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串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2014-08-21袁兰
袁兰
高三生物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更要讲究教学的有效性。一个高效的课堂必然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而这可以通过问题串来达成。下面笔者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如何运用问题串进行高三生物复习。
一、化大为小,厘清核心概念
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发现其越来越注重对核心概念的考查。为此,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抽丝剥茧般帮助学生厘清生物学概念。例如,在复习染色体组的概念时,首先出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①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②有几对同源染色体?③有几对常染色体?④有几对性染色体?接着出示雄果蝇精子的染色体图,引导学生分析:⑤果蝇的精子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⑥有几对同源染色体?⑦有几对常染色体?有几对性染色体?通过这样分析,很快就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分析果蝇体细胞与精子染色体组成的不同,很容易就得出果蝇精子中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而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通过设置问题串,把染色体组这个核心概念转化成一个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从而达到厘清概念的目的。
二、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遗传的有关知识历来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必须夯实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学生对于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很难理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笔者首先出示这样一个案例:一对夫妇均为白化病携带者,父亲没有患色盲,母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然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串:①这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是多少?②这对夫妇生一个女孩,患白化病的几率是多少?③这对夫妇生一个男孩,患白化病的几率是多少?④这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患色盲的几率是多少?⑤这对夫妇生一个女孩,患色盲的几率是多少?⑥这对夫妇生一个男孩,患色盲的几率是多少?通过这样设置问题串,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区别是发病率是否与性别相关联,即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发病率和性别无关,即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人群中发病率;而伴性遗传的发病率与性别相关联,即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人群中发病率。接着继续提问:⑦这对夫妇生一个两病皆患的孩子的几率是多少?⑧这对夫妇生一个两病皆患的女儿的几率是多少?⑨这对夫妇生一个两病皆患的儿子的几率是多少?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串,不仅使学生彻底理解了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而且也掌握了患病几率的计算方法,提升了解题能力。
三、化零为整,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复习要引导学生构建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教材,教师把每一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最后教师可以适当点评、整合,很轻松地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激素调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然后提出以下问题串:①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分泌激素?(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激素的产生部位)②分泌了激素之后,怎样运到激素作用的目的地?(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激素的运输方式)③激素分子是不是可以作用于所有的细胞?(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激素的作用部位)④激素是怎样去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是靶细胞的?(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激素的作用机理)⑤激素是不是可以反复利用?(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激素的作用特点)⑥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吗?(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激素的化学本质)
待学生答完了这些问题后,让他们给激素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学生马上就能得出: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是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通过体液(血液)运送,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是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通过设置、回答问题串,学生很容易就把激素调节的过程、实质和特点搞清楚了,同时构建了一张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把激素调节的具体实例填进去,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如在激素调节中,构建了知识体系后,引导学生分析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从而来完善知识体系。
高三复习中,以问题串为媒介,层层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但是也要注意问题串的数量,即问题串不能太多,太多的话容易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学生容易疲惫,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还要注意设置问题串的质量,那种看似热闹、连珠炮似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实际是利用“满堂问”进行“满堂灌”。因此,在采用问题串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李克刚.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问题串”的教学处理[J].生物学教学,2008,33(7):24-25.
[2]杨学哲.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问题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7,32(4):36-37.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