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疲劳患者焦虑心理调查

2014-08-22胡晓兵陈瑜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眼部症状评分

胡晓兵, 陈瑜

视疲劳(asthenopia)是指眼视物时,出现眼部不适、胀痛、眼干、视物模糊、重影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头痛、恶心、健忘等全身症状的一组综合症群。它是由视觉器官长期过度的紧张活动超过其代偿能力而引起,视物时症状加重是其显著的临床特征。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多数学者认为,视疲劳的产生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属于身心医学范畴,通常以患者自觉眼部症状为突出表现[1]。视疲劳的患者由于眼部不适,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同时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但医护人员对于该类患者往往更重视器质性疾病本身的诊治,而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调查视疲劳患者的焦虑情况,以了解该类患者的焦虑程度和特点,以期为该疾病的全方位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3年1-10月在武汉市普瑞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视疲劳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视疲劳的诊断标准(①不耐久视、暂时性视物模糊;②眼部干涩、灼烧感、发痒、胀痛、流泪;③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具备①和②条症状中的3~5项即可诊断);2)所有对象均未用过抑郁、焦虑相关药物;3)患者知情同意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近2个月内有眼科手术史;②患有任何影响可靠性的急慢性眼病(如严重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或葡萄膜炎等);③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其他精神性疾病患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⑦未成年人;⑧患病前2个月及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应激生活事件(如改变居住地点、入学或毕业、改换工作或失业,以及家庭重要成员的离别、出生和亡故等。)

入选者共42人,其中男23人,女19人;病程3天~5周,平均 12.1±3.9 天;年龄 18~56岁,平均37.3±15.5岁,其中18~29岁8人,30~39岁17人,40岁以上17人;高中及以下9人,高中以上33人;平均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4~11 h,平均7.2±2.6 h。随访时间为1个月。

1.2 研究方法

1.2.1患者的研究流程①入选病例;②测定患者视疲劳评分,常规治疗视疲劳患者;③SAS量表评分;④分析SAS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日均近距离用眼时间及视疲劳评分间的相关关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疲劳评分和SAS量表的评分。

1.2.2患者视疲劳程度的评价和处理患者视疲劳程度通过进行问卷调查评分测定,包括眼痛、眼干、眼胀、异物感、畏光流泪、近距离阅读模糊或重影,这6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6项指标评分总和为视疲劳评分[2]。所有入选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和眼保健宣教。视疲劳评分在入选时和治疗后第4周末各评定1次。

1.2.3焦虑状态的评定以SAS量表为评定工具,每位患者经指导后自行评定;每位患者在入选时和治疗后第4周末各评定1次;所得项目粗分乘1.25得标准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SAS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日均近距离用眼时间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AS与视疲劳评分间的相关关系,对治疗前后视疲劳和SAS评分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患者SAS与视疲劳总评分关系

42例患者视疲劳评分为8~14分,平均10.71±2.57分;其中无焦虑者13人,轻度焦虑者16人,中度焦虑者11人,69分以上的重度焦虑者2人;将SAS与视疲劳评分作Pearson相关分析,SAS与视疲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854,P<0.01)。见图1。

图1 治疗前患者SAS与视疲劳评分表

2.2 视疲劳患者治疗前SAS评分的相关因素

将视疲劳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日均近距离用眼时间分别与治疗前SAS评分作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前SAS评分与病程、日均近距离用眼时间呈低度相关 (P<0.05),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相关性。见表1。

表1 视疲劳患者SAS评分的相关因素

2.3 治疗前后患者视疲劳、SAS评分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视疲劳和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随着视疲劳症状的缓解而减轻。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视疲劳和SAS评分的调查比较

3 讨论

视疲劳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多数学者认为,视疲劳的产生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结果,属于身心疾病。视疲劳通常表现为眼部的疼痛、酸胀、烧灼感、异物感、流泪、畏光、视物模糊、复视、眼睛干涩,甚至导致眼部炎症以及头痛、阅读不能。尤其近距离工作时,远达不到“舒适和持久”的用眼状态,严重者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干扰了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4]。尤其是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视频终端的大量普及,使视疲劳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视疲劳的形成原因、发病机制和防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在临床中被认知和推广,对视疲劳患者在积极治疗器质性疾病本身的同时,应该去关注其负面情绪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患者生理上的疲劳、疼痛往往伴有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5],通常慢性疾病患者其心理障碍患病率明显升高[6],由于患病的部位是眼睛这个关键器官,对可能致盲的恐惧容易引发焦虑。

焦虑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其中情感低落、兴趣缺乏、快感丧失是焦虑的核心症状。正常人群中约5%有急、慢性焦虑症。SAS能较好地评定患者的焦虑情况,该量表的中文版信度、效度满意均适用于我国人群。患者因视疲劳干扰了视觉功能,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使得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患者无法判断此种状况的原因、持续时间和是否能完全恢复,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本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种焦虑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却因人而异。视疲劳患者的焦虑特点在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研究该类人群焦虑特点,有利于制定干预措施,提高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疾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视疲劳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焦虑会进一步损害身心健康[7]。在临床工作中,研究视疲劳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尤其是焦虑症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药物干预,将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心理状况的评估是治疗视疲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应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通过家属协作,以有效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情绪[7]。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90-2494.

[2] Scheiman M,Cotter S,Rouse M,et al.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base-in prism reading glasses versus placebo reading glasses for symptomatic 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in children[J].Br J Ophthalmo1,2005,89(10):1318-1323.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5.

[4] 褚仁远,戴锦晖,瞿小妹,等.必须加强视疲劳诊治的研究[J].中华眼视光学杂志,2012,14(6):321-323.

[5] Vural M,Acer M,Akbas B.The jscores of hamilton depression,anxiety,and paniea goraphobia rating scal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Anadolu Kardiyol Derg,2008,8(1):43-47.

[6] 梁浩材.行为医学与行为革命[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4):193-195.

[7] 徐莉,徐治群,徐双华.湖北省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04-106.

猜你喜欢

眼部症状评分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我给爸爸评分
窥见眼部瑜伽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