生答疑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得以加深。由于同龄人之间更易于接受相互监督和帮助,其他两名组员在榜样的带领下会更乐于参加小组内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单独学习时可能产生懈怠心理,在自主确定学习任务时也可能顾此失彼。但他们在和同伴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组长一起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时,也更主动。

二、过渡期重点培养的一个能力——计划能力

在学生心理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这个关键学期,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效率意识,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包括两个能力:一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确定预习任务和拓展学习任务的能力;二是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期段考查范围及自己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提前制订复习计划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班主任在过渡期需要重点帮助学生培养这项能力。比如,班主任可以提醒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书籍进行预习和课后的及时巩固,然后定期在“三人行”小组内进行评比预习和巩固任务的完成情况。复习计划能力对于过渡期学生来讲,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对于我们所熟悉的“遗忘曲线”,唯一的克服方法就是不断地复习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计划能力。这种能力带给他们的益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七年级第一学期,大多数心理状态仍处于儿童期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学而时习之”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根据科目要求制订计划的学生,往往表现得“不知道该干吗、无事可做”,临近考试才发现所剩时间根本不够复习所学科目的知识点。他们在学习效果上与前者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时间和策略,必须分阶段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在开学第一、二两周,笔者先让学生为第二天的两个18分钟进行计划,即:放学前提前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开课前和下午开课前的两个18分钟内,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计划比较周全可行,班主任可以提前和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各科教师的学科要求和建议,然后制订一个参考计划。学生可以按照这个参考计划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根据参考计划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制订自己的18分学习计划。这样做,是为了给还没有形成计划能力的学生做示范,同时也能帮助其他学生修订计划,防止有的学生制订计划时顾此失彼。学生制订计划后,班主任可以挑选合理可行的学生计划进行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参考计划,互相学习和完善计划。计划展示能让不善于制订计划的学生知道同学们在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计划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步骤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制订好计划,只是第一步。落实计划是最重要的环节,否则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因此,第二天的早上和下午开课前18分钟,我会提醒学生拿出他们提前制订的计划,根据所列内容,一项一项完成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将该任务从列表中划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执行并完成计划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一周后,我会组织学生回顾自己的任务完成量,让学生感受到按计划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益处。经过两周的训练,全班80%的学生都能利用好这宝贵的两个18分钟了。

考前复习计划能力是培养计划能力的第二个阶段。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前三周,我开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科目的考查内容制订复习计划。同训练18分计划能力一样,训练步骤仍然是先自己制订计划,再结合参考计划和同伴计划,对自己的计划进行完善。之后的任务就是执行计划。这里必须再次提到“三人行”学习小组。由于大班授课的条件制约,仅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很难确切掌握每一个学生根据计划自主复习的情况。同伴学习的方式显然是有效地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好办法。学习小组内的三个成员互相监督鼓励,开展良性竞争,利用点点滴滴的细碎时间进行抽查提问,确保了每一个学生的计划执行力度。家长也是计划执行情况的有力监督。应该让家长了解学生所制订的计划,并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比如,家长可以帮助完善复习计划,验收复习成果。总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是复习计划能够得以执行的保障。

能否树立效率意识和合作意识,能否逐步培养计划能力,对于处在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的七年级新生来说至关重要。过渡期的初一新生情绪容易波动,意志力较差。效率意识保证了学生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专注于学习任务;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够朝着一个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合作意识则是初中学段情商培养的重点。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善于听取意见、自我修正,也乐于帮助同伴和向同伴学习。他们更容易从学习中或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这样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情商,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往往表现出色。计划能力作为效率意识的延伸,是心智成熟的指标之一。具备了一定计划能力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各科学习内容提前预习,并能够从容地应对沉重的复习任务。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过渡期应把培养两个意识和一项能力定为中学阶段第一个学期的工作重心。

(作者单位 山西省实验中学)

以合作意识为基础的同伴教学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学习形式。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三人行”的学习小组,每个组由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帮助两名学生。“三人行”小组课余时间通过互相提问的形式复习所学知识。这样,组长可以给其他学生做出示范,为其他两名学生找差距起到参照作用,同时,组长在带领学生复习、给学生答疑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得以加深。由于同龄人之间更易于接受相互监督和帮助,其他两名组员在榜样的带领下会更乐于参加小组内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单独学习时可能产生懈怠心理,在自主确定学习任务时也可能顾此失彼。但他们在和同伴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组长一起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时,也更主动。

二、过渡期重点培养的一个能力——计划能力

在学生心理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这个关键学期,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效率意识,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包括两个能力:一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确定预习任务和拓展学习任务的能力;二是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期段考查范围及自己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提前制订复习计划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班主任在过渡期需要重点帮助学生培养这项能力。比如,班主任可以提醒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书籍进行预习和课后的及时巩固,然后定期在“三人行”小组内进行评比预习和巩固任务的完成情况。复习计划能力对于过渡期学生来讲,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对于我们所熟悉的“遗忘曲线”,唯一的克服方法就是不断地复习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计划能力。这种能力带给他们的益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七年级第一学期,大多数心理状态仍处于儿童期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学而时习之”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根据科目要求制订计划的学生,往往表现得“不知道该干吗、无事可做”,临近考试才发现所剩时间根本不够复习所学科目的知识点。他们在学习效果上与前者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时间和策略,必须分阶段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在开学第一、二两周,笔者先让学生为第二天的两个18分钟进行计划,即:放学前提前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开课前和下午开课前的两个18分钟内,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计划比较周全可行,班主任可以提前和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各科教师的学科要求和建议,然后制订一个参考计划。学生可以按照这个参考计划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根据参考计划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制订自己的18分学习计划。这样做,是为了给还没有形成计划能力的学生做示范,同时也能帮助其他学生修订计划,防止有的学生制订计划时顾此失彼。学生制订计划后,班主任可以挑选合理可行的学生计划进行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参考计划,互相学习和完善计划。计划展示能让不善于制订计划的学生知道同学们在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计划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步骤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制订好计划,只是第一步。落实计划是最重要的环节,否则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因此,第二天的早上和下午开课前18分钟,我会提醒学生拿出他们提前制订的计划,根据所列内容,一项一项完成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将该任务从列表中划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执行并完成计划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一周后,我会组织学生回顾自己的任务完成量,让学生感受到按计划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益处。经过两周的训练,全班80%的学生都能利用好这宝贵的两个18分钟了。

考前复习计划能力是培养计划能力的第二个阶段。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前三周,我开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科目的考查内容制订复习计划。同训练18分计划能力一样,训练步骤仍然是先自己制订计划,再结合参考计划和同伴计划,对自己的计划进行完善。之后的任务就是执行计划。这里必须再次提到“三人行”学习小组。由于大班授课的条件制约,仅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很难确切掌握每一个学生根据计划自主复习的情况。同伴学习的方式显然是有效地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好办法。学习小组内的三个成员互相监督鼓励,开展良性竞争,利用点点滴滴的细碎时间进行抽查提问,确保了每一个学生的计划执行力度。家长也是计划执行情况的有力监督。应该让家长了解学生所制订的计划,并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比如,家长可以帮助完善复习计划,验收复习成果。总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是复习计划能够得以执行的保障。

能否树立效率意识和合作意识,能否逐步培养计划能力,对于处在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的七年级新生来说至关重要。过渡期的初一新生情绪容易波动,意志力较差。效率意识保证了学生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专注于学习任务;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够朝着一个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合作意识则是初中学段情商培养的重点。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善于听取意见、自我修正,也乐于帮助同伴和向同伴学习。他们更容易从学习中或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这样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情商,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往往表现出色。计划能力作为效率意识的延伸,是心智成熟的指标之一。具备了一定计划能力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各科学习内容提前预习,并能够从容地应对沉重的复习任务。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过渡期应把培养两个意识和一项能力定为中学阶段第一个学期的工作重心。

(作者单位 山西省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能力培养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