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8-22尹诗文刘行稳
尹诗文 刘行稳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65 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及直肠黏膜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属中医“肠澼”、“肠风泄泻”、“下利”等范畴,病变部位多累及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且常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年3月—2014年5月,本文针对慢性结肠炎患者治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中药汤剂配合西药庆大霉素保留灌肠,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入院的7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1.88±14.91)岁,平均病程(9.36±4.96)个月;对照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9.50±13.57)岁,平均病程(8.76±5.77)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腹泻、便秘,左下腹部或者双侧下腹部的钝痛或隐痛,腹胀及大便带黏液或者脓血,或伴有肠鸣音亢进;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与直肠黏膜呈细颗粒状,并有弥漫性充血、水肿,甚至部分可见出血、糜烂及溃疡,并覆盖有黄白色或者血性渗出物;大便常规检查未见病原体;除外其他系统疾病活动期的患者[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联合庆大霉素保留灌肠。生理盐水70 ml加入庆大霉素4 ml(16 U单位),每日上午保留灌肠1次,中药方剂由苦参15 g,黄柏15 g,野菊花15 g,白芷15 g,威灵仙15 g,五倍子15 g,赤芍15 g,丹皮15 g组成,每剂煎取200 ml,分装100 ml每袋,每晚使用1袋,保留灌肠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70 ml加入庆大霉素4 ml(16 U单位),每晚保留灌肠1次。2组患者在灌肠[2]时排空两便,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约10 cm,肛管进入肛门约10~20 cm,灌肠完毕后灌肠液至少保留3~6 h,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结肠镜黏膜病变程度分级及疗效评定标准拟定[4]。显效: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下可见肠道黏膜基本正常或者轻度炎症;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部分消失,结肠镜下黏膜炎症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治疗前后结肠镜下肠道黏膜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42例中,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对照组34例中,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1.7%。治疗组患者在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结肠镜下炎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在慢性结肠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这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临床上治疗常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治疗。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外感邪毒,或情志不畅而诱发,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寒湿、瘀毒等邪为标,进而致大肠传导失司,气机不畅,通降不利,湿热、寒湿、瘀毒等邪结聚肠道,使肠道脉络受损,发为此证。临床上收治患者多以湿邪为证,故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本病在西医治疗上常因应用水杨酸与糖皮质等药物造成患者服药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诸多不良反应,故本文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方中采用苦参、黄柏、野菊花、白芷、威灵仙、五倍子、赤芍、丹皮等八味药,其中芍药、牡丹可清热凉血祛瘀,现代医学研究[5-7]已经表明芍药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在抗炎、抗溃疡、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上很好的效果;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作用,其有效成分苦参碱同样具有止泻、抗炎、抗病毒及免疫抑制等多种功效;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还具有抗菌、抗溃疡、调节免疫的作用,其所含黄柏碱与木兰花碱有调节免疫的作用;野菊花、白芷清热解毒;威灵仙去湿通络;五倍子收敛固涩可用于止泻,且五倍子液用于体外时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及抗炎、抗菌、免疫调节之功效,再配合庆大霉素进行治疗,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使作用更为直接,此法既有利于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大肠血液循环,起到更好的局部治疗[8]作用,又在提高药物浓度的同时,避免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或者高浓度药物所带来的不适。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要优于单纯西药灌肠,且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使用范围广,药物直达病所,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也减少了药物口服的毒副作用,另外中药具有调理全身脏腑功能的作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 彭辉.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夹湿型慢性结肠炎178例[J].中外医疗,2012,31(18):125.
[2] 王芳,刘慧敏.中药灌肠不同深度插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19-2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戴宗怀.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0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84.
[5] 郑世存,李晓宇,欧阳兵,等.芍药苷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2,9(2):100-103.
[6] 刘梅,刘雪英,程建峰.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01-804.
[7] 吴嘉瑞,张冰,张光敏.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60-162.
[8] 张乐乐,耿雷.中药灌肠对UC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