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及护理体会
2014-08-22曾晓辉王玫玲
曾晓辉,王玫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许多老年人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无知,而不是死于疾病本身[1-3]。对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健康维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总结了我院收治的158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情况,以期为更好地提高护理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经临床医师确诊并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158例,其中男96例,女62例,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45岁。
1.2 研究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开展教育工作,主要包括:①发放简单易懂的健康处方及医患联系卡;②制作并发放图文并茂的有关冠心病合并慢阻肺的健康教育小折页;③根据病人的健康问题、理解和接受能力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与指导;④通过座谈会对病人进行定期的集体教育,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⑤对知识缺乏的老年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循环式重复教育;⑥定期家访和电话随访。
1.3 观测指标和统计分析
对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进行调查,该问卷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和焦虑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差[4-5]。问卷调查的方式为:由生命质量测定专家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按照该量表的测评要求,由患者自行完成对量表的填写。为了确保质量,填写结束后医务人员及时检查填写的完整性,不合格者要求患者当场予以完善。对同一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两次调查均在同一名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性,由两名研究人员平行录入后,进行核对,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再核查原始量表予以纠正。数据的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运用W检验判断数据的正态性,结果显示W=1.9,P>0.05,说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158例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在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培养、心理调节、配合治疗与护理等方面效果显著,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良好状态,提高了其自身健康维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和焦虑心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测评结果比较±s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实施及护理的体会
3.1.1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我们依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技巧,例如根据患者的学历水平、年龄、学习能力、健康状况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使病人更容易接受;另外,根据病人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进行个别教育,不断制订和修改教育方案,通过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大部分病人能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能按时服药,建立和保持健康行为。而不考虑个体差异的健康教育,很难得到患者的配合,也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3.1.2尊重患者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患者只有在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并对其产生信任后,才可能更好地接受知识,这是达到预期目的的第一步。可采取讨论、交谈的形式进行健康指导,充分尊重患者意见,倾听患者的见解;了解患者过去的经验,强化正确概念,纠正错误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疾病和健康观。
3.1.3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健康教育的保证健康教育应确保所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错误的知识不仅达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还会引起严重后果[6-8]。护理人员要经常接受相关知识的再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水平,加强责任心,提高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水平;还要具备基本的健康教育学、心理学、人际交往学知识,只有这样,健康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3.2 对健康教育内容形式的总结
本次研究对患者采取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式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非常全面丰富,主要包括疾病知识教育、心理教育、休息与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和排便指导等。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58例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命质量的评估比较发现,教育后的患者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态度、不良行为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和焦虑心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有力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健康教育,不仅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配合治疗,而且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冠心病合并慢阻肺的诱因,从而使并发症得以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为冠心病合并慢阻肺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此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了较为客观的证据。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对生命质量的评价采用了前后对照的方式,使得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如平行对照研究。下一步的研究应采用平行对照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生命质量的差异,以获得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1] 徐凤子.中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1,32(31):6670-6671.
[2] 李颖珂,刘智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J].医学,2011,24(12):438.
[3] 陈秀桃.健康教育与慢阻肺病人康复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9):89-90.
[4] 李丽君.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7-49.
[5] 王茜,卢瑜,龚艳菲,等.健康管理中心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2,(9):857-858.
[6] 杨飞,司红玉,桑向来,等.扎根理论在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8(2):71-72.
[7] 冯颖,丁庆峰,黄萍,等.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9(6):386-388.
[8] 李翠云,杨淑茵,刘照慧,等.心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